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產殲12戰機起飛滑跑距離僅500米配2枚導彈

(2009-12-15 17:54:44) 下一個



國產殲12戰機起飛滑跑距離僅500米配2枚導彈





  殲-12飛機是我國南昌飛機製造廠研製的我國脫離前蘇聯米格飛機係列的格局,完全自行設計並試製的第一種超音速殲擊機。

  1969年4月,我國空軍提出了研製小殲計劃,其基本用意是要搞出一種機動靈活、短距起落、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

  問題的提出是與國際航空技術的動向相吻合的,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卻與眾不同。那時,世界上的新型戰鬥機正朝著機體大、設備全、技術複雜的方向發展,而我國采取的卻是一種樸實的做法——通過縮小機體,減輕起飛重量來有效地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就當時我國的技術儲備情況而言,這可能是最為現實的一條途徑。

  1969年7月,開始方案設計。隨後,科研人員用1年零5個月,完成了詳細設計、主要風洞試驗、強度試驗和係統模擬試驗。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

  1973年9月10日,殲-12飛機飛赴北京向中央領導匯報。葉劍英、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中央領導同誌觀看了飛行表演。殲-12飛機果然不負眾望,一般超音速戰鬥機起飛滑跑距離需要千米左右,而殲-12隻在跑道上滑跑了500米就騰空而起。藍天之上,它可以以1140米的半徑轉彎,爬升率可以達到180米/秒。

  殲-12飛機精彩的表演,讓中央領導同誌很高興。葉劍英元帥當時讚譽殲-12飛機為空中李向陽。這一綽號道出了殲-12飛機機動靈活的飛行特點。

  後來,南昌飛機製造廠針對試飛中發現的問題,對殲-12作了10項重大改進,如采用降低飛行阻力的麵積率修形、減小機翼上反角等,並進行了必要的補充試驗。

  此後,由於種種原因,殲-12飛機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斷。1978年2月,因調整裝備體製,停止了對殲-12飛機的研製。殲-12飛機總共留下了5架整機。

  殲-12飛機從機頭進氣,裝一台渦噴6乙發動機,機翼上裝有雙縫襟翼和前緣襟翼,在機身兩側裝有輔助進氣門,防止起飛時塵土吸入進氣道。在機構工藝上,也采用了當時較多的新技術,如中翼和機身的整體油箱,化學銑切整體壁板、金屬蜂窩壁板、泡沫料夾層結構、鈦合金板、鋁合金起落架、整塊式前風擋等。殲-12裝有2門機炮,外帶2枚紅外製導導彈。

  殲-12的特點是輕、快、靈,但無機載雷達等電子設備、火力弱、推力不足、航程短。

  總體來說,由於受當時空中遊擊主義思想的影響,對製空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跟上世界航空科學發展趨勢,殲-12的綜合作戰效能沒有超過殲-7和殲-8,所以最終沒有投入大批量生產和裝配部隊。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