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鶴

非得介紹點什麽嗎﹖我看﹐還是以後再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舊文:中國向『左』轉是必然的

(2012-07-22 00:41:50) 下一個

(2011-05-01 20:18:41)

(舊文重發說明:僅以此文作為對中共18大以及18大後走向的前瞻。)


最近,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一些言論引起廣泛關注,同時被廣泛關注的還有中共黨報『人民日報』評論部的文章《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和茅於軾的《把毛澤東還原成人》,這很自然地引發了對中國未來『走向』的猜想。很明顯,是中共18大的新領導人將決定中國未來的『走向』,而溫家寶的言論及那幾篇文章不所反映的一種『擔憂』。

什麽『擔憂』?中國向『左』轉。但是,中國向『左』轉 ,會是必然的;這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經曆所致,這是中國社會的現實所致,這也是是複雜的國際環境所致。

中共的18大,會讓習近平和李克強這2位當年的中共大隊書記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頂峰。就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而言,習近平和李克強的政治經曆相當完整,甚至可以和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媲美,這就是深厚的在中國社會最底層的閱曆和豐富的中共最基層工作的經驗。這些閱曆和經驗,造就了他們對於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了解和親和。習近平所具有的『紅二代』這樣特質以及李克強出身於『幹部』家庭的背景,血緣中就有『左』的成分在傳承,這是很自然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無疑是中共選擇的正確道路。不過。改革開放讓中國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貧富分化的鴻溝。雖然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問題也是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需要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曆史時期去加以解決,但是由於中國曆史和文化的獨特性,對於社會貧富分化的問題要特別引起重視。

中國的曆史,可以簡述為農民起義的曆史;農民起義的原因,可以簡述為貧富不均和社會不平等。傳統農業社會所構造成的中國社會政治體製,是無法通過社會的自身調節去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在無法忍受或是無法承受之下,也隻有揭竿而起的『暴力革命』,這也是窮人無奈的選擇。在馬克思和列寧等出現之前,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考慮可以為窮人所接受的解決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特別是對於傳統的農業社會國家。因此,馬克思等人的共產主義理論和列寧等人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和實踐為早期的中共所接受,是很自然的。

中共領導的中國革命取得成功以及建立新中國,確實為中國建立起了一個窮人『當家做主』新型社會,窮人們也確實翻身。中國人是講究傳承的,新中國的曆史當然不會被遺忘。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中共實行改革開放,同樣是順應了曆史潮流,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新的窮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需要一定程度的『回歸』去舒緩去照顧,去縮小貧富的鴻溝。鄧小平去世那天,我正在東北的一個縣城,目睹了一些人放鞭炮慶賀,這讓我感到有點意外甚至震撼。

再看看國際的現實。這個世界依然是『列強』們的世界,美英法等哥幾個一商量,這個世界的事就定了。『列強』們想打你,即使是以前亦步亦趨的依附,也不好使。一個國家,還是要堅持自己的民族精神;改革開放在經濟上與世界接軌,也還是要反霸權的;一個國家政府,還是要硬點。

說中國『左』轉,並不意味著中國在政治上是倒退,不過是要堅持一些精神,不過是要強調一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還是必要的;對於社會的穩定和迅速第造就廣大的中產階級,都是必要的。

說中國『左』轉,更不意味著放棄政治體製改革。其實,對於計劃經濟的中國來說,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本身就是政治體製改革的一部份;經濟體製改革,就是政治體製改革;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一種在進行著。有些人經常拿美國的民主製度和中國現行的政治體製相比,這當然無法看到中國政治體製的漸變,因為這是不同的係統,本來就無可比性。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隻能是按自身的方式進行。

說中國『左』轉,可以肯定地是,不會『清算』毛澤東。因為毛澤東已經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征,而且不隻是在中國,已經具有世界性。再說,『清算』本身,就是一種階級鬥爭的意識,就是一種文革思維,中共自己早已經拋棄了;『清算』毛澤東,也不會得到中國社會廣大民眾的支持,因為『清算』的結果隻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社會的再次『文革』。有誰願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