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hineseweek.com

《世界華人周刊》-----海外華人精神家園www.chineseweekly.org/www.worldchineseweekly.com //www.kfbookusa.com//www.apaote.org//www.isitae.org
正文

聚焦全球華人 弘揚中華文化 傳承華夏文明——訪《世界華人周刊》出版人張輝先生

(2008-05-01 23:35:03) 下一個

 

                                            文/張玉洪(旅美作家)

編者按: 2007 9 月,一份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文化底蘊深厚的中文雙周刊 --- 《世界華人周刊》展現在北美地區芝加哥、紐約、休斯敦、洛杉磯、溫哥華、多倫多等各大城市讀者麵前。伴隨著《世界華人周刊》的橫空出世,關於雜誌社投資來源、政治背景的諸多傳聞不脛而走。為釋謎團,本期編發由旅美作家張玉洪先生采寫的《世界華人周刊》出版人張輝先生專訪文章,以饗讀者。

背景資料: 《世界華人周刊》由美國科發出版集團公司 (KF Publishing Company Group, USA) 、世界華人傳媒集團公司( Media Group Of World Chinese Inc )主辦。後者係(香港)中國科發集團公司( www.kfbook.com )全資子公司。中國科發集團是一家在中國內地專業從事大學教材、學術著作出版、印刷、發行一條龍服務的大型民營出版發行企業。從業 18 年來,現已擁有 20 多家省會城市分公司, 2 個書刊印刷廠, 300 多名員工,累計出書 2000 餘種。

由科發集團投資出版的《世界華人周刊》目前分為美東版(紐約、新澤西)、美中版(大芝加哥地區)、美西版(洛杉磯、舊金山)、美南版(休斯敦、達拉斯)、加東版(多倫多)、加西版(溫哥華)。每期大 8 64 版彩印,另送各地社區資訊版《華訊》。北美地區每期總發行 10 萬套以上,發展規劃是世界各地同步發行區域版。

2007 12 8 ,在富麗堂皇的洛杉磯希爾頓廣場“大上海”餐廳,記者采訪了中國科發集團公司、美國科發出版集團公司、《世界華人周刊》董事長、總裁兼總編輯張輝先生。

記者:張總,自《世界華人周刊》 2007 9 月在北美地區各大城市問世以來,很多讀者都對周刊出版人的身份、背景感興趣,可以簡要介紹一下您的個人情況嗎?

張輝:在中國內地,較之於那些 40 多歲的同齡人,我算是一個下海經商成功的幸運兒吧。 1986 年我工科大學畢業後,又在任教之餘,苦讀了 4 年多中外文、史、哲、經經典名著,發表了 20 多篇經濟管理方麵的論文。 1991 年,開始在北京、安徽從事大學教材的出版、印刷和發行工作。 6 年後在中國各地設立分公司,為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提供質優價廉、方便快捷的教材及學術著作出版、印刷、發行一條龍服務。出版範圍涉及文、理、工科 11 大係列 40 個門類,累計出版 2000 餘種教材、圖書,年出新書 200 種。

記者:聽說您舉家遷至芝加哥後,國內的大學教材出版發行業務還在紅紅火火地做著,國內 20

多家分公司還都在正常運營,你不怕後院失火時鞭長莫及嗎?

張輝:不怕呀,還真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顧慮。我從業 18 年來,早已帶出了一支忠心耿耿、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管理隊伍。平時,我無論多忙,都注意維護與各地大學教授、書店經理、出版社、紙廠、印廠朋友的緊密聯係。事實上,現在人們出國的概念與過去相比,已有了本質的不同。你看,打個越洋電話,每分鍾才幾美分。使用 MSN Skrp QQ 、泡泡或手機短信與國內聯係,幾乎是零成本。我平時工作至深夜 2 點多鍾,這樣國內每天 16 00 之前需要請示的問題,我是可以立馬答複和處理的。

記者:誰都知道,運作平麵媒體的風險性較大,成功概率很低。在香港有這樣一句話:你要與哪個人有一世的冤仇,就鼓動他辦報紙;你若與他有八輩子的冤仇,就唆使他辦雜誌。作為一個成功的大學教材出版商,您是怎樣想起投資媒體的?

張輝:我一直有一個直覺:若是在海外馬上經營華文圖書出版發行,肯定風險更大。但依托廣告收入支撐的平麵媒體就不一樣了。至少我們這本定位於中國大陸第一代新移民的綜合性雙周刊,還是很對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海外華人的胃口的。實際上周刊創刊以來,我們經常接到很多客戶的電話,大都交口稱讚雜誌風格體現了廣大讀者的需求。

記者:您認為海外華文平麵媒體的前景如何?《世界華人周刊》將來辦刊經費主要依靠廣告費用嗎?

