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雨了--聊一聊教育孩子的界限

(2008-11-25 15:46:43) 下一個
今晚工作很忙,我和請來的中國學生在電腦前目不轉睛。女兒懂事地在我旁邊自己玩兒,嘴裏還嘮嘮叨叨地。

驀地,我聽到她說,下雨了!

原來是她把給她吃的大米花兒當成雨滴從高往低揚了滿地。然後洋洋自得地向我匯報,看媽媽,是我弄的下雨了!

看著滿地星星點點的大米花兒,內心猶豫了兩秒鍾要不要批評她,因為一次又一次,這個小家夥肆無忌憚地破壞家裏的環境衛生。想用她爸爸看到環境汙染時候嚴厲的表情警醒她,不過脫口而出的是:我的女兒真厲害,原來是大米花雨呀!

在猶豫的兩秒中內,有兩個聲音在我內心爭鬥。究竟要用什麽樣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的行為呢。換言之,要給孩子怎樣的發展空間呢。

法語會說孩子“TU NE FAIS QUE LES BETISES",我不同意。這句話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說的。看著孩子細致勃勃地發明出大米花雨,她的快樂和發現怎麽可以用BETISES OU NON 評論呢。

老公說我嬌慣孩子。是的,我包餃子的時候會額外給她一小團麵,她玩來玩去突然跟我要幹麵。於是我知道她在忙碌中還在觀察正在擀皮兒的我。很快發展到要一根擀麵杖。我用她撿來的小木棒打發她,可是幾分鍾後她居然擀出了像模像樣的薄片兒。

我跟老公吃上一陣兒餃子後,從廚房衝出一個興奮的小人兒,衣服褲子上都是幹麵,手心小心捧著一個------真正的有形狀的餃子,一個三歲孩子包的餃子!

老公忙不迭的收拾戰場時,我跟他爭辯。你不同意她玩兒麵團和幹麵是因為要給自己額外增加家務負擔呢,還是認為確實這樣玩兒對孩子沒有好處。

至少,我看到她觀察事物,模仿行為,更要緊的是,她小心翼翼捧著她的第一號作品的得意豈是廚房幹淨能夠換來的呢?!

於是我常常在內心劃一條界限,是孩子行為的界限。這個界限不是根據我們成年人的好惡去區分,而是盡量體會孩子彼時彼刻的心境,但是前提是不要滋生惡習。比如用哭要挾大人達到自己的目的我不接受,盡管屢戰屢北,我還是每次都對她說,哭不是個好辦法,我不會因為你哭就改變我的決定。相反,你跟媽媽講道理,媽媽會接受。

最近老公頻繁抱怨女兒到處留下她的繪畫作品。我一邊內心極度抗拒,因為我喜歡看她在牆上,在桌上,在椅子上甚至衣服上塗鴉,我知道這樣的作品一生隻有一次,她在她的世界裏用筆發現和馳騁。可是另一邊,我抱過她跟她說,寶貝喜歡畫畫真好,媽媽很喜歡寶貝的作品。可是在桌子上椅子上畫畫很快就磨沒有了,等過幾天聖誕節的時候,媽媽送給你個大大的畫板,可以架起來高高的,寶寶隻在上麵畫畫給媽媽好不好?

答案當然是好。可是我知道,一旦她習慣了用畫板,讓我內心欣喜的壁畫就不再推陳出新了。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連我自己都糊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