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的那些事兒》--英皇室略史 (2) 金雀花王朝 ----作者:大刀無刃

(2008-07-27 10:24:27) 下一個

該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為他的王室盾形紋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裝飾,所以通常人們叫它金雀花王朝。

創立金雀花王朝的第一個英王就是前麵提到的亨利二世,母親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的女兒,父親是法國的安茹伯爵,按照中國人對血統的看法,他應該算是法國人了。

2007 年 4 月 21 日 ,兒子陪我們遊覽了牛津( Oxford ) , 這個以牛津大學而聞名遐邇的城市(幸福啊!)。





Oxford 城市是美麗的,城市的建築繼承了歐洲最繁複的建築風格。牛津大學平添了她的文化底蘊,也就使她更加的絢麗多姿。

牛津大學的大劇院


牛津大學的圖書館

牛津大學的大劇院是古老的牛津最漂亮的建築之一,有 900 年的曆史了。設計者是牛津大學天文係的教授,傳承古羅馬風格。大劇院於 1669 年使用,作為學生禮堂,每年舉行入學、頒發學位證書、每年的 6 月紀念學校的締造者和有突出貢獻的人等重大活動。

為啥要在這兒提 牛津大學呢?因為 亨利二世和 牛津大學有點兒關係。 在 12 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他歐陸國家求學。 1167 年,亨利二世同 法蘭西 國王發生爭吵,一氣之下,把寄讀於 巴黎大學 的英國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當時 亨利二世 有一個宮殿建在牛津,學者們為取得國王的保護,就來到了這裏,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


溫莎堡

亨利二世更是和溫莎城堡密不可分, 征服王 威廉一世在 1070 年興建了 溫莎城堡,但是很簡單的,大體為木結構。是亨利二世 的不斷改造,使城堡變的越來越堅固,並且逐漸成為展示英國王室權威的王室城堡。


2007 年 6 月 11 日 ,我們來到了位於 倫敦附近的 溫莎城堡( Windsor Castle )。閱曆千年的古堡依然是那麽雍容華貴,因為它仍舊是英國王室的主要居住地。

遊覽有中文解說器,太棒了。國家富強了,出國旅遊的人多了,人家就重視你了嘛,以前那種到處都有日語解說而沒有中文解說的狀況正在慢慢改變。

溫莎城堡 最明顯的標誌是圓塔( round tower ),它最初是由木材建造,到了 1170 年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以前,圓塔是關押王室政敵的監獄,現在則主要用於保存王室文獻和攝影收藏。而每當女王來到溫莎堡,這裏便會升起英國皇室的旗幟。

鋪藍地毯這個大廳是國王為皇族、貴族等頒發爵位和封號的重要場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 嘉德騎士 ” 封號。 “ 嘉德騎士 ” 是英國騎士勳爵裏最高的級別,

(可惜照片虛了,因為不能用三腳架,但所有照片都是原創呦。)


聖喬治禮拜堂是溫莎城堡的建築經典,豪華的哥德式建築,以細致豔麗的彩繪玻璃著稱,有 10 位英國王室成員埋葬於此。 愛伯特親王(在位最長的國王維多利亞女王的老公)的紀念禮拜堂緊鄰聖喬治禮拜堂。現在位的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母親、妹妹都被安葬在這裏。


這裏是沒有對公眾開放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住所,現如今女王還是喜歡在這裏接見招待世界各國政要。


根據了解的這些,我覺得亨利二世在位還是幹了許多事情的,可惜沒有教育好子女,晚年時,他的幾個兒子爭權奪地,時常叛亂(中國有“殺父弑兄”、“燭影斧聲,千古之迷” …… 盡管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但是演繹的關於皇權的故事是完全的一樣),亨利二世懷疑是王後教唆的,和王後也總掐架,最後被兒子理查一世打得是落花流水四處逃竄,抑鬱而死。