張輝:在北美華人圈裏,我認識的很多文化人幾乎都辦過報紙、雜誌。不少報刊的文章和設計都是一流的,但最終成功者屈指可數。究其原因,就是人工費、印刷費太貴,一旦廣告費上不來,後續投資就很難保證,報刊也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而美國科發出版集團公司背靠國內總公司這顆大樹,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尤其是《世界華人周刊》充分利用中國內地優秀而又廉價的人力資源優勢,將海內外組稿、編排、設計均放在中國內地進行,運營成本很低。同時,堤內損失堤外補,《世界華人周刊》芝加哥印刷廠憑借優良的設備、技術、人才優勢和芝加哥得天獨厚的貨運便利條件,除了高質量地承印《世界華人周刊》之外,還可以質優價廉地承接當地乃至整個北美地區的書刊、畫冊出版印刷業務。

記者:那麽,您當初怎麽會想起創辦這份雜誌呢?

張輝:近年來,隨著海外華人逐步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不少華人已在車子、房子、票子、妻子、

孩子方麵五子登科,過起了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中產階級生活。但隨著中文媒體在其日常生活中逐步退出,不少華人的中文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退步。我就親眼目睹了很多成年同胞對若幹中文新詞尤其是網絡術語大惑不解。一次朋友家庭聚會中,幾位朋友對我剛來美國不久的 9 歲女兒捧著中文繁體版的《世界日報》聚精會神地閱讀不可思議,當我鼓勵女兒高聲朗誦幾篇文章時,他們一個個都愣住了。聯想到他們的孩子多年來周末、節假日都泡在中文學校,卻依然不能流暢地運用漢語閱讀、聽說時,大家都為海外華人後裔的中華民族文化斷裂而憂心忡忡。因此我認為,海外華文報刊在弘揚中華文化、傳承華夏文明方麵較之於其它媒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者:《世界華人周刊》目前在北美地區七八個華人聚居的大城市同步出版發行,聽說每月投資都要好幾萬美金,是不是風險太大了?!

張輝:風險肯定是有的,但風險往往與利潤同在。《世界華人周刊》目前在北美各大城市同時起步,完全可以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事實上,我們若是按照常理出牌,等到一個地區發展壯大後再向外擴張。穩則穩矣,但倘若創業根據地選擇不準,很可能就會胎死腹中,一蹶不振。而目前,我們采用這種“全麵撒網、重點撈魚”戰略,一地廣告上不來,馬上就可以將周刊投放量降下來。而且若幹年後,若能招聘到優秀工商記者加盟,重振一本已有數年曆史的周刊雄風,肯定會比把一本新雜誌包裝上市容易得多。

記者:經過大半年的運營,周刊總體狀況如何呢?

張輝:經過全體同仁的辛勤工作,《世界華人周刊》在洛杉磯、芝加哥、休斯敦已經基本上站住腳跟,廣告收入正在節節上升。舊金山、達拉斯、溫哥華、多倫多已經增大投放量,正穩步進入華人社區。而紐約、新澤西由於浪大水深,華文平麵媒體惡性競爭激烈,周刊的廣告、發行狀況不太理想。但我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塊北美地區最大的風水寶地,近期不但更換和充實了紐約的發行、廣告隊伍,而且我們還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除了在紐約重金延請在北美華人圈聲望較高、著作甚豐的媒體元老莫利人、胡思升、周勻之、李勇擔任周刊社長、顧問,同時還以豐厚待遇聘請蜚聲海內外文壇和華文網絡的章立凡、範學德、王怡、蔡真妮、黎明、劍影秋歌、連晨、陳強、莫西、冰人等實力派作家擔任專欄作家。

記者:那麽,《世界華人周刊》下一步的盈利模式是什麽呢?

張輝: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除了 2008 5 月中旬在蘇州承辦“中國高校精品教學資源展示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科技工作委員會、中國教學儀器設備總公司主辦), 2008 8 月在芝加哥舉辦“世界華人故事”征文比賽頒獎典禮, 2008 10 月底在西安承辦“ 2008 年國際教育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外, 2008 年內還將協助部分華人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商務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擴大《世界華人周刊》的影響,還可以借此擴大自費出版、圖書、禮品、保健品銷售業務等。

記者:聽說除了美中版在芝加哥就地印刷之外,《世界華人周刊》主要在中國內地印製,時效性不強怎麽辦呢?

張輝:為了彌補周刊在中國內地印刷時效性不強的問題,我們又及時在各地同期、同步就地出版印刷《世界華人周刊 * 華訊》專版,刊發當地最新社區新聞及工商資訊,並已收到較好的廣告效應。

記者:您對《世界華人周刊》有一什麽樣的基本定位和具體設想呢?

