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際貨幣體係中的中美博弈

(2008-12-01 22:49:18) 下一個


國際貨幣體係中的中美博弈



● 牛鐵航(北京)


國際貨幣的角逐一定是在世界級大國中進行的。所謂大國,不僅大在疆域上,還要強在軍事上,好在經濟上,最重要、也是最高層次的是它在世界金融中的巔峰地位,其核心代表就是該國貨幣是不是國際流通與貿易中的國際貨幣。英鎊曾是如此,美元更不例外。

  中國曆代,包括版圖最大時的清朝,在幅員、人口、經濟和軍事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國,但在金融上始終被排斥在國際社會之外,貨幣從來沒有成為世界性的貨幣。在可查尋到的中國國際貨幣流通史裏,當年山西票號發行的準貨幣“山西票據”,曾經在阿剌伯(今日俄國和中東一帶)流通過。目前,人民幣還是不完全的自由兌換。中國能成為國際貨幣領域裏與美國角力的“對手”嗎?

會講中文的美國財長

  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11月24日正式宣布其經濟班底成員蓋特納出任財政部長。蓋特納曾隨其父、福特基金會駐中國代表長住過中國,不僅會中文,而且是中國通。這一定程度表明美國的新經濟班底在國際經濟領域要以中國為“對手”。

  曾幾何時,美元霸權沒有對手,橫行世界六十餘年,後受到歐元的挑戰,歐盟的GDP甚至超過了美國達14萬億美元,但歐盟並不是單一國家,雖然統一了貨幣,但統一不了財政,歐元又被嚴重高估,製約其發展。此次金融危機中歐盟搶先步入衰退,盡管近來薩科齊與默克爾連手發難,但歐元依然勢微,不可能威脅或取代美元;日本經濟戰後突起,一舉趕超所有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國,日元因而成為美元的“對手”。但在上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後,日元被美元“逼宮”,連續升值,終被擊垮。

  如今的美國,3億人口卻負了10萬億美元的債(2008年10月首破10萬億),經濟支柱主要靠虛擬經濟,美元既作為國際貨幣又是一國之幣的“特裏芬困境”造成美元在世界上泛濫成災,金融經濟危機深重,難以自拔。

  今日的中國經曆了人類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持續三十年的近兩位數增長,已經成為世界實體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以PPP計算達到7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世界第二;其經濟對外開放度已達到70%,名列世界大國之首。中國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中國經濟的國際化使其國策製定者必須站在世界的高度,與美國在國際貨幣領域對弈,以此維護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當今的國際貨幣博弈對手,也隻有中國與美國。

博弈最高點是“計賬單位”

  通行於世的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以美元紙幣為本位,釀成國際金融大危機,其他主要貨幣也相繼提出要求改造現行國際貨幣體係。改造什麽?是要製造出一種人為貨幣來取代美元嗎?還是回到金本位、回到英鎊?或歐元、日元?曆史上曾經出現(或者人為設計過)的國際貨幣,如貝殼、黃金、白銀(中國)、英鎊、埃居(ECU)、班柯(BANKOR)等,不一而足。新的國際貨幣體係還須通過相當長的一個博弈過程,方有答案。

  目前世界上流通和各國央行儲備的,並屬於國際貨幣的,不僅僅是美元,還有通過協約而人為創造的歐元,以及通過開展國際貿易自然形成的日元,還有部分黃金,雖然已經“去貨幣化”,但仍然被各國央行所儲備。此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準國際貨幣,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各成員國按各國經濟權重分配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作為國際貨幣,其主要功能是為國際經濟貿易提供流動性,在世界各國流通並被中央銀行所儲備。追求國際貨幣的目的並非是樹立霸權、掠奪他國的商品與勞務,而是要維護和保證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與國際資本的通順流動。能夠成為國際流通和儲備貨幣,首先要以一國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其中包括GDP的規模和增速、該國的國際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量的比重以及外匯儲備等指標。

  一旦成為國際貨幣,它就是一種計賬單位(Unit of Account),成為國際商貿金融的“標準”。它出現在任何一張財務賬單上,大到國際資本流動,小到家庭財務賬,都會看到“單位為:美元”或“單位為:歐元”的標記,這就是大國博弈的至高點,目標就是讓自己的貨幣成為國際“計賬單位”。當然,“計賬單位”並非獨家,通常不同貨幣區域有不同的國際貨幣和“計賬單位”。

博弈目的是雙贏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比賽的雙方通常要分出輸贏高底,但在國際貨幣博弈的大棋盤上,卻可以有“雙贏”和“雙輸”,即納什的高端均衡和低端均衡。根據納什的博弈論,博弈中一方贏另一方輸並未達到均衡,輸的一方總想再贏回來,因而你來我往,一步步演化至兩敗俱傷,誰也打不動誰,最終達到低端均衡。如果通過私下給對手發出示好信號,對方回應更上一層樓,雖然雙方根本利益不同,卻能夠一步步走向高端均衡,取得寶貴的“雙贏”。中國與美國博弈,能否雙贏?這取決於如何給對方示好信號。

  比如,據報道,截至9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5850億美元,正式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1—9月,中國共增持美國國債1074億美元。自7月以來,增持幅度大幅增長。這就是一個“示好信號”,也是走向雙贏的第一步。中國利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幫助美國政府融資以解救其金融業,同時維護了美元使其升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隨之化解。美國的回應是什麽,我們不得而知,姑且說美國如果發出信號,認可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的逆差國中作為結算單位流通,那這盤棋將變得非常好看。

  有棋手沒有棋盤還不行,以往的國際金融大事都是在八國集團裏決定的,現在這個棋盤已經顯得太小了。由中國參與發起的G20理應成為中美對弈的大棋盤,它涵蓋了這個世界近90%的經濟和40億人口,代表了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各方要求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發言權的更高呼聲。11月15日,G20會無果而終,說明各方還沒有準備好。

  有了棋盤和對手,對弈就可以開局了。這場中美棋局將是世界貨幣曆史上最為精彩的,無論結果如何,都將曠日持久,關鍵在於中國“棋手”段位的高低,以及是否準備就緒。

根本在於中國的國策

  中國的國策之一:二十年前鄧小平為中國製定了韜光養晦的國際對策。正像他本人愛打橋牌中“飛牌”一樣,光有對家的韜光養晦而沒有本家的後手收牌,就等於主動放棄。因此,時至今日,中國經濟決策人要在國際舞台上抓住機遇果斷擔當,行使好國際經濟的領導角色。


  國策二:成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試圖解決中國巨額外匯嚴重縮水的問題,結果卻適得其反,因為中投公司不可能好於市場(beat the market),其最好成績隻能等於資本市場的貝塔值(BETA),即貝塔值為1。世界各國大小26個主權財富基金也基本如此。中國的外匯儲備一定有更好的用途。
  國策三:應延攬高級人才,深入研究像蒙代爾關於“不兼容的三位體”(Incompatible Trinity)、全球固定匯率以及世界貨幣和世界央行等國際貨幣改革的倡議,製定中國的國際貨幣體係改革方案。

  這將是在約瑟夫·奈所說的“立體棋盤”上馳騁的實力較量。這是讓中國在全球範圍登上領導階層的時代,也是考驗中國領導人是否有大智大勇的時代。

作者是中國金融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