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組圖:中國華西村人均資產過百萬 家家住別墅開轎車

(2008-11-14 15:42:36) 下一個

倍可親(backchina.com)   
從昔日人人窮得吃不飽,到今天的戶戶住別墅,家家有汽車——改革開放30年來,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堅持走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成為遠近聞名的“天下第一村”。1961年建村之始的華西村僅是一個麵積0.96平方公裏,集體積累1764元,人均分配53元的小村莊。順應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華西村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在1988年成為“億元村”。從2001年起,華西村組合周邊20個村,麵積增加到35平方公裏,人口也發展到了3.5萬人。2007年,華西村實現銷售收入450億元,人均資產過百萬,人均年收入達到8萬元。今日的華西村工業、農業、商業、旅遊業等多種產業並舉,基本形成 “南有‘錢莊’——工業經濟區、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區、北有‘糧倉’——農林科技示範園區”的現代化格局,走出了一條經濟繁榮、農民富裕、社會和諧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遊客在華西村農業觀光園參觀遊覽(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一名村民推著孩子從華西村前廣場的花車前走過(10月28日攝)。


  


  
華西村俯瞰(10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造就人均資產過百萬的“天下第一村” 俯瞰華西村居民住宅區一角(10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學生們走出華西試驗學校(3月26日攝)。2007年9月建成的華西實驗學校共投入資金1.3億元,占地206畝,設有小學部、中學部和職高部。新華社發


  


  
華西村藝術團的演員們在表演節目(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遊人在華西村幸福園觀光瀏覽(10月28日攝)。2008年1至8月,來華西村的遊客已近200萬人次。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小朋友們在華西幼兒園積木館裏玩耍(10月29日攝)。2001年8月落成的華西幼兒園占地8400平方米,擁有沙池、嬉水池、種植園地等多種設施。現在幼兒園共有孩子357人。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在華西精毛紡廠,一名女工在德國技術專家的幫助下學習操作新儀器(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一名工人在華西彩鍍鋼板有限公司作業(10月28日攝)。華西彩鍍鋼板有限公司擁有固定資產6億元,占地15萬平方米,員工700餘人,銷售額達25億元以上。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一輛輛摩托車從華西塔群邊駛過(10月28日攝)。華西村共有大大小小10座塔,是華西村的標誌性建築。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前來華西村觀光的遊客在華西村民族宮裏聽老書記作報告(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70年代華西人居住的瓦屋平房(上)與現在華西人的住宅轎車相對比。新華社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