金雀花王朝第二任國王,就是亨利二世的兒子、大名鼎鼎的 “ 獅心王 ” 理查一世。據說,有一次理查被羅馬帝國俘虜,把他扔進獅子籠喂獅子,沒想到他竟然搶先一步,從獅子口中掏出獅心當場吃掉,夠魯的吧,從此得名 “ 獅心王 ” ,是個心狠手毒的家夥。但曆史記錄了他的一句名言:“天授我權”,就刻在王室盾形徽章的下方,“ DIEU ET MON DROIT” (法語)。


原本這句話是國王理查一世在一次戰役前為部隊確定的口令,這句話裏含著一口氣,是對法國的。就是說,他不是法國冊封的一個諸侯,他的權利是上帝直接賦予的。憑了這口氣,這一仗還真的打贏了。後來的英王覺得“天授我權”這句話好使,就把它當成座右銘啦。


在牛津大學的基督教會學院的基督堂大教堂,有幾個紀念碑,就是理查一世為表彰因戰爭犧牲的保皇黨成員而建的。


理查一世是嗜殺成性,一生就愛打仗,最後也死在戰場上。對周邊國家連年征討(主要是和法國打),身為英格蘭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總共隻有六個月。
理查一世沒有子嗣,死後就由他的弟弟“約翰”即位。約翰是個什麽人呢?我給您介紹介紹這位的外號,
您就知道他是個什麽人了,他的外號叫“壞兄弟約翰”、“殘暴的約翰”。但是他的名字和一個重大的具有世界性的曆史事件
聯係在一起,也被人們記住啦,那就是“大憲章”。

理查和約翰兄弟數年的戰爭,龐大的軍費開支從那裏來呀,取之於民唄。那些貴族、領主也受不了啦,說你們王室的權利也忒大了,想要多少就要多少。不行,咱們對王權也要有個限製,就集體鼓搗了個文字性的東西逼著國王簽字。 刀光劍影下,貴族代表與國王進行了整整四天的交鋒和妥協, 1215 年 6 月 15 號,在溫莎附近的一個農場,貴族領主們都去了,當然啦,各個心裏也都是突突的,國王要是不簽字咋整? …… 約翰到了,一看這陣勢也啞炮了(這叫麻杆打狼——兩頭害怕)。約翰是被逼無奈,事已至此,隻得在貴族麵前表現出很愉快的樣子,也就把字簽了。等一回到王宮,那個氣呀,撲倒在地瘋狂發泄了一番。

約翰簽署的 這個文件就是著名的“大憲章”,它明確地對抗王權,保護了社會權利。 《大憲章》簽訂之後,英國的官方文件中出現了 “ 議會 ” 這個詞,這個由貴族和國王的“議事會” 轉變而來的機構,逐漸成為依靠《大憲章》的法製 原則來限製君主權力的重要力量。


泰晤士河,一條被丘吉爾稱作 “ 穿過英國曆史的河流 ” 。英國的議會大廈就是泰晤士河畔最引人注目的建築。 議會大廈上著名的大笨鍾,每隔 15 分鍾敲響一次,它像一位警惕而又忠實的站崗衛士,一絲不苟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誤差從來沒有超過一秒鍾。

2007 年 5 月 29 、 30 日,我們兩次來到泰晤士河畔的議會大廈,它正式的名稱應該叫威斯敏斯特宮( Westminster Palace ),也是 世界文化遺產 。

女兒拍的這張議會大廈照片讓我想起了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到是有些象,倫敦的天氣總是陰沉沉的。)



《大憲章》 後來對歐洲、美國的憲法製定都有深刻的影響。在美國的華盛頓國會大廈,一進門有一個空的玻璃罩子,就是當年借英國的“大憲章” 展覽後留下的紀念。

英國的貴族們正想推翻 約翰的統治,約翰不期而死,便由他 9 歲的兒子繼承王位,就是亨利三世。這亨利三世極為崇拜愛德華(懺悔者愛德華), 愛德華衣裝樸素,他也隻穿戴最簡單的衣帽。他的寢室中掛了多幅愛德華的像,用來在他入睡和醒來時引導他。並且將他大兒子取名為愛德華——後世人稱愛德華一世, 金雀花王朝的第五個國王。

都說亨利三世是英國曆史上最無為最無名的國王,人家可是養育了一個 “英雄蓋世”的 好兒子,我看哪,這就是一生最大的成功。

這金雀花王朝的第五個國王 愛德華一世可算得上是“英雄蓋世” —— 能征善戰,能文能武(為英國掠奪了許多的土地和財富), 愛德華還是個美男子,尤為突出的是“頎長美腿”,更為突出的是對愛情的專一 …… 這一切可都是令古、今、中、外女人們神往的啊!

