正文

馬寅初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新人口論》。

(2009-07-04 12:39:34) 下一個

很想看看馬寅初的《新人口論》的原文,他究竟說了些甚麽;但是隻看到樓主其他無關的文字,長篇大論卻令人不知所雲。找馬寅初的個人私生活來作論據更是不科學的批評。毛澤東還不是有很多女人替他生孩子?如他自己所說的:“不知當了多少回烈士了。”(生了的孩子不能跟他,隻能當作先烈遺孤送給同誌撫養。)鄧小平不也很多兒女嗎?樓主為甚麽不說他違反了“獨生政策”呢?

“不是生得多,而是死得少。”來替中國人口眾多找借口,這是站不住腳的。其他先進國家死得更少,怎麽沒有如中國,印度(文章錯在找更差勁的國家來比)那樣人口泛濫?

個人認為中國人口泛濫原因如下:
1)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儒家思想影響深遠。最壞的是生女的不算有後。
2)人口基數太大而且農民佔了80%。社會落後,沒有工業革命,他們需勞動力來幹活。
3)韓戰時期,需要兵源,政府鼓勵生育,獎勵甚麽“英雄母親”。戰後沒有及時刹車。
4)  亁篜篜的社會主義生活,可以說是沒有娛樂的枯燥無味的生活。沒有燈火的晚上正是製造生命的最好時機;不要說鄉村,連城市人也多在床上作“虎臥撐”。最糟的是那時民眾還沒開智到有避孕的觀念,不是算了才生,而是生了再算。
5)如果不相信上述的原因,可以請教那些移到歐洲或美洲的留學生。外國沒有中國那種強迫性的“獨生政策”,而且有些老中還以這政策迫害來獲得居留權。那就是說你可以隨便生。但是那些老中多是一個起,兩個止,不願多生。為甚麽呀?生得起,可養不起呀;除非你願意放棄很多生活享受,除非你願意自己的兒女沒機會讀高等學校。這裏的年輕人大多數不願早婚,高齡產婦比比皆是(這是另一個極端,另一個社會問題。不正常的(蒙古症)小孩比率高,而且人口老化,社會安全福利金沒年輕人工作來補充而入不敷支。)以前的老中,三十二歲便拖孫過橋,現在的海外華僑四十還沒當爸呢。這樣一來,人口增長速度非常慢,可以說少生了兩代人,那是甚麽樣的數字?你比我會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