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嫁老外的故事--自從有了女兒 寫於2007-11-09

(2008-05-21 15:31:40) 下一個
 


我在決定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兩年後終於實現多年的願望--做了媽媽。

記得生女兒之前就在文學城的論壇中看到一句話,生了孩子後並不是兩個人的生活中多了一個人,而是生活徹底變了模樣。而現在,看到女兒坐在她爸爸的肩頭依依呀呀用她獨創的語言念念有詞兒,被女兒壓得東倒西歪的老公笑嘻嘻地用漢語說--舒服--我在電腦前碼喜歡的中國文字。我知道,生活真真是徹底變了模樣。

首先,曾經夜夜笙歌的我已經成為無怨無悔的家庭煮婦。原來在中國不做飯,沒問題,資本主義的法國會讓我們迅速測算一片法國飯店的牛排可以讓我們在中國的父母生活多少天。重要的是,在法國我還沒找到一個飯店可以吃到地道的紅燒肉,麻辣火鍋,三鮮水餃,韭菜盒子,梅菜扣肉等而等而。痛定思痛,決定挖掘自己的烹飪天賦,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培養成入得了廚房的人才。

研究了文學城網站上的各家私房,在巴黎各個族裔聚居區找到數以百計的調料,幾年孜孜不倦,日複一日的實踐,吹牛皮地講,我做中餐的水平可以開個真正的中餐館了。

問題出來了。

有一天去老公的弟弟家,他說我們在附近的餐館吃飯吧,有中餐,日餐,當然還有法國菜。老公毫不猶豫地說,還是吃法國菜吧。你要知道,我天天吃的是中餐,而法國的日餐館都是中國人開的。

我聽後吃一大驚,原來這個每天吃中餐吃得熱火朝天的家夥隱藏還挺深的,驀然明白人家吃中餐純粹是給辛辛苦苦的老婆一點麵子。頭腦一清醒,做飯的積極性迅速消失。當時女兒還沒出世,我索性嫁豬隨豬,每天跟老公吃超市買回來的半成品,微波一下就糊弄一頓飯。

老公每天歡天喜地,名言是--這樣好,不用耗神在準備飯上花時間。

自然,飯後還可以散步到附近的娛樂中心,碰到合適的時間就看上一場電影。我吃中國米飯的頻率大概是一兩個月一次。覺得生活水深火熱。看來嫁了法國人擁有中國胃也沒法實現徹底融入法國社會的遠大理想。

女兒開始吃飯讓我覺得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設想一個兩歲的小人兒愛吃餃子和米飯,雖然餃子隻吃餡兒,米飯象法國人一樣單獨吃,但是比起她那口是心非的爸爸總是讓我看到一抹陽光,那陽光就是--因為有了女兒,我可以經常吃米飯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高英姬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好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