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請見:美國教育-智陳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國課外學習學校“陽光學院”副院長。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哈佛學生找工作 (2)

(2011-12-03 08:47:14) 下一個


[智陳博士:我們家的大孩子陳智晗今年哈佛本科畢業,本來應該是夏天畢業的。但由於孩子在大二的時候,停了一個學期課去工作與旅遊了(這也是美國許多常春藤大學學生喜歡的一個“傳統”。加之,智晗在中學時跳了一級,相對於哈佛的同級同學要小1-2歲,而出去工作/旅遊也是很好的鍛煉。)因此要到2011年底畢業。孩子的打算是先找工作,工作2年以後,再回去讀書。今年9月份就開始了“很忙很緊張”的工作申請。]

哈佛學生找工作 (2)

    據報道,在中國,清華大學的
2012屆大學本科畢業生,超七成畢業生不就業,其中~50%選擇考研,~25%選擇出國深造。[1]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
2012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就業。在美國為什麽大學本科畢業讀研究生的比例不高呢?這是因為,在美國大學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分為兩種途徑,一是,讀研究生,二是讀職業學院。前者是中國國內通常說的研究生,而後者是: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等。而對於商學院,法學院等一般都青睞有工作經驗的人。事實上以往的經驗也證明有工作經驗的人在這些領域學習更有心得。而另一方麵,許多學生到了20來歲,確實有點想過過自己賺錢過日子的生活!也為下一步上學攢錢。 

那麽,哈佛的本科畢業生要找什麽樣的工作呢?首先,有一些同學的特長與工作意向是較明確的,如,有個學生從小就喜歡建築藝術,那好就找這方麵的工作;有個學生從小就喜歡博物館,那就找有關博物館的工作,等等。

不過,在另一方麵,我們知道,雖然哈佛大學或稱哈佛學院(即本科生的學院)每年有本科畢業生近1700人,但哈佛學院有兩個大係,一是經濟學係,一是政府學係,兩個係每年共有約700學生。那麽這些學生畢業了青睞什麽樣的工作?

在大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們就開始正式討論工作問題了,因為他/她們要考慮在暑假裏的實習, 而暑假裏實習對今後找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很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大孩子陳智晗周圍的同學們剛開始的時候好像都更注重對社會的貢獻,慢慢地,一些同學就傾向於找“收入高”的工作了。

比如,一個同學J開始是想今後在“社會企業”(英文:social enterprise,類似於中國大陸的“福利企業”)工作,為“弱勢人群”服務(在這些企業或機構工作,薪水是較低的,)不過臨到四年級時,他就說,還是先賺錢,有較高地位後,再開辦“社會企業“就更好、更有效率了。

其實,就是智晗也一直有這種思想。大一、大二的暑假在中國都有2-3周義務教英語(哈佛-中國學生峰會)。在大二時與幾個同學(包括上述的同學J)一起發起了建立了“哈佛大學社會企業協會”,從剛開始的4個會員發展到現在的約150個會員。他/她們組織哈佛的學生捐款,其中還有一項每年到中國北京郊區的“蒲公英中學”教學(中國第一所非營利性質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如今年,利用春假十天的時間,智晗帶隊十來個哈佛的學弟學妹(招募來的誌願者),自費到該校教學(一些經濟有困難的同學申請到了美國航空公司的半費機票等讚助)。那裏條件不是很好(有一個禮拜不能洗澡),但哈佛的學生們都很高興能為在中國的農民工子弟做一些事。

【但現在據說北京的幾十所農民工子弟學校都要被停掉,哈佛學生及其他一些關心中國弱勢人群的人也在想如何爭取能保住一些;如,駐美大使駱家輝在中秋節到農民工子弟參觀。當然若北京市當局能保證讓所有的農民工子弟都能得到與北京市民同樣的學習條件,那是最好不過了。嗬嗬,說偏題了】

去年夏天,智晗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機構ASHOKA實習工作二個月,該組織就是在美國募捐基金,找人際關係,在發展中國家尋找資助對象,在資金與技術,銷售網絡方麵支持他/她們開辦小型“社會企業”。該組織在世界各地開展的很好。智晗的工作就是研究募捐策略,如:怎樣與基金會、捐贈人聯係,介紹項目,等。

   今年,智晗也麵臨著一個大問題:找什麽樣工作?


 
更多的文章:智宇、陳昂博士的教育博客

【注
1】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校2012屆畢業生規模達到6000餘人,其中約 4000人有就業意向,大部分為研究生,本科生僅有800多人。然而清華一屆本科生的數量至少有3000餘人,這意味著四分之三的本科生畢業不就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