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兩情長久之朝朝暮暮
正文

國之精粹--明代傳世名畫之人物篇【二】

(2008-08-05 09:23:00) 下一個
By 蒙娜娜麗莎



《春泉小隱圖》(局部)

明 周臣 紙本設色 縱26.5厘米 橫85.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是周臣為裴春泉繪其隱居小憩的情景。繪鬆石下蔭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幾假寐,又有一童子灑掃堂外。門前一彎小橋,流水與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畫中主人和童子刻畫傳神,主人假寐,小童扶帚回望主人,人物兩相呼應,所用線條細勁流暢;橋下流水,用線表現,似聞嘩嘩水聲;小橋對岸其山石也用重墨,兩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樹,和茅屋邊的垂柳、蒼鬆遙相呼應,情態各具。







《貨郎圖·春景》

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1.2厘米 橫91.8厘米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資料館藏

呂文英(1421-1505),括蒼(今浙江麗水)人。擅畫人物,亦寫山水,為明代浙派名家之一。孝宗弘治間(1481-1505)與呂紀同以指揮知直仁智殿。文英以人物、呂紀以翎毛而受寵,人呼文英為“小呂”,呂紀為“大呂”。傳世作品有《江村風雨圖》、《貨郎圖》等。以貨郎為畫題在宋以後的風俗畫中十分流行。此圖分春夏秋冬四幅。在春景中,以牡丹、桃、鬆柏來體現春意。







《貨郎圖·夏景》

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1.2厘米 橫91.8厘米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資料館藏

夏景中以蜀葵、椿、柳等作為季節標識。無款。各幅畫麵中央上都有“欽賜呂英圖書”的朱印。結合場景特征來看,此圖可能是呂文英受命為宮廷貴族們賀喜而畫的。





《貨郎圖·秋景》

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3.2厘米 橫91.5厘米 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四幅作品都以雕欄玉砌、花木映襯的庭院為場景,表現賣貨郎以各種小商品逗誘孩童的快樂情景。






《貨郎圖·冬景》

明 呂文英 絹本設色 縱163.2厘米 橫91.5厘米 日本根津美術館藏

四幅作品在構圖、人物描繪和場景處理上大致相似,隻是用不同的花木表現季節的變化。







《臨戴進謝安東山圖》

明 沈周 絹本設色 縱170.7厘米 橫89.8厘米

沈周(1427—1509),吳門四家之首。字啟南,號石田,更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世代隱居吳門。成語“東山再起”,說的是東晉謝安辭職歸隱東山(今浙江上虞境內),其後複職為相的故事。此圖表現的是謝安東山攜伎外出郊遊的情景。







《湘君湘夫人圖》

明 文徵明 紙本設色 縱100.8厘米 橫3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人,與沈周是同鄉,並師事沈周。他是“吳門四家”中沈周而下的第二位大家。《湘君湘夫人圖》是根據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人物的衣紋作高古遊絲描,細勁而舒暢,有益表現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在顏色運用上,主色隻用朱膘、白粉兩種,形象古意中見靈動。







《惠山茶會圖》

明 文徵明 紙本設筆 縱21.9厘米 橫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文徵明與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遊覽無錫惠山,在山下井畔飲茶賦詩的情景。作品運用青綠重色法,構圖采用截取法,突出“茶會”場麵。樹木參差錯落,疏密有致,並運用主次、呼應、虛實及色調對比等手法,把人物置於高大的鬆柏環境之中,情與景相交融,鮮明表達了文人的雅興。筆墨取法古人,又融入自身擅長的書法用筆。畫麵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插,流暢中間見澀筆,以拙為工。







《泉石高閑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68厘米 橫25.5厘米 沈陽博物館藏

此圖畫溪岸一段,古木三章,一老者臨流而坐,靜閑聽泉。畫麵用筆簡略而凝練。左上側自題“庚戊八月廿四日徵明寫泉石高閑時年八十又一”,下鈐“徵明”、“停雲”二印。右下鈐“煜峰鑒賞”、“虛齋秘笈之印”、“治晉齋印”等鑒藏章。







《蘭亭修禊圖》

明 文徵明 金箋紙本 青綠設色

此畫描繪的是晉朝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觴之會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風俗。人們在陰曆三月上旬要到水邊嬉遊,以消除不祥。蘭亭修禊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與謝安等四十一人,在浙江蘭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臨曲水而洗滌,每人都作了詩文,王羲之作了序,記述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時歡樂的心情。在此圖中,畫家以兼工帶寫的方法勾畫了曲水彎彎,蘭亭環抱其中,臨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紋概括,富於一種裝飾趣味。人物的動態刻畫上,也相互呼應,交談狀,吟詩狀,顧盼狀,情態各具。