話說 1283 年愛德華武力征服了威爾士,威爾士人還吱拗,提出當威爾士王的人必須是在威爾士出生的,會講威爾士語的 …… ,愛德華都一一答應,悄悄把身懷有孕的王妃接來威爾士,就在 Caernarfon 生下兒子愛德華二世。愛德華在 Caernarfon 修建城堡,在城堡的東門把幼小的愛德華二世作為新的威爾士親王介紹給威爾士人民。

從此,凡是英國的王儲都被冊封為威爾士親王,冊封大典都在卡那封城堡舉行(我們作好了案頭工作而沒有去卡那封城堡,遺憾呀!)。

愛德華還想吞並蘇格蘭,毛主席老人家說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蘇格蘭人民在華萊士的領導下起義。在蘇格蘭的斯特靈,愛德華的軍隊被華萊士打了個大敗而還。這是晚年愛德華的一大心病,但也是隻能感歎美人遲暮矣。


(兩幅加冕椅的照片來自網絡,注意看椅子下麵的石頭)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 祭壇前麵有一把尖背靠椅,是曆代國王加冕時坐的,它就是 愛德華製作的。 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叫“命運之石”,俗稱“登基石”,原本是人家蘇格蘭王登基時用的,愛德華一世也從蘇格蘭搶來了。蘇格蘭人不屈不撓的鬥爭了幾百年討要這塊大石頭,現在的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終於同意還給蘇格蘭,條件是以後英王登基時要拿過來用一下( 女王也是,自己再找一塊石頭不完了嗎,幹嗎非要人家那塊。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女王這麽做是睿智的,放哪兒不是放呀,反正都是我大不列顛的,普天之下,莫非王石嘛!)

2007 年 6 月 6 日 ,我們被《勇敢的心》召喚,從愛丁堡乘城市巴士到達斯特靈( Stirling )。曾作為蘇格蘭首都的斯特靈,今日已風光不在,讓人有些黯然神傷。看得出斯特靈人民還在努力挽留曆史的印記,正在大興土木修複王宮城堡。
(畫麵中偏上那個塔就是華萊士紀念碑) 圖是從斯特靈古城堡遠眺華萊士紀念塔,那裏就是 1298 年威廉 . 華萊士帶領蘇格蘭義軍大敗 愛德華 的古戰場(距離太遠了,天氣又不好,鏡頭拉過來就是不清楚)。


斯特靈市中心,粉色旗子上寫的是 斯特靈---蘇格蘭之心。

街頭樹著 華萊士全身雕像。

愛德華一世文治武功,把 “ 大憲章 ” 法律化,得以使它一直延續至今。 “ 國王也必須遵守法律 ” ,表麵看是限製了國王的權力,實際上是把國王的權力也法律化了,所以英國王室才能存在至今。而幾千年封建的中國,隻要改朝換代,帝王的後裔們也必須斬草除根。

話說愛德華和他的妻子十分相愛,可偏偏這位娘娘體弱多病,在他 51 歲時離他去了,就死在威爾士卡那封城堡。愛德華心都碎啦,著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我想,南唐後主李煜這寥寥三十六個字,就把愛德華這離愁別恨表達出來了,這就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不知道英文能不能做到。

