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點點

非常高興我們能在網上相遇,相識,相知。願這裏能帶給你陽光和快樂,溫馨和幫助!
個人資料
正文

知青回憶(2):初試農村生活

(2008-08-03 07:34:51) 下一個

進村後,馬車直接把我們拉到了知青點。晚上隊長和書記來看我們,並給我們放了兩天假讓我們熟悉環境。

第二天天一亮,我們就起床繞著村子轉了一圈。據老鄉們講,徽縣地處秦嶺南麓,嘉陵江上遊,東鄰秦川,南通巴蜀,西北緊靠隴原,處於甘肅、四川和陝西交界處。由於雨水相對充足,在缺水幹旱,窮得出名的甘肅農村中屬於相對富裕的地區。但是郇莊卻是徽縣中的貧困地區,而且處於半山區,交通非常不便。

我們的村子座落在半山腰中,出門就是大山。別說去公社要爬山,就是每天上工也要爬山,因為那農田都一塊塊零星散落在山坳中。當地的農民不僅是爬山能手,還能背著百十斤的背簍上山下坡,健步如飛!為了練就這身功夫,我們不知吃了多少苦,摔了多少跤!

我們知青點坐落在村東頭一座六間屋的土房。男生住兩間,女生住兩間,拿一間作廚房。把頭的一間住著一家從縣城下放的老師。郇莊有幾十戶人家,村西頭還有一個隸屬於郵電部門的老知青點。他們比我們早下來兩年,也有十個知青。我們兩個知青點關係相處得還算可以,但他們也常常以老知青的身份欺負我們。

就這樣,我們知青點的十一個人開始了插隊生活。點裏的六員男生大將是成熟幹練的明、高大少言的建、衝動能幹的偉、幽默滑稽的飛、喜歡嘲諷的瀟,和永遠長不大的剛。五員女生大將是熱情寬厚的蘭、大大咧咧的紅、精明強幹的玲、嬌小玲瓏的玉,和知足常樂的星。

下鄉後讓我們犯難的第一件事竟是做飯。我們這代人是在文革中長大的,不少家長大受到衝擊,上幹校下牛棚的不在家。孩子們從十一、二歲起就脖子上掛著鑰匙,自己生火做飯。雖說我們下鄉時隻有十六歲,但都已有些做飯的經驗,獨立生活能力相對較強。我們點是每天留下一男一女做飯,隊裏給記工分。每個禮拜輪換。因我是副點長,這第一輪就從我開始。想想下鄉前在家蒸個饅頭、擀個麵條已不在話下。這不就多加幾個人給十一個人做飯嗎,開始我並沒把這做飯太放在心上。

開夥的第一天,我這裏磨拳擦掌準備給大夥蒸饅頭,但一生火我就傻眼了。在城裏燒的都是煤爐,而在農村用的是燒柴或麥草的大灶。那剛剛劈好的柴火裏麵還是濕的,根本就點不著。要用草來點。那草燒起來雖旺,但也就一把火,不加新草很快就滅了。我就這樣一會加草,一會續柴,弄了一灶房的煙,臉上也弄得黑一道,花一道的,汗淚交加,狼狽不堪。別說蒸饅頭了,一個小時連鍋水都沒燒開。急得我和與我搭手的建是上竄下跳,就差給這灶王爺磕頭了。

實在沒法,隻好向隔壁的嶽老師請教。他看我們兩張花貓臉,不由得嗬嗬大笑!然後把柴重新這麽一架,把草放在下麵一點,火呼呼地就著起來了。原來怎樣架柴,留出風道是很有學問的。慢慢地我也學會了怎樣引火,怎樣控製火勢,總算把這第一鍋饅頭給蒸出來了。因為這樣燒火很難控製,我們在農村時沒少吃過夾生飯。常言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那無菜,少油,每天吃得都是那吃到最後胃裏直返酸的苞米麵窩頭和煮洋芋。至於在農村怎樣燒這無油無菜的大鍋飯待我隨後再侃。

這下鄉後難倒我們的第二件事就是挑水。我們村西頭有一口六七米深的老井,不知為何當地的農民不用轆轤,全仗自己的臂力將一捅水從六七米深的井裏拎上來。首先要憑借技巧將水打入一個用繩子栓著的木桶內。這可不是個容易活,有時你那繩子甩了十幾次,那木桶就是飄在水麵上,一滴水也打不上。好不容易瞎貓碰死耗子打滿了一桶水,又常常因為臂力不夠拎不上來而中途放棄,因為你會感到那水桶要將你活活拖入井中去。

