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耳悅目

欣賞一首附以精美貼子音樂,好似品味精美茶器中的茗茶. 我願與朋友們在聆聽這曼妙音樂的同時, 來迎接視覺上的感動.
正文

報告文學模式 zt

(2005-04-03 09:37:20) 下一個

    報告文學,應當正名為“文學報告”或者“文學新聞”, 是一種以文學手法及時反映和評論現實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聞文體。作為一種介於通訊和小說之間的文體,它的特點是新聞性、 文學性和政論性。

    (1)新聞性,是最基本的特點,其核心是科學的真實準確,而不能象文學作品那樣追求作者心理表現的藝術真實。報告文學反映和推動現實的功能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讀者閱讀的目的是擴大認識。真實的事件和人物對讀者產生的親切感、參與感和衝擊力, 是重視虛構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這是報告文學經常產生轟動效應,社會作用比較直捷的根源。新聞性還講究時效, 即滿足廣大讀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學性,是顯著但不是本質的特點。報告文學多種表達方式共用,敘述和描寫並重,在既不虛構又不誇張的前提下,對大量材料進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煉,運用形象的語言、精巧的結構, 也可以適當運用曲折的情節, 並采用各種文學藝術手法反映社會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學性首先體現在形象性上,報告文學既需要直接訴諸讀者,就是說寓報告於文學, 又吸收了不少文藝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為了更好地刻劃人物形像, 報告文學吸取小說的表現手法最為明顯,諸如性格刻劃、心理描寫、環境渲染、細節鋪陳等。然而,由於思想與哲理表露的強度, 由於外在觀察更多和寫作發表更快,報告文學仍不是文學作品, 在個體生命的內在體驗及藝術表現的執著追求上還需提高,以贏得獨立的藝術生命和品格。

    (3)政論性。這是報告文學的靈魂,是水平和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報告文學實際上是一種強有力的特殊宣傳工具,以明顯的社會作用為目的。作為時代產物的報告文學,應當強烈地體現時代精神, 把具體事實放在全中國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 反映當代人民的意誌、願望和要求。以徐遲的《歌德巴赫猜想》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報告文學理直氣壯地為長期受歧視、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學的知識分子歌功頌德,揭露了“文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創傷。在以真理標準討論為中心的思想解放中, 反思曆次政治運動的報告文學還探尋到我國傳統文化思想觀念,閃耀著現代思想的鋒芒, 啟迪了民族的心智。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進展,一大批為改革鼓與呼的報告文學相繼問世,閃耀著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光彩。 如張鍥的《熱流》,李延國的《中國農民大趨勢》等, 對改革事業作了多側麵的觀照和帶有曆史縱深感的概括。還有一大批報告文學,揭開了長期被封閉的政治經濟所掩蓋的社會矛盾,反映了一係列重大社會問題, 充滿了濃烈的參與意識、批判意識、憂患意識和改革意識。 政論性可以說是報告文學的靈魂。政論性具體表現為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性語言。這種議論,是在形象記敘和描寫的基礎上、在強烈感情支配下的論斷。

    報告文學的三個特點是辯證統一在文章中的。

    報告文學寫作的基本要求已經包涵在上述報告文學的特點中,這裏需要強調報告文學寫作的幾個共同的要點。一是把握時代精神。立意站在時代的高度,產生推動社會前進的作用。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二是堅持真實性原則,不能虛構。文學藝術表現心理真實, 必須建立在虛構上,運用創造性想象,而報告文學反映客觀事實, 適當運用再造性想象。 讀者對報告文學的接受心理首要的就是真實,否則就會拋棄這種文體。三是大量選取典型細節。小說可以虛構情節,編造故事,而報告文學不能這樣, 隻能在忠實生活本來麵目的基礎上選取細節。典型細節能夠生動地反映主題, 確切地藝術地體現人物精神閃光點,表現其氣質和個性,富於表現力和感染力。可以說,報告文學是由細節按照不同結構方式組織起來的。 以上三個寫作要點,適用於所有的報告文學的寫作。

    報告文學是一種內容廣泛而又形式多樣的文體, 它的種類隨著時代的前進而變化。從表現手法上分類,有記錄性報告、概括(研究)性報告、報告文學小說等 。從題材上分類,有工業報告文學、農業報告文學、軍事報告文學等。從篇幅上分類,有係列報告文學、長篇報告文學、中篇報告文學、短篇報告文學等。為了學習的方便,把報告文學分為三個種類:典型人物報告文學、重大事件報告文學和社會問題報告文學。

    典型人物報告文學模式

    ●標題。報告文學比較重視標題, 力爭產生一種吸引力和震撼力。標題一應求實,二應講究修辭,三應具有概括力和氣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國農民大趨勢》、《神聖憂思錄》、《亞州大陸的新崛起》、《亞細亞怪圈》、 《白夜--性問題采訪劄記》、《誰是最可愛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 另外兩種報告文學模式的標題有著同樣的要求。

    ●開頭。通常在開頭就顯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藝術質量。 往往把開頭處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圖,以生動鮮明的形象及場麵或觸目驚心的議論,簡明扼要地把主題提示給讀者。