愛德華把王後的靈柩往倫敦運,每到一個驛站插一個十字架,每到一個驛站插一個十字架 …… 到如今倫敦還保留著一些“王後十字架” 哪。從此以後,愛德華對身邊的如雲美女,是看都不看一眼, 始終沒有再娶。不象現代人,整天說:“ I love you!” “ I love you!” 可等老婆一死,都 82 啦,人老心不老,還得娶個 28 的呢。各位看官您別笑,我就是感歎,身為國王能做到這份兒上,不易呀。

金雀花王朝第六位君主愛德華二世是愛德華一世的兒子,窩囊啦。要說呢,是個同性戀,這對小人物來說是個大事,對大人物來說也就是個小事了,可是這王後不幹 ,王後可不是善岔兒,人家是法國的公主,性子又烈,打!他就沒收了王後的財產,王後每天說:“給我一英鎊吧!” 愛德華二世文不能文武不能武,讓王後帶著法國情人的軍隊演出了一場“逼宮”戲,逼他把王位讓給兒子愛德華三世(當然也是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啦)。王位給了兒子,又沒有給別人,這本也不算啥,可是流傳下來的最窩囊的一件事,王後命人燒紅了鐵條插入愛德華二世的肛門,臨死前的慘叫聲傳出幾裏遠——真是最毒莫過婦人心。

愛德華三世本來是支持母親的,但母親卻和情夫大權獨攬,這下 15 歲的小國王可不幹了,這孩子,那也是一位小英雄,殺死母親的情夫,將母親關押了三十年。

說到這,我又想起一個典故。《左傳》“鄭伯克段於鄢”中,描寫鄭莊公的母親攛掇小兒子謀反,替小兒子做內應,鄭莊公平叛後對母親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後來也後悔了,可是君王說出的話得找個台階下呀,就有明白君王心思的人出主意:“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隨後母子才得相見。愛德華三世比鄭莊公要好,到是經常去看望母親。

1328 年,法王查理六世去世,絕戶,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即位,法國人不幹,打!這一打就是百年——曆史上有名的“英法百年戰爭”就起於愛德華三世,至今英國和法國還是不和哪。

不知各位看官留意了沒有,英國王室 盾形徽章上有一條蘭色的絲帶,上麵繡著一句話:“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法語意思是“心存邪念者可恥”。它的出處 有點兒意思。

故事發生在一次慶祝征服法國加萊( Calais )的舞會上, 愛德華三世的情婦在跳舞的時候,一不小心,蘭色的吊襪(garter)帶掉了下來,全場朝臣有笑的,有起哄的……這情婦臊的呀,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要說這愛德華三世真夠男人,立馬走上前拾起蘭色的吊襪帶係在自己的膝蓋上,並以指責的口氣說 :“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 ” 心存邪念者可恥。當場宣布,以後 蘭色絲帶將成為最高級別的勳章。

果不食言,第二年,為了表彰在英法戰爭中的將士,愛德華三世建立了“嘉德勳章(Order of the Garter)”,蘭色綬帶就是嘉德勳章的象征。

各位看官笑了,說你瞎白話那吧,哪兒來的小道消息小道新聞。不是的,正統的英國大使館提供的資料哪。 要說呢,“ 心存邪念者可恥”這句話對著哪,而且 愛德華三世敢為自己心愛的女人抗一膀,實在叫人感動。對比《紅樓夢》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圓司棋犯事,司棋是“並無畏懼慚愧之意”,給表弟潘又安帶信,願隨君天涯海角。可這潘又安是早嚇得蹤影皆無。司棋一句:“沒用的男人!”撞牆而死。看看,要不怎麽說愛德華三世真夠男人哪!

可是作為國家把這繡在 王室 盾形徽章上,還到處向世人宣揚它的出處,就不好理解啦——正所謂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要我說,繡上這句話,可以不講它的出處嗎。人家英國人夠坦率。

愛德華三世死後由孫子理查二世即位,但是實權在叔父蘭開斯特公爵手中,最後還是被叔父蘭開斯特公爵的兒子、堂弟亨利 四世 篡位,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的統治。

版權所有(照片除注明外均為原創),用稿請聯係作者 caizhou98@yahoo.com。謝謝!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