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弓筆談

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多少人與事,盡在筆談中。
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楊先生、醜女和我(側記2)

(2008-12-17 06:20:35) 下一個


    前一陣我的兩集係列故事上了文學城導讀,引來一堆跟帖。對跟帖我一般會比較重視。據觀察,在文學城的讀者中,潛水者眾多,跟帖者甚少。除了少數的惡意灌水者和粉絲外,跟帖者往往是被文章吸引,有所感悟有所觸動才會不辭辛苦地碼字跟帖。這樣的讀者差不多百裏挑一,甚至千裏挑一。如果跟帖者也在文學城中開了博,我就會進他或她博克裏瀏覽一番,有來無往非禮也嘛。

    跟帖者中有一位叫做“醜女”,名字不很吸引眼球。醜女在文學城裏有博克,我進去看了一圈,發現這醜女不簡單。醜女住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在當地,“醜女”這一筆名要響過她的真名。不知什麽原因,醜女對漫畫情有獨鍾。倒不是說醜女會畫漫畫,而是她認識一大批國內著名漫畫家,而且走得很近。今年四、五月間她一直在籌劃舉辦墨爾本《中國漫畫家戲劇人物精品展》,忙得不亦樂乎。醜女的博客中還有很多她和國內名人的合影,有漫畫家還有一些文藝界人士。名人大腕除外,一般網絡寫手都慣於戴麵罩穿馬甲,很少有人用真名或現真形。醜女敢以素麵朝天的近照示人,可見其非常自信,底氣十足。台灣作家龍應台零七年三月訪墨爾本時曾稱其為“美麗的醜女”。

    看了醜女的博客我有了一個想法,就是想看看她能不能找一些漫畫家為我的係列故事配幾張插圖。因為我看到有漫畫家為她的文章配的漫畫,非常傳神。一篇文章如果能配上一幅好的插圖,會畫龍點睛使文章增色,好文配好圖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我知道就像上次我給南京作家葉兆言先生寫信一樣,這又是一個奢侈的要求。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給醜女發了一信。醜女很爽快,很快給我回了信說是沒問題,但她要物色一個合適的畫家。沒幾天,醜女說她找到一位居住在墨爾本的畫家楊春瑞先生,想請他作畫。那天醜女親手做了據說是墨爾本一絕的韭菜盒子去楊先生家拜訪,結果楊先生讓我寄幾篇文章去看看。我當即寄去我感覺比較滿意三篇文章。很快來了消息,楊先生說我的文章寫得很生活,裏麵的人物他都熟悉,他要為其中的一篇畫插圖。聽到這樣的消息,受到這樣的稱讚,我當然很高興。

    我上網查了一下有關楊先生的信息。俗話說,“不古狗不知道,一古狗嚇一跳”。楊先生原來是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尤其擅長水墨畫和素描。他畫過許多連環畫,像《荊軻刺秦王》、《好逑傳》、《後西遊記-智解美人計》、《後西遊記-得解東歸》、《譚嗣同就義》、《聊齋誌異-王六郎》、《朱元璋演義-血濺駙馬府》、《婭拜節》、《末代皇帝》、《燕子李三》等等,其中有些入選全國和北京及幾個省市的美展,並多次獲獎。楊先生還為一些小說、書刊畫過大量的插圖和設計封麵,有古裝的,有現代的。這些插圖和封麵設計采用了變形等多種繪畫技巧。他還曾為多位著名作家,如葉辛、鄭萬隆等,的小說插圖,像《小刀會英雄傳》、《楊家將演義》、《伍子胥(揚州評話)》等。有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出版社稿約不斷。

    我還從一篇文章中了解到,楊先生在幼兒園裏就顯露出畫畫的天賦,他小學四年級時畫的一幅水墨畫馬登在《中國少年報》上,轟動全國。六六年文革爆發,楊先生那時已念初中。六八年由班主任老師相助,楊先生進了北京內燃機配件廠當工人。在車間勞動了幾年後,由於楊先生的繪畫才能,他被調到工會搞宣傳工作。七五年北京市委一紙調令,楊先生進了北京日報社,開始了他的專業繪畫生涯。七六年文革結束,七七年楊先生與龐希泉共同創作了素描《華主席率領我們繪新圖》。八七年,過了而立之年的楊先生考入北京教育學院藝術係。八八年楊先生以作品《揚州八怪》奪得文革後第一屆全國書畫大獎賽頭等獎,這個獎據說是李可染大師親自定奪的。八九年楊先生隻身來到澳大利亞。剛來的兩年裏,他在工廠做過工人也在街頭給人畫過肖像。在這種環境下,楊先生堅持畫畫。九三年楊先生一家三口在墨爾本舉辦了一次《丹青之家》畫展,展出的作品第一天就賣出十幾幅。這次畫展使楊先生的才能在一個新的國度裏被發現被認同,於是楊先生開始了他專業繪畫生涯的第二春。正像俗話說的,“隻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不久,醜女轉來楊先生為我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孫老頭”畫的一幅插圖。楊先生與我素不相識,但欣然同意為我的文章插畫,而且據說這是他來到墨爾本近二十年後畫的第一幅插圖。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是同齡人,都經曆過那荒唐的年代,都想用文或是用畫為那些年留下一些記憶,留下一些痕跡,當然醜女的韭菜盒子也功不可沒。

    真的很佩服楊先生的想像力,根據我的文章畫出的這位人物有竟三分形似,更有七分神似。一個落魄、寂寞但又不失知識分子錚錚風骨的老幹部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真的應當象作家葉兆言先生那樣隆重感謝網絡這個平台,它使我認識了不少素昧生平,遠在天邊的朋友,它也使我的寫作過程充滿奇趣,充滿驚喜。

    真的很感謝楊先生,真的很感謝墨爾本的醜女。

12/17/2008


華主席率領我們繪新圖  龐希泉 楊春瑞            一九七七年畫於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老弓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二道橋大巴紮的評論:
謝謝大巴紮的鼓勵。朋友們的鼓勵是我把這個係列故事寫下去的動力。
老弓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二道橋大巴紮的評論:
應是“樸實”吧。點擊文中“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孫老頭”可以看到文章和插圖。
二道橋大巴紮 回複 悄悄話 老弓長文風撲實生動,勤奮筆耕記載曆史煙雲,精神可嘉!
孫老頭的插圖呢?怎麽是華主席呢?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網絡情緣真不錯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