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弓筆談

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多少人與事,盡在筆談中。
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大院遊擊隊

(2008-11-27 07:23:37) 下一個


文革前我們大院裏曾活躍過一支遊擊隊,司令是張三,副司令是王二(張家的老三和王家的老二)。

張三王二是初中生,閑來無事他們想拉起自己的“武裝”,於是就組建了一支遊擊隊,自封司令。

遊擊隊員的成份很單純,就是我們大院裏大大小小的孩子們近二十人。二位司令頗有組織能力,遊擊隊員們按年齡大小封官授銜。我的一個姐姐封了個團級授校官銜,另一個姐姐封了個連級授尉官銜,我封了個排級授士官銜,弟弟封了個班級授上等兵銜,最慘的是朱家毛頭,他年齡最小,什麽也沒撈上,隻混了個列兵。可毛頭不在乎,照樣跟在大家後麵跑得顛顛的,很開心。

光有隊伍不行,還需要武器。“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用繩的兩端往竹竿或木棍上一拴就是一杆杆“漢陽造”、 “三八大蓋”,用紙折折疊疊就是一隻隻盒子炮、駁殼槍,還是“二十響”帶連發的。三下兩下遊擊隊的實力就超過了胡司令的“十幾個人,七、八條槍”。

有了隊伍有了槍就可以開練了,經常是正副司令各帶一撥人分紅白兩軍對抗演習。

那年頭可供學習的英雄人物特別多,有堵槍眼的,炸碉堡的,扒火車的,端炮樓的等等。可供模仿的反麵人物也不少,有毛驢太君,豬頭小隊長,張軍長,湯司令,偷地雷的等等。我們操練起來角色台詞都是現成的,再加上我們的聰明才智,搞得一出一出的,整個一個山寨版連續劇。

場景一:
紅白兩軍激烈交戰,一顆罪惡的子彈射中紅軍戰士胸膛,戰士手捂胸口,掙紮了一會兒,倒在冬青樹叢中,從貼著胸口的袋袋裏掏出幾張揉得皺巴巴的紙片,喃喃地說“這是我這幾個月的黨費,交給組織。你們要為我報仇啊。”然後閉上雙眼,犧牲者心裏感覺自己很英勇,很壯麗。

場景二:
匪兵甲、匪兵乙押一共產黨員上場,共產黨員大義凜然怒斥國民黨反動派,怒斥叛徒浦誌高、王連舉,高呼口號。幾聲槍響,國際歌聲起…

場景三:
……

就這麽鬧騰了有大半年。後來張三的老爸調南師任院長,一家都搬走了。王二上了高中,無心也無力再打點軍務,遊擊隊不宣而散,無疾而終。

張三是南師附中“老高三”,文革中到內蒙插隊,被打成“內人黨”,整個半死。

王二文革中到蘇南插隊,後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南京某高校學習。再後來留校、提幹、升官,一路順水又順風。最後在該校副校長位置上退休。

其他諸位將、校、尉、士官們,上等、中等、下等、列兵們四散各處。經文革動蕩,下鄉下放,七六四五,撥亂反正,恢複高考,改革開放,八九六四,商品經濟熱,下海熱、出國熱一係列的事件、風波、運動、熱潮後,各人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其中有留洋博士、本土博士、私企老板、高級教師,醫院院長,大學校長、建築師、畫家等等。

想起這支大院遊擊隊,想起兒時的玩伴們,挺懷念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綠一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最合俺意了!俺看的就跟看電影一樣,真是妙筆生花呀。。。
老弓長 回複 悄悄話 感恩節夜,party開到今天臨晨。起來一看,嗬,一萬多點擊啦。
謝謝各位閱讀,謝謝各位評論。
aol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全中國城市裏的男孩都玩這些東西,都是模仿電影裏的情景。
wxcqt 回複 悄悄話 當時我看電影, 心裏說, 我靠, 誰寫的, 這不就是當初的我嗎?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住院裏時好熱鬧......都成了曆史。
醜女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大院男孩子的遊戲,很熟悉!
7黑 回複 悄悄話 沒錯,就是這樣的.我們部隊大院更是這樣.我們還把沙堆當雕堡,互相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