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孤華

隨遇而感,隨想而發,隨情而舒,隨緣而論。
正文

陰謀世界對決和平崛起,中國或還將屢遭暗算?

(2008-04-15 09:10:19) 下一個

 

陰謀論大師Jeffrey Steinberg又發布聳人聽聞的消息,但這回不是英國王室幕後操縱對戴安娜王妃的暗殺,而是金融城大亨們準備對中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xD6yWsxlglo#LdHZ4TMdC48我們可以莞爾視之為愚人節消息,但又很難對其立論的邏輯置之不理。加拿大記者對全世界藏獨浪潮幕後操作的報道(http://www.german-foreign-policy.com/en/fulltext/56145似乎也對這一理論從旁印證。我們不妨順著他的邏輯想一想。

        縱觀幾周來世界媒體不外兩個焦點,一個是藏獨和之引發的奧運火炬接力世界性對中國的嘲弄,另一個就是從金融恐慌到糧價高揚的世界性次經濟危機。J. Steinberg的理論把這二者聯係了起來,並詮釋了他們與中國的關係。

    現代國際秩序是建築在貿易自由和全球化基礎上的。從裏根、撒切爾時代起整個西方世界樂此不疲。這種國際理念不僅給西方帶來了滾滾財源,還逼垮了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並似堅船厲炮鋒芒所向無往不勝。但改革開放,卻使中國成為這個本來是為西方自己設計的框架最大的受益者:持續二十年GDP年均增長10%以上,4億人口擺脫貧困,2億農民遷居城市,令人眩暈的一躍跨入了世界貿易強國行列,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指日可待,正在向最高國際直接投資目的國靠近,外匯儲備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有170個超百萬人口的城市同時增長,航天領域取得的驕人成績,軍事實力直逼美國,非洲搶灘、南美插足……。相對集權的國家資本主義加上華人的狡猾勤奮已經讓這個世界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框架裏沒人能和中國人競爭。所以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哀歎:“如果你必須用一種比喻來定義‘全球化’,那會是什麽?一艘塞滿玩具和T恤的中國集裝箱船?一位在班加羅爾敲打鍵盤的程序員?一架憂鬱地盤旋在希思羅機場上空的飛機?”

        麵對這種始料不及西方能做什麽呢?還能像容忍新港台韓那樣遷就金磚四國?無論從經濟規模還是從競爭實力看,答案顯然是不能。尤其是從心理和意識形態來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中國了。所以他們能做的選擇要麽是把對手剔除出這個框架,要麽廢除這個框架再另起爐灶。其實,這兩方麵他們都在做。支持藏獨是前一種選擇的嚐試,目的在於消弱中國的實力;而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潮則是後一種嚐試,目的是鞏固陣營改變秩序。這種肮髒操作在西方雖還沒有上升到政府層麵,但暗地裏受到政府的縱容無庸質疑。

        西藏事件發生後,我們既氣憤又迷惑,為什麽西方媒體和社會像瘋了一樣令華人陌生?如果把這個背景看透,我們就會理解——他們的固執不在於真相如何,而是整體利益使然。似乎能讓人看到100多年前在八國聯軍血液裏充斥的貪婪暴虐又一次重新在日耳曼人、高盧人和盎格魯薩克遜人中點燃。鴉片貿易不平衡是用戰爭解決的。就目前中國和西方矛盾的深刻性而言,我們能把戰爭的危險排除嗎?

        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正在經受考驗。可預料隨著中國進一步發展,類似藏獨這樣的杯戈、糾纏甚至打擊不會間斷。全球氣候變暖、非洲部族爭鬥、太空威脅、台灣獨立、西沙爭奪、世界糧食恐慌這一切都可以是西方將禍水引向中國的理由,然後伺機下手撈便宜、搶好處,甚至趁火打劫。我們不盡要問、要想:麵對侮辱挑釁,歹毒暗算和明火執仗搶劫,中國還能把握住和平嗎?非和平的崛起中國有能力嗎?在現有世界秩序的框架裏容得下中國嗎?能同時裝得下我們民族和這個世界的框架將是什麽?這種大國博弈的殘酷性、複雜性是對中國領導和全民族智慧和意誌的考驗。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Jeffrey Steinberg在他的理論中將中國、美國、俄國和印度劃到一個戰壕裏。我們在笑過之後,不能不佩服他的機敏和想象力。讓中國和歐洲對抗,美國人從中漁利,這恐怕是美國人吃天鵝肉一般的如意算盤。但國際間永恒的利益原則又似乎給這種大膽假設以邏輯基礎,也給中國在大國博弈中增添了一絲懸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