張輝:《世界華人周刊》以弘揚中華文化,傳承華夏文明,迅速、準確、客觀、公正地傳遞華人心聲為己任,立誌打造成為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投資理財的得力助手、娛樂休閒的時尚參考、健康生活的貼心指南。《世界華人周刊》緊緊圍繞海外華人,兼顧中國內地各界精英,精編每期欄目,追求獨家深入報導。既有華人傳奇故事、商業成功案例分析和熱門話題探討,又有時政雜談和移民生活寶典,吸引讀者期期必讀,保證廣告及時有效。主要欄目分為:特別關注(事件聚焦,名家訪談,時政點評,新聞深度報道),華人世界(華人史跡,海歸在線,華人快照,華人故事),華夏文史(人物春秋,史海鉤沉,文史知識),投資理財(車市,房市,投資顧問,保險顧問),文學天地(詩歌,散文,小說,紀實文學),開心苑(諷刺與幽默,手機短信,醒世恒言),時尚生活(美食,時尚,保健之友,鵲橋),科發書苑(書訊,書評,出版印刷服務,出版動態),博客精華(名人博客,草根博客),語言學校(漢語學習,英語學習)等。並可鏈接到世界各地新聞和資訊專版,隨時瀏覽當地工商新聞與資訊。

記者:您對周刊用稿有什麽期望呢?

張輝:文章內容是維持周刊正常運營的發動機,廣告收入則是推動周刊前進的燃料和動力,一質高效精幹、認真負責的編輯、設計、廣告、發行隊伍則是周刊順利運營的潤滑劑。如果不能保證一期接一期地發表讓人愛不釋手的好文章,就不可能吸引讀者的眼球,當然也就留不住廣告商為你的報刊買單了。我認為所謂好文章,首先是要讀起來有趣和實用。現代人生活、工作節奏已經夠快的了,缺少幽默風趣的文章隻能讓人不忍卒讀,憑空添累。而從大陸新來的第一代移民,吃穿住行都要處處留心學習,那種言之無物、缺乏實用價值的文章肯定吸引不了讀者。其次,文章要唯美、精煉,富有收藏價值。網絡文化那麽發達,看色情、看政論、看新聞、看小資等等,可以說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中國內地的《讀者》雜誌為什麽能夠發行到上千萬份,就是因為那些短小精悍的美文曆久彌新,放上十年、八年再讀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和溫馨。

記者:《世界華人周刊》今後的發展目標是什麽?

張輝:我們的規劃是讓《世界華人周刊》同步發行世界各地區域版,目前正在麵向全球招商。每期投資一千美金稿費、編排、設計費,即可得到植入你當地廣告和工商新聞的雜誌電子文檔。當地廣告收入減去印刷費即為投資利潤。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世界華人周刊》的德國、英國、法國、澳洲、日本、東南亞等版本問世。

記者:誰都知道,現代社會早已進入網絡文化的信息時代,一般人的閱讀、聯絡、企業形象展示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在此情況下,投資巨大、時效性較低的平麵媒體是否已經落伍?

張輝:網絡文化與平麵媒體是兩種既密切相關又有一定區別的知識載體。不但受眾不同,而且閱讀方式和條件也有本質的區別。很難設想一些老年僑胞,會靠上網了解外界資訊。同樣,在火車上、飛機上和床頭上展卷閱讀的樂趣也絕非使用電腦可以比擬。事實上商家將廣告費投在實實在在的紙媒上,可能感覺會更加踏實。當然,我們在投資紙媒的同時,對網絡媒體的投資力度也是很大的。《世界華人周刊》不但有全文刊發各期文章的 www. ChineseWeekly.org 網站,海內外圖書銷售網站 www.kfbook.com www.kfbookusa.com ,書會網站 www.apaote.org ,國際教育信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網站 www.isitae.org ,也有投巨資開發的周刊門戶網站 www.WorldChineseWeekly.com ,以及即將誕生的、真實記錄海內外華人生活的華人網絡電視網站 www.HuaRenTV.com ,真正實現了印刷版與網絡版的良性互動。

記者:作為一名高屋建瓴的跨國公司總裁,請你最後簡述一下您的領導風格,以及您是如何處理海內外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的?

張輝:我個人認為我的領導風格可以歸結為:平易近人,以理服人;勝不驕,敗不餒;嚴謹務實,不追名逐利;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置身海外,要維持國內業務的正常進行和《世界華人周刊》的全球擴張,各種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各類錯綜複雜的矛盾肯定是免不了的。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應該被矛盾和困難嚇到。對於分公司和各地分社的管理,在人權、財權統一管理的前提下,我是該承包的承包,該放權的放權,力爭做到放而不亂,統而不死。最後,我在此代表全體同仁真誠感謝北美地區廣大讀者對《世界華人周刊》的關心和厚愛。(發表於《世界華人周刊》 13 期及萬維讀者網 http://news.creaders.net/immigration/newsViewer.php?nid=335494&id=78187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