    (1)展示出一個生動逼真的生活場麵,給人以現場實感。有時還盡力使描寫的生活場麵上升為意境。如《亞洲大陸的新崛起》,開頭就寫李四光從國外回來的場麵。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結局。如《揚眉劍出鞘》,寫欒菊傑劍擊受傷,被救護車送往醫院。又如《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寫李月華逝世後人們的懷念。

    (3)抒發作者對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長》。

    (4)利用懸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寫人們對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開頭還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寫作動機、 開門見山地點題等。

  

中間。兩個方麵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結構,二是寫好人物。

  精心安排藝術結構。注意二點。 一是報告文學的主題比文學作品更加鮮明、集中、新穎。安排結構不但要在主題統帥下進行,而且明顯貫穿和直接表現主題。 二是要反映和適應不同材料內容的特質。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節小說的結構形式,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常用倒敘手法,引起懸念。還可以采用多線條發展(主副交叉或平行並列)。 一般稱這種以時間推移和過程進展為線索的結構為縱向結構。

    (2)借用一般散文“以線穿珠”的結構形式,依靠主題思想的論述來直接組合互不相關的材料。《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樣。這種結構可以稱為橫向結構。 這種結構還可以安排成“閉合式”(借用戲劇結構術語),即選擇主人公所處的一個典型場麵和高潮時間,作為中心,將主人公一生發展的主要經曆穿插在回憶中。

    (3)以作者對主人公的認識發展及感情起伏的過程來安排結構。《大雁情》由四個部分組成;四個小標題“她……”、“她? ”、“她”、“她?!”貼切地表現了作者對報道對象認識深化的過程。

   典型人物報告文學主要采用這三種結構。

   認真寫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須對人物有著鮮明深刻的認識評價,充滿激情地寫作。人物形象絕對不能虛構或者拚湊,必須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對人物形象的藝術加工, 僅僅體現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閃光點”,選擇提煉其言行上。 要懂得現代人際關係學來進行新穎、細致的調查訪問。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鮮明特征。要使人物語言生活化、個性化,再現人物語言。 要寫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會環境,把人物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去反映, 發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會意義。

    ●結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與人物形象和場麵相結合,造成一種餘味無窮的意境。

    重大事件報告文學模式

    ●標題。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 如《震撼世界的十天》、《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在這片國土上》等。

    ●開頭。與典型人物報告文學的開頭相似, 一般要求描寫較大的場麵或事件的高潮。還可以交待作者的寫作動機來開頭,如《熱流》。議論入手,開門見山,直接點題。

    ●中間。與典型人物報告文學的中間結構安排方式相似, 或借用情節小說的結構,或借用“以線穿珠”式結構。

    常常借用電影電視“蒙太奇”的鏡頭連綴手法, 以時間為經,經空間為緯,靈活跳躍,稱為“全景式”報告文學。《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在同一時間內, 展示了不同地點的人們發揚共產主義協作精神搶救中毒民工的緊張活動。又稱縱橫交叉式結構。

    重大事件報告文學,強調交待事件的全過程及其重點, 涉及社會生活麵比較廣泛。它通過事件本身及作者對事件的態度來體現主題思想,事件貫穿全文,而人物刻劃則服從於事件展示。 寫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對多個人物進行簡略的粗線條的描寫。 往往要寫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點。寫作時一般都采用特寫鏡頭式的描寫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問題的過程中,把鏡頭對準一個又一個的人,寥寥數筆,白描勾勒。當然, 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閃光點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話或一個動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謂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頌的社會新事物, 當然也有不少對曆史進行反思、對現實生活中某些陰暗麵進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頌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 如《曆史沉思錄--井崗山紅衛兵大串連三十周年祭》、 《丐幫漂流記》和《大興安嶺大火災》就是這樣。

    ●結尾。常常是主題的總結和升華,或者一種感慨和展望。

    社會問題報告文學模式

    ●標題。突出表明這類報告文學的特點:頗具氣魄,一攬無餘。如《白夜--性問題采訪劄記》、《神聖憂思錄--中小學教育危境紀實》、《強國夢》等。

    ●開頭。議論為主,宏觀把握。常以一個細節引起。

    ●中間。綜合表現社會問題。從某一社會問題出發,廣泛采訪,綜合研究,以宏觀的表現和理論的升華見長。隨著八十年代經濟及政治體製改革向縱深發展, 原來長期被封閉的種種社會矛盾一一暴露出來,開放搞活政策也給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背景。 諸如物價、教育、留學、人口、住房、獨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問題,日益引起人民大眾的關注, 更激起報告文學作家對社會生活深層開掘的勇氣。 這類報告文學繼承了我國報告文學作為“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分支的優秀傳統,忠實於生活的本質,堅持題材嚴格的紀實性。 作者往往在全國範圍內大量收集同屬於一個社會問題的社會現象,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的主導下進行選擇、提煉。

    結構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較多,與重大事件報告文學一樣, 要求寫出共同的精神特質,寫出各自的個性和語言,服從於全文主題的表達。

    具有宏觀全景的氣魄。然而,易於產生貪大求全、 羅列見聞的毛病。要有理論的升華、形象描繪的細致生動。不能過份追求轟動效應。要以嚴肅和求實的態度來寫作。

    ●結尾。往往重申和強化問題,引人注意。

    由於報告文學篇幅一般較長,不再舉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