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謹慎

不愛聊大天,更懶得與人爭吵。有了想法放在博客裏,挺好!
正文

特大的災難(2)

(2008-06-10 20:25:31) 下一個
5.13.08 早晨上班的路上,就聽到當地新聞裏提到中國地震的消息,說是有上萬人的死亡。我聽英文數字時,一上到五位,就要在腦子裏翻譯。數字這麽大,以為自己是聽錯了,可心裏還是騰起一種不祥的感覺。到了公司上網一看,統計的死亡人數已達1.2萬之多。雖然從人數上遠遠沒有唐山的多,可在川北的人口稀少的山區,這可是個巨大的數字,記得以往雲南地區好像也就是幾百人的死亡。看到北川有7000人遇難,還以為有人打錯了字,心說竟然有人還不如我;汶,不是北。打開網頁,我的心隨著這個被山崩巨石沒了頂的縣城深深的陷近了悲慟之中。這一天,眼睛一直盯著電腦屏幕,是濕了幹、幹了又濕無數次的循環。

查看了地圖,北川並不是打錯了字,而是汶川北東一百四十七公裏之外另一座縣城。我不懂地震地質或者地球物理,可直覺告訴我這次地震爆發出了更巨大的能量,遠離震中一百四十七公裏的地方仍就是這麽大的破壞力,令人不得不敬畏這可怕的大自然。與以往我印象中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唐山大地震是以震中為圓點圓形放射出的破壞能量,而這汶川地震則是t橢圓狀或條形狀而放射而出的,影響的區域更為廣大。

地震發生24 天,我每天上網、看CCTV9。我為那眾多的失去的生命惋惜,和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一同悲痛,為那些拚著自己性命,冒險進災區救災救人的軍人、誌願者感動。在許多次因感動、悲傷抽噎的幾乎不能自已時,我就找那些地震成因的分析文章,來調節自己的心境。這些文章及專家的講解,使我對這大地震更加的了解;對自然本身,對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愈加的敬畏。

隻當大家沒去看這類的文章,我在此假冒內行做個更簡單淺顯的說明,內行們莫見笑。

地球是宇宙大爆炸來的,在漫長的時間裏不斷的變化運動著。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是兩塊硬質的板塊,一高一低。此次地震的汶川—北川—青川一帶是兩者的交接處,學名是龍門山斷裂帶中間帶。青藏高原又高又重又硬,每年向東移2毫米,四川盆地死扛,這東移的能量就蘊藏在地殼下麵。而這龍門山斷裂帶上發生的大地震(7.5級)要推前到上世紀1933年發生在茂縣疊溪鎮。而在四川北部,大地震最近的是1976年發生在鬆潘、平武的同是7.6級的地震,之後這個高震區,有三十二年的平靜,這期間沒有釋放能量。平靜的時間越長,儲藏的能量越大,震級也就越大,所以五月十二日所釋放得能量就是特大特強的。能量從汶川映秀鎮下10至20公裏處噴勃而出,釋放的方向就沿著龍門山斷裂帶以2.8公裏每秒的速度向北川方向而去,整個過程持續80秒。斷裂的方向沒走南邊成都方向是因為地質的堅硬,揀較為鬆軟的龍門山地質斷裂帶而行走。能量釋放的同時,處於高位的板塊位移,最大的錯位有6.7米,移動錯位引發的破裂主要是向北東方向的單側,傳播的距離將近300公裏。這是為什麽這次地震是呈帶狀破壞斷裂,斷裂帶長達300公裏,向北已到達甘、陝的南部,而76年華北唐山的斷裂帶不到100公裏。

如此高能量的釋放引發的破壞,錯位,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山崩地裂、江河改道、移山造湖,房屋倒塌、路堵橋斷、山體滑坡、飛沙走石、山體斷裂、山河改觀。有計算說汶川地震的威力相當於唐山的三倍之多,雖不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但十萬平方公裏的受災麵積,幾乎全是無路的山區。加上震後的地質災難,使救人救災更是百倍的難於位處華北平原的唐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