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離

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正文

雞肋一樣的生活(二)

(2008-10-02 17:12:47) 下一個
此刻,同一棟樓裏,老李也正在給遠在中國北京的老婆打電話。匯報馬上將回國的事宜,並接受些指示:比方說還有最後幾天需要從美國買什麽回來嗎?
老婆仍舊是漫不經心的:什麽都別買了,北京什麽沒有?

一句話嗆的,老李就收了聲。
北京有美國好嗎?老李可不這樣認為。可是老婆是堅決地認定北京比美國好多了,甚至都不願意來看他們爺倆。

老李來美國三年多了,做博士後。
大凡到美國來的人中,大抵有如下的幾種。一種是出來讀書,象伊媛這樣兒的,好歹日子有個盼頭,幾年下來拿了文憑,語言也過了關,再尋個好工作,基本上就融入社會了。說融入社會,也是在中國人眼裏,真正融進去沒有,你可能得問問他們自己。再就是移民來的做生意的,不管官商私商,總之,並不缺錢。語言是差了點,不過他們的主要生活圈子還是在中國人中間,因此這些人熱衷於辦華人商會,舉辦華人參與的活動,做中國人的生意。大凡需要與老美打交道的地方,要麽仰仗於自己的子女親屬,要麽花錢雇人來做。另外一部分最底層的應該就是那些偷渡來的,或是早期偷渡客的親屬移民,這些人既沒有錢,也沒有文化。做的事情多半局限在唐人街,餐館,華人巴士,華人雜貨鋪。還有一類人,就是博士後,他們是這個國家裏學曆最高地位最低的特殊群體。
老李五十了。老李到底大名叫什麽沒幾人知道,但是大家都叫他老李。
五十歲出國來做博士後的倒真是不多。但是也不是沒有。
不過一多半的這麽大年紀的人,來呆上一年半載的就都回去了。象老李這樣一呆就三年多,還帶著兒子的,還真是不多見。

老李是真的喜歡美國。這是老李的兒子說的。
老李的兒子小李隻有十四五歲。
帶過來的時候可能在國內學習也不是很好,過來後加上語言的障礙,就留了一級。現在也還初中沒有畢業。小孩子個子蹭得滿快的,看上去是個大人樣子,說起話來就還是滿嘴的小孩腔。

老李掛了電話。想著要離開這個國家了。真的有好幾分不舍。但是你問他哪些東西讓他留戀呢?他又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從來到美國就在這一個實驗室裏幹,他就沒有動過窩。
也沒有想過跳槽,一方麵自己英語也不好,另一方麵老板也不算壞,做的東西多少也有些成果,也發表了一兩篇文章。要沒有這兩篇文章,恐怕連回國的念頭他也不敢動了,那不是要老死他鄉了。想到這,老李自嘲的癟癟嘴,笑了。不知道是滿足於自己的這點成就呢,還是對於這種作為科研工作者的無奈。
老李接著盤算了一下,在美國還有最後的一周,因此這個周末就還要shopping一次。一來買禮物,回國的禮物,還有給老板的禮物作為分手禮,二來還有父子倆一周的食品也要采購回來。而這個周末還得抽時間去實驗室看看他養的老鼠,雖然說要走了,但是畢竟老李是個善始善終的人,交班之前總歸是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的。這個性格倒是和一般的中國人不同,也因此贏得了老板不動聲色的喜愛,一再地和他表示,回去看看,過得不好就再回來。老李也知道這些都是麵子話,不過聽著也是暖呼呼的。

誰都知道老李要回去,是因為他媳婦不來。
他媳婦不來,是說美國沒有北京好,尤其沒有北京她那單位好。她那單位好在哪裏?醫院的產科醫生。聽說有點小紅包拿拿,還有點灰色收入,也隔三差五地有人請吃飯。不過最主要還是人家之前來過一兩次,來了後大失所望,美國就這德性?當然她看見的是美國中部某中等城市。直觀上看也許沒有北京那地方好。加上老李這幾年膽小,買了輛二手車,也沒正經好好學過,最遠處也就能開到離公寓1公裏處的華人超市。所以那美國印象也就是狹窄的公寓和亂哄哄的華人超市了。
來了一月,老李老婆就堅決要求回去了,這接機送機的事情也得老李提前去跟樓裏的中國人打商量,求人幫忙,那美國夢帶來的光環就徹底的在這些破破爛爛的瑣事中成了個泡泡。老婆是再也不來了,哪怕兒子在電話裏央求,也是狠著心腸說:讓你爸回來吧,國內好好的日子不過,跑那麽老遠去受那個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