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人書記都不講大道理隻講實的了:綿竹市委書記詳述向遇難學生家長下跪

(2008-06-07 17:52:59) 下一個
綿竹市委書記詳述向遇難學生家長下跪原因(組圖) 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6月8日報道 蔣國華1976年,從教師崗位參軍,在甘孜軍分區某獨立團服役。1987年,轉業到德陽市公安局,曆任警察、處長、德陽市公安局副局長。1995年,調任綿竹市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1998年至2005年,先後任綿竹市副市長、副書記、市長。2005年3月,當選為綿竹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高考開始了,這是人們一年一度關注的焦點,但是,今年全國的焦點依舊定格在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上。地震災害也是一份考卷,它從多方麵考驗了全社會。6月3日,星期柒新聞周刊在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四川省綿竹市,與綿竹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國華進行了一次坦率而深入的對話。


裹浴巾奔出宿舍成立指揮部

星期柒新聞周刊:蔣書記,綿竹市在地震災害中到底有多大損失,嚴重程度如何?

蔣國華:綿竹有21個鄉鎮,總人口50多萬。截至6月2日17:00,綿竹市死亡11104人,受傷37000多人,重傷5249人,失蹤276人,這個數字還屬於動態的。另外,初步測算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367億元。綿竹是不是重災區,需要上級認定,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基礎數據搞準確。

星期柒新聞周刊:從數據看,綿竹在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數所占的比例最大,這和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是否有關?

蔣國華:這次強烈地震對綿竹人來說,沒有一個人有心理準備。地震發生時,我也是災民。5月1日起,下午上班時間改成3點鍾,地震發生時,我在機關宿舍睡覺正準備起來。當時,床劇烈晃動,樓也在晃個不停,牆麵開了一道道裂縫,室內物品東倒西歪。我隨手抓起一條浴巾裹在身上,趕緊奔下4樓。通訊中斷,我隻能看到視線範圍內的場麵,並聽說有房屋倒塌砸死人了。後來有人拿了一套迷彩服給我穿上。跑到市委大院,我喊了一個秘書,讓他乘車馬上到德陽去,說綿竹發生地震了,不得了了,死人了。很快,市裏的領導就在市委大院的銀杏林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


綿竹市委書記詳述向遇難學生家長下跪


綿竹市委書記當街下跪


綿竹市委書記
星期柒新聞周刊:聽說您有一份詳細的工作和行程的記錄,為什麽這麽做?

蔣國華:我的工作日程安排過去也有,這一階段更細致一些。地震發生後,我一直在拚命幹,協調指揮救人,可是有群眾責怪我,說看不到我,問我為什麽不去營救受傷、受困的人,這也就提醒了我。從生命大救援開始,幾點幾分發了什麽指示、開了什麽會,到了哪個地方,都有記錄。

這個工作和行程記錄,可以公開,將來就是曆史。地震發生不到20分鍾,綿竹市就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並啟動緊急預案,10分鍾後,就調動公安消防大隊去中行、武都小學、富新二小、家得利超市救人。3點15分,我通過公安網絡向上級請求隊伍、醫生及藥品支援。5分鍾後,指揮部轉移到市政府大院。成都空軍11旅接到指揮部的求援,4點20分就派出100名官兵趕到指定的救援現場。

星期柒新聞周刊:許多災民無家可歸住帳篷,您的宿舍也不能住了,那你現在住在哪裏?

蔣國華:展開生命大營救的最初階段,我沒有睡覺,也睡不著。三四天後,實在抵擋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打會盹。安置災民的帳篷緊缺,我是沒有帳篷住的。最近幾天,要麽是在辦公室沙發上睡,要麽就在車上睡。

當街下跪 麵臨兩大棘手問題

星期柒新聞周刊:眼前對於您來說,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麽?

蔣國華:綿竹有21個鄉,受災程度不同,比如說房屋建築受損的情況,現在各鄉鎮、各單位報來的統計數全市受損的房屋117萬間,其中完全垮塌的70萬間,那麽其他受損的房屋,哪些是需要加固才能使用的,哪些屬於危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這個需要嚴格鑒定,不能毛估,讓我在一個月之內搞清楚,很難。這個總量不搞清楚,直接關係到重建的開展和重建的質量。開始有人說我瞞報災情,大包大攬。綿竹不是毀了了事,還要重建,綿竹有多少家底子,你說我能不清楚?

