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弓筆談

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多少人與事,盡在筆談中。
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講用會

(2008-07-19 04:08:32) 下一個


這裏提到的講用會全稱是“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這在文革前就流行開了。

自一九五九年九月起,“廬山會議”後替下了彭大將軍擔任國防部長的副統帥就一直在軍隊係統推行“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運動,六十年代中又把這一運動推向全國。由於副統帥的大力推動,全國全軍上上下下湧現出一大批學習標兵講用模範,其中最有名的當數軍隊係統的雷鋒,廖初江和江蘇省太倉縣洪涇大隊的顧阿桃老媽媽。“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大家耳熟能祥,這裏不多講。這廖初江是沈陽軍區某連副指導員,被譽為“學《毛著》第一人,六四年由副統帥首肯後聲名大振,在全國講用百餘次。六九年偉大領袖在審批九大代表時劃去自己的女兒,批準廖初江成為九大代表。顧老媽媽的經曆更為傳奇,她是副統帥夫人葉某參加“四清”工作隊到洪涇大隊蹲點時發掘培養的典型。顧老媽媽原本是一個鬥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的農村老大媽,但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在一次講用會上被葉某發現。後經葉某及其秘書們的傾心打造和包裝,終於使顧老媽媽成為聞名全國的講用模範政治“超女”。當時顧老媽媽的講用稿圖文並茂整版整版地占據各大報紙的版麵,很多流行語都是顧老媽媽原創,如“舊社會把我們當棵草,新社會把我們當成寶”,“新社會的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等等。六六年國慶由葉某介紹顧老媽媽在天安門上受到偉大領袖的接見。六九年顧老媽媽當上九大代表,江蘇省革委會常委,她還是當時主政江蘇的許司令的座上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時各級各類講用會遍地開花,但模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領袖指引解決困難式:某人某日遇到某困難,正在一籌莫展走投無路之際,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那是小紅書中偉大領袖的某條語錄。於是某人精神振奮鬥誌昂揚,自行或依靠革命群眾克服了困難,最後把成績歸功於偉大領袖。還有一類就是顧老媽媽憶苦思甜式:舊社會如何如何,新社會如何如何,然後感激偉大領袖救民於水火,最後再背一通“老三篇”。

我在中學時,學校進行階級教育要開講用會,當然顧老媽媽這種“大腕”是請不到的。學校從南京郊區某公社找來一位農村老大媽給我們講用。這是一位看上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村老大媽。老大媽上台先來一通憶苦思甜,然後開背“老三篇”。隻見老大媽端坐在台上,口中念念有詞,從《為人民服務》的開篇“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到《愚公移山》中的口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再到《紀念白求恩》的結束語“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硬是把“老三篇”統統背下,準確率達95%以上。其中的警句更是一字不差。我們知道顧老媽媽有這本事,但不是親眼所見。這位老大媽可是現場表演啊。大媽的這番表演讓我坐在下麵的學生汗顏。我們背背領袖語錄還行,甚至背上個幾十條也沒問題。可這樣通篇背文章我們還真沒試過,特別是老三篇通通拿下,這可不是一、兩天的功夫。

講用會是那個年代特有的一個活動,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那個年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講用會”原本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但在經曆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的心裏它是貶義的,成了說假話、大話、空話、套話的同義詞。

在寫這篇短文查資料時,古狗到零六年的一則新聞:“在‘七一’黨的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某某街道某某社區黨委組織黨員召開了一次‘迎七一講用會’,此次講用會以學習交流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為主題,社區118名在職和離退休黨員參加了會議。 … 一些老黨員還以現場流利地背誦‘八榮八恥’內容來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表現出黨員同誌熱愛黨、響應黨的號召的良好品質,孜孜以求、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風貌和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的決心。”

什麽年代了,還用這詞兒,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