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965軍銜製被毛澤東取締過程

(2008-10-15 15:04:27) 下一個


1965軍銜製被毛澤東取締過程




2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實行軍銜製度,這是當代中國軍史上一件令人矚目的大事件。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官兵換著新式服裝,佩帶軍銜標誌,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世人麵前。

●1980年3月12日,小平同誌指出,軍隊還是要搞軍銜製;搞不搞軍銜製,也是組織路線問題


1955年,新中國實行了軍銜製度,舉行了大規模的授銜儀式。但不久,由於時代的局限,當時不少人對軍銜製度存在著偏見,認為軍銜製是教條主義或是資產階級的東西,不符合我軍的實際。受“左”的思想的影響,還有軍銜製度本身的不完善,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取消軍銜製度的呼聲漸高。

1964年夏,為了保持我軍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增強軍隊和地方的團結,軍委考慮減低軍隊幹部的薪金,中央軍委常委開了會,擬出了軍隊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減薪方案。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賀龍元帥和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到北戴河向毛主席報告這個事。毛主席聽了匯報,把手一揮說:“減!”賀龍同誌又請示說:是不是把軍銜牌牌一起取消算了?毛主席立即表示同意:取消,這個牌牌我早就想把它搞掉了。在這以前,毛主席不止一次說過:我看到那個牌牌,就不舒服。過去沒有牌牌打勝仗,現在有了牌牌我看要打敗仗了。

1964年11月,中央軍委辦公廳發出《征求<關於取消軍銜製度的意見>的通知》稱:軍委辦公會議已討論同意軍銜薪金改革小組提出的《關於取消軍銜製度的意見》。《意見》認為軍銜製度存在許多不利因素,建議取消。其理由是:“我軍的軍銜製度,是照搬蘇聯和其他國家的。過去沒有這種製度,也一樣打勝仗。實踐證明,這種製度不符合我軍的優良傳統,它是一種資產階級法權,等級表麵化,助長了個人名位思想和等級觀念。不利於我軍的革命化建設,不利於同誌之間、上下級之間和軍民之間的團結。同時增加了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不少繁瑣事務。” 1965年5月1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製度的決定》。此後,我軍進入了長達20餘年的“無銜期”。

取消軍銜製度後,由於軍隊等級製度不健全,沒有外在的等級區別標誌,在軍官的成長、軍隊的指揮以及與外軍交往等方麵的問題漸漸顯現出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左”的思想影響的不斷清除,隨著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目標和任務的提出,重新實行軍銜製度的問題被提上了日程。最早提出恢複軍銜製,是1979年9月總政治部在全軍幹部工作會上提交《恢複軍銜製度的初步方案》。經過會議討論,軍隊擬改革和完善六項製度,其中第五項就是軍銜製度。這次會議結束後,總政治部於同年11月向中央軍委呈報《關於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若幹問題的請示報告》,正式以文字形式提出“恢複軍銜製”的建議。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同誌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軍隊還是要搞軍銜製。搞不搞軍銜製,也是組織路線問題。根據鄧小平同誌的指示,1982年初,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正式作出“恢複軍銜製”的決定。

●中央軍委決定:“軍銜製隻有在精簡整編完成後才能實行”,“爭取1984年做好,1985年實行”

“恢複軍銜製”的問題雖然被提上了工作日程,但由於當時軍隊建設積累的問題很多,要馬上實行軍銜製還有不少困難,如軍隊整體規模過大,編製體製不順,官兵比例不合理,各級領導班子臃腫、年齡老化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實行軍銜製有較大難度。因此,中央軍委決定:“軍銜製隻有在精簡整編完成後才能實行”,“爭取1984年做好,1985年實行”。

1982年下半年,中央軍委根據精兵、合成、平戰結合、提高效率的原則進行軍隊體製改革和精簡整編。1983年春,中央軍委對軍、師級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軍、師級領導幹部平均年齡有所降低,知識化、專業化水平也有一定提高。這兩項工作客觀上為恢複軍銜製做了必要的準備。

1983年5月,中央軍委成立了“全軍恢複軍銜製領導小組”,負責實行軍銜製的準備工作,由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直接領導,餘秋裏(總政治部主任)、楊得誌(總參謀長)、肖克(軍事學院院長)、王平(總後勤部政委)、朱雲謙(總政治部副主任)為召集人。領導小組共有十餘位成員,都是軍委各總部、軍兵種和有關部門(總政幹部部、總參軍務部)的領導。從此,恢複軍銜製就作為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的一項重要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