星期柒新聞周刊:綿竹市本級財政的支付能力如何?

蔣國華:去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7.7個億,除了維持學校、各級醫療、政府正常運轉等剛性支出外,實際可支配的財政收入隻有1個多億,現在光是學校一項,100%不能用了需要重建,還有醫療衛生、社會文化、市政公用、道路橋梁、水利電力設施等等,總量不搞清楚,我們無法決策,上級也無法決策。

星期柒新聞周刊:學校和傷亡學生的家長工作也是您感到棘手的問題?

蔣國華:是的。5月18日,富新二小的學生家長在鎮上的大街上、學校的廢墟上設靈堂,我說,可以理解,並且抽出在指揮部負責搶運物資的教育局副局長專門去做家長工作。5月25日,家長們在市區聚集要上訪,我感到事情在朝失控的方向發展。我當過公安局長,知道這是很危險的,你想,學生死了那麽多,哪個不心疼,家長們情緒激動,大街上全是災民的帳篷,還有那麽多圍觀的人,萬一有人起哄,在鬧市區造成混亂,無法控製,後果不堪設想。我說,不行,我一定要去解決問題。

星期柒新聞周刊:那麽您為什麽要向家長們下跪呢?

蔣國華:開始我犯了一個判斷上的錯誤,過去老百姓有問題找領導解決,領導一出麵,事情就能夠平息,算是給書記市長麵子吧。那天的情況超出了慣例,學生家長失去孩子的悲痛和怨恨集中在一起,一夜之間不認識我了。五福鎮這次受災並非最嚴重,恰恰垮塌最嚴重的就是富新二小的一幢教學樓,129名小學生死亡,家長們認為,教學樓的垮塌,不光是天災,也是人禍。我承諾要對學校的房屋進行鑒定,但是需要給我時間,家長們不同意,我也急了。我下跪是為了表達一種誠意,不是作秀,情急之下我也記不清跪了幾次,事後有人說是4次,過去遇到再棘手的事情也沒有想到過下跪,大難當前,一切私心和委屈都可以拋開。

星期柒新聞周刊:您承諾學生家長,要對倒塌的教學樓進行質量調查,開始了嗎?

蔣國華:震後我們確定了8個調查點,都是樓房垮塌嚴重、死傷慘重、老百姓有意見的學校,不光是富新二小。富新二小是先開始進入程序的,目前,全市已檢查6所學校了。

經我們請求德陽市委出麵,由省裏以及其他城市的建築專家來調查鑒定的,綿竹本地的專家沒有一個參加。此外,國務院和省裏還將組織更高級別的專家,調查分析那些教學樓倒塌的更深層次原因。如果專家鑒定結果為危房或存在問題,我們一定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追查責任和進行補償。
天災中看“人禍”,從中吸取教訓

星期柒新聞周刊:這次地震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您認為有哪些教訓可以吸取?

蔣國華:這些天,有些問題一直在腦子裏轉。首先,農村房屋農民自己建,很不規範,許多房子根本抵不住災害。城鎮房屋建設雖然有管理條例,但內容還不完善,執行標準也不統一。比如,漢旺小學有幢教學樓被鑒定是危房,學生被迫搬了出來。這次地震,被鑒定為危樓的教學樓沒倒,學生搬進去的新教學樓卻倒塌了,為此引發了一定的社會矛盾。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綿竹的城市建房才有防震要求的,最近六七年來建的許多房子就沒有垮塌,如果防震等級定得高一些,死人就會少。

其次是體製上的問題,導致建設項目缺乏監督製約機製。就拿修橋、修路來說,交通局是行政監督部門,不是建設主體,但交通部門修橋,先組織招投標,建設完工後,一驗收合格了,事實究竟如何很難說,這就是一個大問題。這次地震之後,綿竹有527座橋梁、2568公裏道路不同程度受損,哪些屬於自然的不可抗力形成,哪些包含著人為的因素,都是值得吸取教訓的。

我還想說的是,大地震是個綜合性的災難,在異常的緊急狀態下,需要準確的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比如,有個磷礦報告說,飛機去空投食物他們沒有拿到,3000多人困在山上沒有吃,也無路可逃。接到這個消息,我請求空降食物支援,還協調直升機和許多官兵去營救。結果發現到處都有空投的食物,被困的人數隻有幾百人。把他們救出來後,我問這個領導為什麽謊報情況,他說,我要是說有食物,你們還能再空投嗎,要是說人數少了,你們還能派人來救我們嗎?像這樣的情況,如果有了相應的法律,他就應該知道在重大災害中,由於虛假信息而影響決策,需要承擔什麽樣的法律責任。

麵對非議,一席長談中多次流淚

星期柒新聞周刊:地震發生後,一段時間人們並不知道綿竹受災這麽嚴重,這是什麽原因?

