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德媒:中國預測成真,震醒驕傲歐洲

(2010-01-23 20:31:01) 下一個





 歐洲人麵臨在世界權力結構中變得無足輕重的危險。但是他們怎麽也不願承認——布魯塞爾無法正視現實。

  有一些預測是可信的,但很遙遠。當它們變為現實的時候,盡管它們是可信的,人們仍會非常震驚。例如多年來我們就在談論歐洲在全球越來越失去重要性。我們還聽到這樣的預測:今後美國和中國將一起做出重大決定,並把歐洲擠到一邊。迄今為止這種情況還不是太明顯,因為歐洲人其實在大型國際組織和機構中仍然擁有超額代表。

  但是,聖誕節之前卻發生了我們多年來預言的事情。在哥本哈根,歐洲中心失去活力。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深夜達成非正式協議。歐洲人則激烈爭吵。最後他們別無選擇:他們必須接受這一協議,否則人們就批評他們為峰會的失敗負責。

  在哥本哈根的權力結構中,他們是跑龍套的。像默克爾、薩科齊、布朗等政治家坐在一個房間裏,等待別人告訴他們結果。我很少比現在更強烈地感到歐洲變得無足輕重。

  如果認為歐洲在政治上的衰落對我們無所謂,那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在那樣一個世界裏,使地球氣溫減少兩度的目標顯然無法實現。在那樣一個世界裏,全球資本主義將打上跨太平洋而不是跨大西洋的烙印。在那樣一個世界裏,20國集團將縮小為美國和中國組成的兩國集團,也可能是與印度、巴西以及南非組成的5國集團。20國集團在金融危機中還能表決通過一些救援措施,例如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加資金,但是現在它已經不能做出更多決定。現在各國都隻顧自己。如果出現國際經濟新秩序,那也不是由20國集團演變而來,領導它的機構將不再有我們歐洲人。

  我們堅守自己的位置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的投票權,這將導致亞洲人遲早建立自己的基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他們的政治影響力過小,但他們有財力增加影響力。世界經濟遲早會形成新秩序,同時,權力重心將發生變化。

  這種經濟新秩序將主要受到美國和中國利益的影響。畢竟全球失衡是在它們那裏引起的。人們不會指望我們歐洲人。我們對外將繼續表現為一條爭吵不息的九頭蛇,英國還將一廂情願地扮演美國小夥伴的角色。法國仍將自視為大國,德國政界從幾年前開始就讓世界認識到德國又享有威望了。意大利早已越過從悲劇到鬧劇的門檻,西班牙則需要半代人的時間才能消化掉自己造成的房地產泡沫的後果。

  各國自身利益還將長時間阻礙歐洲有效地行事。正是在德國和法國這樣的國家裏,人們還認為世界圍繞我們轉。我不如道,歐洲人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意識到自己的無足輕重。或許全球氣候政策的最終失敗以及再持續幾十年的金融動蕩才能讓自以為了不起的歐洲人清醒一些。但代價無論如何是高昂的。




§§§§§§§§§§§§§§§§§




路透社:中國主導之路並不平坦


英國路透社1月19日文章,原題:對於中國來說,主導之路不平坦 中國的政治氣氛一如北京的嚴冬寒氣逼人。對於全球經濟決策來說,這可能加劇從貿易到匯率及全球變暖的種種問題上的摩擦。

相關人士透露,北京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帶頭否決一項協議後,一名西方領導人表示,沒想到中國會如此施展力量,原以為這種情況要到10-15年後出現。新加坡世紀亞洲戰略谘詢公司的巴斯卡蘭說:“中國對自身與外界關係的看法正經曆根本性轉變。”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鞏固中國的信心。去年西方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時就已領教過。巴斯卡蘭認為:“這恰恰反映世界權力平衡的真正轉移。”按照這種看法,中國能夠做到更加自信,因為它認為美國軍力捉襟見肘、財力走弱,日本已陷入不可逆轉的衰落,而歐洲仍是一盤散沙。

因此,如果夥伴國認定中國一意孤行,可能導致針鋒相對的報複和怨恨的惡性循環,引發政策失誤的風險。如果美國的失業率繼續保持兩位數,指責中國“偷走”美國就業的聲音隻會越來越響。麥格理證券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庫爾茨說:“近來媒體呼籲對中國匯率政策實施關稅報複,這為2010年的貿易關係定下令人不安的調子。而且,11月美國將迎來國會中期選舉,‘公平貿易’可能因此成為今年持續炒作的政治議題,從而也帶來市場風險。”歐亞集團的分析師康索納利說,作為第一個從金融危機複蘇的大經濟體,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世界對北京的期待正迅速上升,希望它擔負起隨之而來的責任,但北京似乎無意充當外界強加的領導角色。關鍵在於,北京不願為任何全球協定或合作,而犧牲國內增長或政治和經濟穩定的目標。

也有中國問題觀察家對北京受到民族主義強硬派左右的看法不以為然。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家說:“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從未中斷,因此更依賴良好的對外經貿和政治關係,同時將遭遇更多困難和衝突。”他認為,問題大體得到妥善處理。中國處理幾乎所有貿易糾紛都根據世貿組織規則,該國去年還增持美國國債,這可不像一個要對抗的國家的做法。這名分析家說:“換言之,中國在駕馭外界對這些事情的觀感方麵做得不好。真正有意思的是,這種觀感是不是比實際情況糟糕得多,在美國政治背景下意味著什麽。”(作者艾倫·惠特尼,汪析譯)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