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憂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正文

法國1968年的5月風暴:40年周年紀念(序+提綱)

(2008-04-20 13:58:25) 下一個
      星期二晚上看到法國2台一介紹法國1968年5月風暴的報道,熱血沸騰,浮想聯翩。以前上個世紀西方60年代對我來說的代表詞有; 越戰,搖滾(Beatles,Pink Floyds等), 性解放,瑪麗蓮.夢露。再狠狠想一下,會想到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被刺殺案。

     對於法國60年代的情況,政治方麵我從電視上隱隱約約的知道戴高樂那時被迫下台,法國托派流行:當時托派是很光榮的事情,但現在已今非昔比。每每有左派政壇人物被暴曾經是托派,他們總陷入尷尬的境界,因為這個史實已經不被輿論當作是光榮的事情。是托派就是左派極端分子-輿論這樣認為的。左派的某些要人年輕時可能是托派(共產黨),現在很多已經加入左派的溫和的社會黨派。

     從音樂方麵我很喜歡當時法國歌壇特立獨行的怪傑Gamsbourg。60年代,他的一首由法國那時的性感明星Brigitte Bardol唱響,但因為裏邊有歌手的類似陶醉的呻吟聲曾被責有傷風化被禁止(歌曲名字是Je t'aime moi non plus)。這首歌據說在日本也被禁。70年代末,他用Raggae風格翻唱了法國的國歌《馬賽曲》也被禁演。

    但那天晚上看了這個介紹68年5月風暴的報道,才知道當時學生運動和全國罷工的規模竟如此之大,雖然短暫,但差不多稱的上是一次革命。看當時政府在初期如何對待這些運動的和運動後期的一些暴力事件,不禁悲哀的想:隻要是群體性的行為,總會有陷入暴力事件的危險。因為不管是政府方麵還是群眾方麵,隻要有一方裏麵有些過於熱血/憤青的人,衝突就會產生,就會有人傷亡。傷亡後大家更憤青了,如此就陷入一個"恨"的怪圈。說起"恨"的怪圈就聯想到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他們曆史的血恨不是每一方都能忘卻的。但孰對孰錯?其實每一方都有錯,都用過暴力。需要雙方政壇領導人有一定的寬容和慈悲的力量來影響群眾,可能還會有所改變。雙方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則可慢慢成矣。但總是有極端分子搗亂,對他們要以暴製暴?我沒有答案。這個世界太缺少甘地和馬丁.路德.金。

     -人可憐可悲乎?文明了幾千年,總走不出自己的動物本能。

     再說法國68年的5月風暴,它從政治上來說沒有改變法國左派和右派的兩元局麵,但是從文化,藝術和社會學的角度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方麵對中國目前也有現代的意義,因此很想寫一下和大家一起探討研究以下。就網上找到的不少中文和法語的材料和第二天買的不同專業雜誌的報道,想總結一下,不一定很全麵,但若可以引起大家對這段曆史從社會學和文化層麵的關注和思考,拙就很心喜了。

     下麵是提綱.- 有時覺的好笑,自己寫這樣的文章像在大學寫論文一樣,正反論證加論據.....

     1- 1968年法國5月風暴的國際背景:

        -美國,-日本,-古巴,-波蘭,-布拉格之春,-意大利,-西班牙, -中國

     2- 法國的60年代的社會和文化背景

        -戰後的一代 - 傳統保守的社會 -性解放的呼喊 -教育體製 -女權運動,要求合 法流產,要求避孕丸合法化 -音樂,搖滾,- 現代媒體的作用......

     3- 五月風暴的起始和終結

     4- 五月風暴花絮

         -Slogan -圖片 - 風雲人物:薩特等 - 畫報

     5- 五月風暴的影響:

     -政治:要和平,不要戰爭

     -社會:性解放,女權運動,

     -文化藝術:搖滾,(列儂的REVOLUTION),和平.....

     6-對中國的現代意義

........再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