《孟蜀宮妓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24.7厘米 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取材於五代西蜀後主孟昶的宮廷生活,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宮妓的神情狀貌,並題詩雲:“蓮花冠子道人在,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緋。”畫麵中間有一正一背兩個宮妓,在近處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黃色的長褂,與其相對者則身穿一件顏色較深的花青大褂,這就在顏色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生動的藝術效果。其餘的部分或濃或淡,或冷或暖,或呼應或對稱,變化十分巧妙自然。值得注意的是,畫家所描繪的仕女,皆柳眼櫻唇,下巴尖俏,這就使我們得知當時的時尚。在設色上,畫家采用了“三白”設色法,就是用白粉烘染額頭、鼻子、臉頰,這一方法的運用對表現宮妓弱不禁風的情態起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秋風紈扇圖》

明 唐寅 紙本水墨 縱77.1厘米 橫39.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畫家用遒勁飛舞的線條,表現了生動的形象,刻畫了一位體態豐盈,舉止安詳,頭部勾勒精工的富貴人家之少婦。畫家在畫臉、手和胸的部位,宛如北宋李公麟圓細流麗之筆,而衣裙、腰帶、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飄舉方折之筆,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的動態美和形體美。雖然用水墨描寫,卻有豐富的色感,在藝術上有獨特之處。畫上鈐有多方收藏印章。







《杏花仕女圖》

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42厘米 橫60厘米 沈陽博物館藏

唐寅能詩文,工於畫,即畫人物仕女,也畫山水花鳥,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自宋代的李、劉、馬、夏,元代的黃、王、倪、吳,無不研解,行筆秀潤縝密而有韻度。初師黃臣而雅俗迥異。山水學劉鬆年、李唐之皴法,也青出於藍。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稱為“吳門四家”。此圖表現一佇立於杏樹下的豐盈女子,手捧小鳥,兀自沉思,畫上有唐寅的自題詩和多方收藏印章。







《東籬賞菊圖》

明 唐寅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均為他題畫的別號,吳縣(今蘇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舉應天府(今南京市)解元,次年因涉科場案件,株連入獄,而被革黜。賦性疏朗,任逸不羈。曾經刻其章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此圖表現雅士賞菊的場麵,筆風灑脫而流暢。







《牡丹仕女圖》

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25.9厘米 橫57.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是一個飽嚐了世態炎涼滋味的畫家,同時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江南才子,但仕途落魄。二十九歲時因為科場舞弊案被無辜牽連,蒙冤入獄。他遭此打擊,再也無心為吏。許多昔日向他求詩乞畫的座上客,轉而將他視若路人。圖中玉立一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扇,左手拈花,體態豐盈,舉止安詳,頭部勾勒精工,暈染勻稱,是富貴人家之少婦形象。







《嫦娥執桂圖》

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35.3厘米 橫58.4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唐寅的仕女畫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線條細勁,設色妍麗。一種筆墨流動,揮灑自如。畫中嫦娥,用清麗圓細的筆觸描繪其臉、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帶多以飄舉方折之筆出之,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輕移蓮步的動態美。設色淺淡,年久有褪,益見清雅。







《臨韓熙載夜宴圖》

明 唐寅 絹本 設色 縱30.8厘米 橫547.8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

畫家晚年信奉佛教,取號六如居士,日趨消沉。他的《桃花庵歌》有“別人笑我成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在他的自題的七言絕句中有:“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此圖為唐寅臨摹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五代名士韓熙載故意耽於聲色以避後主李煜的召用。唐寅臨摹此圖時,在背景中作了較大的改動,而人物形象更顯得濃豔華麗,具有明畫風格。







《臨李公麟飲中八仙圖》

明 唐寅

唐寅到了晚年,家裏變得“僮仆據案,夫妻反目,歸有獰狗,當門而噬”。畫家在給文徵明的信中說:“昆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可謂晚景淒涼。此畫為唐寅臨摹宋代畫家李公麟的《飲中八仙圖》,將八仙的風流倜儻表現得非常傳神而生動。







《吹簫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64.8厘米 橫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人物畫,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畫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種嬌小而端麗的美女形象。這幅《吹簫圖》仍然沿襲了他早年人物畫工細豔麗的特點,人物麵容娟秀,體態端莊。衣紋用筆粗簡,勁力流暢,頓挫宛轉。