蔣國華:有人說我瞞報災情,這不是事實。大搶救的前三天,全力以赴在救人,許多受災的群眾找來了,有衛星電話的群眾了解到了山裏的災情異常嚴重,山塌了,房子倒了,很多人受傷,還有不少人被埋了,但山區鄉鎮報告的災情因為交通通信不暢,無法核實。更何況,廣播、電視受損嚴重,一周沒能用,我們有聲音也發不出去,這才出現了一些誤解。

震後幾分鍾,我很快就派人乘車去德陽報告,不到10分鍾,我又安排一名市委副秘書長趕往德陽請求救援。我一再囑咐他:“必須見到德陽市委書記方小方,就說出大事了,不曉得死了有多少人。”1個多小時後,派去德陽的兩人回來了,他們說方書記已經作出了安排。下午5點左右,德陽市的兩位領導就趕到綿竹,晚上10點,副省長李成友來了,13日上午,溫家寶總理也來了,你說,要是我瞞報災情,說綿竹情況不嚴重,這麽多領導幹嗎這麽重視?

星期柒新聞周刊:老百姓相信政府,希望領導出現在自己麵前,而當目光聚焦時,您是不是感覺很難?

蔣國華:唉,是的。青平鎮的一個老鄉過去很熟的,災後,我到下麵鄉鎮的帳篷看災民安置情況,他說,蔣書記你怎麽才來啊?那一刻,我很難受,這麽大的災難,每個人都希望我能在第一時間去救他們的親人。

綿竹重建決不能留一點遺憾

星期柒新聞周刊:目前,災區群眾的安置難度在哪裏?綿竹的應對措施有哪些?地震災害的善後和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在您心裏深思熟慮的重點有哪些?

蔣國華:搶救災民、安撫安頓、過渡房安置、恢複重建家園,應該是綿竹災後的四部曲。現在搶救的階段已經過去,安撫安頓包括兩層意思,一是保證災民都有帳篷住,但目前尚缺不少帳篷。二是在精神上有所補償,現在我們對遇難者家庭,按照每位遇難者5000元的標準,發放撫慰金,對“三孤”人員,為他們每人每月發放600元的基本生活費,保證基本生活。

全市近50萬人無家可歸,沒有房子了,全部住在外麵。我們的壓力一點不比搶救人時小,江蘇、湖南等地援建綿竹的過渡房,工程量巨大,原本考慮一個月完成,但難以實現,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過渡房建好了,光有框框還不行,要通水、通電,可電線、水管等物資非常緊缺,很多材料采購異常困難。

我一想起這些事情,心裏就著急,但是這些工作又不能操之過急。現在,我必須把全市損失的總量摸清楚,有了總量,我才能把規劃做好,重建工作一定要尊重科學,每一步要走得最好,先建什麽,後建什麽,建在哪裏,什麽標準。日前,綿竹已經成立災後重建領導小組,並委托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負責編製重建規劃。重建家園,在我任期內是完成不了了,將來會有人幹得比我優秀,但我在位子上會拚盡全力,把重建前期工作做好,為將來的重建工作打好基礎,不然,我就是罪人。

星期柒新聞周刊:四川災後的重建時間已經延長為8年,假如有一天你卸任了,您最想說的話是什麽?

蔣國華:10多年來,我獨自一人在綿竹幹工作,為綿竹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力量。我的家人在德陽也住在防震棚裏,至今,我沒有回家看過一次,即使到德陽指揮部開會,我也沒抽空回去看看父親,看看妻子和孩子。

我對綿竹是有感情的,我很喜歡綿竹,愛綿竹的人。我已經52歲了,地震前不久還在想,以後我要是退了下來,就到綿竹定居。

如今,麵對這麽大的災難,我希望在自己任期內,為綿竹的重建走好每一步。災後的重建是個係統工程,要講科學,規劃好,不要圖一時的轟動效應,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後任,重建綿竹不能留下任何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