剛下鄉我們都是五姐妹一起去挑水,大妞打不上水急得一頭汗,再換二妞上。要是誰僥幸打滿一桶水,眾姐妹拉緊繩頭一起往上拎。等打滿兩桶水要挑回知青點時就更出洋相了。不是挑子太重起不了肩,就是跌跌蹌蹌水撒了一多半,甭提多慘了!常常是我們挑水在前邊走,村裏的娃娃在後麵跟了一大串,唱著順口溜,學著我們的狼狽樣,叫你哭笑不得。雖說隨著歲月的增加,也能踩著那秧歌點挑著兩桶水健步如飛,但挑水始終是個令人發怵的活。再後來如果輪到你挑水做飯的時候,有人早早地幫你挑滿了一大缸水,那就意味著有人喜歡上了你。

這下鄉後難倒我們的第三件事就是睡覺。那時用水不方便,常常是一月半月才能自己燒點水擦個身,洗個頭。很快,那些欺負我們細皮嫩肉的嗜血小動物們就黏糊上了我們。特別是跳蚤,咬得身上到處都是包。白天上工幹活倒也不覺得怎樣,可到晚上就遭罪了,全身癢得不行就想撓,撓得流血結痂就更癢,形成了惡性循環,想睡也睡不著。隔著牆,那邊的男生也在劈劈啪啪地抓虱子,逮跳蚤,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那兒很窮,村裏沒有電。晚上隻有煤油燈也做不了什麽事。所以晚上常黑了燈,聽隔壁的男生講那些不知從哪兒聽來的手抄本故事。從《一隻繡花鞋》到《霧重慶》,倒也聽得津津有味。有時候我們也會在飛優美的口琴伴奏下一首首地唱著那些令人心酸的知青歌曲。唱到動情處,大家會控製不住地痛哭一場。後來點裏的男生又發明一逗樂的新招,晚上在隔壁大聲談論著怎麽瓜分我們五個女生給他們做老婆。因為他們有六個男生,每次都因分贓不均,達不成統一意見而吵成一團。聽得我們這邊是又氣又惱,隻好不搭理他們。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著了,就聽到我們副隊長那尖利的嗓音把我們從夢中驚醒:“娃娃夥,上工咧!”勉強掙開眼睛,那天還是黑乎乎的,真困啊。可副隊長就象那半夜雞叫裏的周扒皮一般,不把我們叫起來決不罷休。就這樣每天天剛蒙蒙亮就迷迷糊糊地爬起來跟著隊長去上工,又開始了漫長的一天。那時最讓我們開心的就是下大雨,可以呆在家裏不用上工睡足懶覺!

上廁所也是我們城鄉差別的重要一課。那時在家都有衛生間,你可輕鬆自若地上廁所。記得上中學時還因經常躲在衛生間裏看借來的小說而受到媽媽的責罵。下鄉後當地的農民都利用豬圈當廁所,而每隔一段時間從自家豬圈起出來的肥料是給自家自留地的最好養料。記得我們剛下鄉時,我們房前的一戶社員盛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們家的豬圈上廁所。上了一個禮拜我們就受不了了。先不說那豬圈裏是臭氣薰天,一下雨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那豬圈裏的兩頭瘦豬也許是餓瘋了,竟把我們的排泄物當成了美食。你這邊渾身使勁戰鬥正在進行之中,它們那邊忽閃著大耳朵,弓著腰,髒呼呼的大嘴已經湊了過來。有時逼得你不得不趕快結束戰鬥,狼狽逃竄。最終因為受不了這種折磨,在我們的堅決要求下,隊裏幫我們用土坯蓋了個廁所。不過“這幫娃娃夥上廁所還這樣名堂多,連個豬也鬥不過”也成了當地社員取笑我們的材料。

就這樣我們這些從未離開過家門的娃娃們在這些城鄉的差別中掙紮著,適應著。雖說生活很苦,但我們都一個個長得又黑又壯,慢慢地成熟了,長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月亮花花 回複 悄悄話 很生動!我父母的學校那時搬到一個勞改農場,我可是知道這上廁所的問題。他們剛去時隻有一個公共廁所,不分男女。兩個以上的人進去,就留一個在外麵看門。一個人的時候,就在裏麵大聲喧嘩,好讓外麵的人知道裏麵的人是男是女。可樂的事很多。。。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是真磨練啊!
星星光 回複 悄悄話 TZMAN

看來你是個能幹人,要不要我仰望你一哈,哈哈哈。。。
TZMAN 回複 悄悄話 看了六個自然段,就覺得你這哥們比較笨。我初中拉練的時候就在炊事班,所以對生火,挑水這些都很熟練。隻是初中畢業去了技工學校,沒有下鄉(因為我姐姐、哥哥都下鄉了)。後來我也幾次到同學下鄉的薊縣去看望過他們,真是非常難忘的日子。每次臨行前,都要幫他們挑滿水缸的(我這個人比較老實,不排除他們欺負老實人)。
星星光 回複 悄悄話 高英姬

謝謝!很高興你喜歡這知青故事。
高英姬 回複 悄悄話 太生動了。喜歡自己未曾有過的經曆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