《李端端像》

明 唐寅

唐寅的人物畫,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畫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種嬌小而端麗的美女形象。此圖是唐寅仕女畫的代表作。她發髻高高地挽起,表情凝眸靜思,束妝典雅明麗,豐姿亭亭玉立。裙帶在微風之中輕輕飄動,姿容秀美,栩栩如生。







《玉洞仙緣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67厘米 橫6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遠離塵埃的人間仙境。畫麵奇峰峻嶺,蒼鬆翠柏,瓊樓水閣,溶洞流溪,雲煙縹緲其間,山壑時隱時顯。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臨流撫琴,陶冶於自然美景之中,侍童們忙著煮茶、端盤和陳設古玩,以助主人雅興。瑰麗多姿的山川景色和樂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開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隱逸環境。這類題材和構思,在前人作品中經常出現,但仇英在幽美寧靜之中更多賦予歡悅、明快的情調,具有一種健康歡樂的意趣,而較少消極遁世之感,這在同類隱逸題材中是頗具特色的。







《人物故事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全冊共十頁 每頁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冊人物故事圖,是畫家工筆重彩人物仕女畫的代表作,共有十頁,所畫人物、仕女,多屬傳統題材。表現曆史故事的有“貴妃曉妝”、“明妃出塞”、“子路問津”;屬於寓言傳說的有“吹簫引鳳”、“高山流水”、“南華秋水”;描繪文人逸事的有“鬆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詩詞的有“潯陽琵琶”、“捉柳花圖”。用工筆重彩,每幅畫麵的布局背景、亭台、樓閣、屏風、器具、舟車等等,界畫精巧周密,一似不苟,在絢麗中呈現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畫家嫻熟、高超的畫藝。這一圖冊,是畫家的代表傑作。







《桃村草堂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50厘米 橫5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的是一幅幽深靜逸的隱居環境。鬆下一人獨步,一童子正捧甌過橋。草堂位於山坳。其後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側洗硯。更上則高嶺白雲,叢樹列布,極幽深之致。這是一幅文人隱士的普通生活圖景,表現了古代文人崇尚山林的心境。整幅畫意境如詩入仙,畫法精細工謹,細致入微。通幅大青綠著色,色彩豔麗深重。方薰在《山靜居論畫》中說:“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色彩相合,合則神氣生動。”







《桃源仙境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 橫66.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此畫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雲蒸霧漫,遠山深處廟台亭閣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橋,奇鬆虯曲,景致幽雅。在藝術表現上,畫家勾勒精工,似學宋趙伯駒一派。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描繪得細致入微,嚴謹工細。停琴靜坐的老者,靜靜地坐著,似乎正陶醉在大自然。







《修竹仕女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88.3厘米 橫6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仇英是明代中期畫壇上難得的全能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所不工,青綠、淺絳、水墨、工筆、寫意俱極精妙。此幅《修竹仕女圖》中仕女作唐妝,形象秀麗,衣紋鐵線描,細勁流暢,畫法從五代、宋人傳統發展而來。在擷取典型情節、形象表達題意方麵,顯示畫家的縝密巧思。







《臨肖照中興瑞應圖》

明 仇英

仇英一生創作的大部分作品為臨古之作,《丹青誌》評為:“粉圖黃紙,落筆亂真”,達到“精麗豔逸,無漸古人”的精熟水平。相對來說,卻缺乏創造性。此圖取景宏闊,結構嚴整,人物刻畫精細,位置顯著。在駕馭複雜場景、安排主次方麵,反映出畫家精深的造詣。







《清明上河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30.5厘米 橫987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幅《清明上河圖》是明代畫家仇英所描繪的明代江南社會的城鄉人民生活實景。以賣畫為生的仇英與文徵明、唐寅在上流社會的地位十分迥異,他所處的地位低下,熟悉下層社會生活。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濃濃的生活氣息是其他吳門畫家所無法比擬的。仇英與張擇端一樣,在他的《清明上河圖》也表現了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麵宏大,氣勢雄偉,雖然在藝術性和史料價值上難以與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提並論,卻也構築了一幅頗有聲勢和氣魄的風俗畫,畫麵的人物形象,生動而具有獨特風貌,是仇英的力作。







