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專訪林毅夫:金融危機給世界兩大教訓

(2008-10-16 18:44:13) 下一個


專訪林毅夫:金融危機給世界兩大教訓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金融危機是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危機,從這場危機中,世界應該吸取兩大深刻教訓。

“第一個要吸取的經驗教訓就是,不能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卻創造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林毅夫看來,金融危機之所以發展到目前階段,與美國政府沒有很好處理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有關。

“當時泡沫破裂美國經濟就應該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為什麽那麽短?因為美聯儲用降息來刺激房地產經濟,”他說。

他認為,由此造成美國房地產市場一度高度繁榮,“代價是房地產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滅以後就更難解決”。隨著2006年年初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逐步顯現,並愈演愈烈成為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

林毅夫說,金融危機留下的另一個教訓就是,要關注金融創新的隱患。美國金融衍生品越搞越複雜,監管又沒跟上,這就給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認為,金融創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創新後,應該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好處和存在的弊端,在監管上要跟上,不能隻看到好處而疏忽了必要的監管。”

林毅夫指出,盡管美國政府和美聯儲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措施,但是美國經濟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美國金融機構將會有很大調整,投資和消費貸款會減少,美國經濟將會放緩,“但放緩的程度多大,衰退還是嚴重衰退?時間會多長?目前還難以預料”。

他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衝擊相對較小,因為中國金融機構購買的美國次貸產品不多。但間接影響不應忽視,因為美國經濟放緩勢必減少美國的需求,而這會衝擊到中國對美出口。但相對來說,由於中國對美出口產品以生活必需品為主,而一些高收入國家對美國出口則以高檔消費品為主,因此美國經濟放緩對後者的衝擊要更大一些。

在當前嚴峻金融形勢下,中國應如何應對?林毅夫認為,中國應該增加內需,而在這方麵中國有很大的潛力。“一方麵我們城鄉差距很大,新農村建設有許多項目可做……另一方麵,中國財政狀況也比較好,有這個刺激內需的力量。”

對於美國提出全球合作應對危機,林毅夫指出,美國也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但對中國來說,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快速發展,就是對世界經濟的一大貢獻。

“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一方麵中國本身出口增長了,另一方麵也給世界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他說。

林毅夫此前曾擔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今年2月世行行長佐利克任命他擔任世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他也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行首席經濟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