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英國驚呼:中國取代美國開始進軍中東了!!

(2010-03-02 19:15:35) 下一個



英國驚呼:中國取代美國 開始進軍中東了!!




當中國工商銀行(ICBC)成為首家在中東設立子行的中資銀行時,此舉被鼓吹為海外擴張和推行“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步驟。

但市場觀察人士有理由認為,此舉的時機不幸。雖然在過去10年間,石油儲量豐富的海灣地區與能源需求旺盛的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迅速增長,但工行直到2008年10月才在那裏開門營業——那是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僅一個月後,該事件嚴重動搖了整個地區的信心,打破了海灣地區與全球經濟危機脫鉤的說法。

不過,工行中東子行行長田誌平似乎對錯過前幾年的“過度盛宴”感到欣慰。他指出,該行擁有在該地區從零開始的優勢。

“我們就是個新來的——我們沒有任何包袱,”他表示。“去年,有許多當地銀行甚至西方銀行缺少資金,甚至可能深陷危機,因此我們發現了很多機會。”

去年是工行中東業務穩步增長和擴張的一年,這與隨著不良貸款增加而實行裁員並收緊信貸額度的該地區其它銀行形成了對比。

田誌平介紹說,去年,工行在該地區的貸款額從零增加到了5億美元,以銀行保函為主的表外業務達到大約10億美元。全年淨利潤約為300萬美元。該行計劃不久後在阿聯酋富裕的首都阿布紮比開設分行,與卡塔爾及迪拜分行形成互補。田誌平希望今年實現業務翻番。

一旦他確信工行已在這些市場站穩腳跟,該行將考慮逐步擴張到整個地區。

田誌平表示,工行可能會在今明兩年申請世界頭號產油國、中東最大經濟體——沙特阿拉伯的經營牌照。他還預計,其它中資銀行會跟隨工行的腳步來到中東,因為該地區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隻會越來越多。

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對中東的最大出口國。匯豐(HSBC)的數據顯示,2001至2008年間,中東與亞洲之間的貿易額增長了四倍以上,從1100億美元升至6000億美元。

田誌平表示,中國企業絡繹不絕地來工行“敲門”,希望獲得有關阿拉伯市場的信息。

“我們需要彼此。這邊的海灣國家正在努力謀求發展,它們對未來有不同的計劃,需要不同類型的公司來這裏投資、建設,參與這些計劃,”他表示。“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它們需要新市場來出售這些項目,而中東及北非(Mena)地區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因為它們有錢,或許也需要我們中國的產品,因此兩地貿易將蓬勃發展。”

盡管如此,田誌平在展望未來時仍極力表現出謹慎。現年40歲的他曾任工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長,該分行擁有員工1.8萬名,總資產約400億美元。

他還反複強調,雙方需要時間“去了解對方”,這也是工行在中東姍姍來遲的部分原因。

迪拜世界(Dubai World)的困境——這家舉步維艱的企業集團正試圖重組220億美元的債務——也敲響了一記警鍾。“我們正在關注迪拜世界事件,分析它對整個地區來說意味著什麽,”他表示。

“如果局勢惡化,那麽我們或許要等一等。如果有所改善,我們可以擴充業務技能……我們必須密切觀察。”

該行最初聚焦於為在中東運營的中國企業(估計僅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就有3000家左右)提供商業銀行服務,其次是與和中國企業有業務往來的海灣地區企業進行合作。

“我們可以從這些中國企業那裏獲得信息,以便了解它們,”田誌平表示。“對於我們來說,這是最好的辦法——或許是條捷徑。”

工行的海灣地區客戶名單包括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比如阿布紮比的國際石油投資公司(IPIC)和政府投資公司穆巴達拉(Mubadala),阿聯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卡塔爾電信(Qatar Telecommunications)以及卡塔爾航空(Qatar Airways)。

下一步是向中國企業介紹在中東的機會,田誌平希望此舉能使該行拓寬服務範圍,開展投行業務。

但他表示,經濟危機的教訓將是他考慮的首要問題。

“它警告我們應該更多關注風險管理。我跟我的同事們說,如果你沒法了解客戶,以及他們的業務模式和風險,那就別跟我講(他們)。”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