《幽居樂事圖》

明 陸治 絹本設色 共十頁 每頁縱29.2厘米 橫51.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陸治(1496—1577),字叔平,吳(今江蘇蘇州)人,居太湖包山,因號包山子。善詩文書畫,師祝允明、文徵明。畫擅花鳥,工筆、寫意均能,人謂得徐、黃遺意。此畫畫法簡逸,描繪的是漁父、放鴨、聽雨、踏雪等村居樂事。其中“漁父”一圖,畫漁夫們在水上捕魚,一個漁夫正撐船而行,一個漁夫正要撒網,一個漁夫正在收網,水波灩瀲,細柳飄浮,蘆葦搖蕩,一幅優美的漁民生活圖景。“聽雨”畫大雨滂沱,狂風大作,一長者正在茅屋之中,橫身斜臥聽窗外風雨之聲,雨中一人正撐傘而行,低頭躬身,行步艱難。







《南極老人圖》

明 呂紀 絹本設色 縱217厘米 橫24.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1477—?),字庭振,號樂愚,一作樂漁,鄞人(今浙江寧波),弘治間(1488—1505)被征入畫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錦衣衛指揮。善畫花鳥,初學邊景昭,後研習唐宋諸家名作,略變南宋畫院體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與邊景昭、林良齊名的院體花鳥畫代表畫家。圖中對空拱手似在恭迎遠客的老者,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南極老人,又稱壽星。人物用筆工中帶寫,形神俱備。







《謫仙玩月圖》

明 謝時臣 紙本設色

謝時臣(1488—1567)號樗仙,吳(蘇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後的吳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變化,筆勢縱橫,設色淺淡,人物點綴,極其瀟灑。在此畫中,畫家用流利的細線勾勒,然後用淡綠色略加暈染,將激流旋渦、驚濤拍岸的水勢描繪得淋漓盡致,並與江上行舟和天上飛雲構成一種強烈的動感。畫中人物形象用筆粗率簡括,抬頭望月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竹亭對棋圖》

明 錢榖 紙本設色 縱62.1厘米 橫32.3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圖題示:“小詩拙畫問訊鳳洲先生。經時不見王青州,養屙高臥林堂幽。竹寒鬆翠波渺渺,四簷天籟聲颼颼。圍棋招客賭勝負,勸酬交錯揮金甌。有時弄筆染緗素,句新調古人爭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曷欲對麵銷煩憂。美人迢遞不可即,東江目斷滄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錢榖”。 《竹亭對棋圖》以及畫上的題詩,可以說是當時蘇州文人閑適生活的寫照,因而也可以稱它是一幅典型的士人消夏圖。此圖是一幅工筆畫,具有很強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畫麵的整體感更強。另外,茅亭中畫有四個人物,著墨雖不多,但卻情態各具。







《春庭行樂圖》

明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29 .1 厘米 橫65.4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用工筆重彩,布局背景界畫精巧周密,一絲不苟,在絢麗中呈現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畫家嫻熟、高超的畫藝。這一圖冊,是畫家的代表傑作。此圖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在春天裏消磨時光的行樂圖,為典型的“院畫”風格。







《紅拂圖》

明 尤求 紙本設色 縱112.8厘米 橫4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拂本是唐氏傳奇《虯髯客傳》中大貴族楊素的家妓,原名張出塵,因常手持紅拂而得“紅拂”之名。唐初兵部尚書李靖尚任馬邑都丞時,曾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求見楊素,兩人在交談之時,立於一旁的紅拂見李靖抱負不凡,頓生仰慕,夜間二人遂化妝私奔,結為夫婦,同至太原,後紅拂扶助李靖建立功業。此圖所描繪的正是李靖拜見楊素時談話的場景。在一個素麵大屏風的前麵一矮榻上,楊素坐於其上,傲慢不經,形跡自若,李靖拱手坐於其右前一繡墩上,敬畏謙恭中又透出機智精明,充滿智慧。在楊素右側,紅拂女手持紅拂,正凝神靜聽李靖陳述,其餘家妓三三兩兩立於楊素兩側,有的持扇私語,有的持如意欲與紅拂交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辛西婭婭 回複 悄悄話 嗯,古曲古畫的確是別樣的享受!

我比較喜歡古箏的靈動之音,那獨有古樸雅致的情趣, 清雅脫俗的美妙樂韻,特別是現在聽多了洋腔洋調後,古箏美曲會令人達到神弛的境地:))

逸寬兄好!新一周愉快啦~~
sunzi888 回複 悄悄話 夏日裏從炎熱喧鬧中回到電腦前,聆聽著清幽的古箏曲,欣賞這些曠世之傑作,自然生出一番思古之幽情。何等的享受!
謝西西!

-逸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