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請見:美國教育-智陳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國課外學習學校“陽光學院”副院長。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如何教子(2)- 中國模式?美國模式?

(2011-01-14 20:29:49) 下一個

我們“過度教育”了嗎?

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近日在《華爾街日報》刊載了她的書《虎媽媽的戰歌》中的一篇文章“為什麽華人媽媽是一流的”及以後做的電視訪談,在華人與西人讀者中都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反響似乎是兩極的。一部分是支持的,一部分是較強烈地反對的。其中我看到著名的數學家,哈佛的華裔教授,何毓琦教授,甚至專門寫了一封信給親友同事等,在信中他用了很強烈的語句:“我對她的文章的第一個反應是震驚–這不是真的。它當然不是我母親養育我的方式,也不是我太太養育我們的孩子的方式,也不是我所知道的許多亞洲母親們的養育方式。下一個反應是憤怒與恥辱,她有什麽權利用她個人的(教育孩子)經驗來羞辱全體華人母親的育兒之道?我們哈佛怎麽會培養出這樣的一個種族主義者?”( 注:蔡美兒教授畢業於哈佛大學。信件全文見本博文附錄)

撇開蔡美兒教授的這篇文章及那本書,關於育兒之道的討論確實是很“糾結”的事。怎樣做才是寬嚴得當? 就拿我們家的讀五年級的老二來說吧,許多時候她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姑娘。她的優點是:富有愛心、樂於幫助他人。成績拿得清一色的A+ (數學已經超前 1-2 年了。),遊泳能連續遊 1-2 公裏,小提琴與鋼琴都拉 / 彈得不錯(至少在她的學校是出名的)。但是,她要求參加盡可能多的同學們的生日聚會,問可以不可以在同學家“ Sleep over ?” 問她能不能讀“哈利 - 波特”第五、六卷?(而我們認為第 5 、 6 卷是有點“年齡太大”了,她需要再等一、二年。她就與你磨,最後頂不住還是讓她看了第 5 卷。)她晚上在自己房間偷偷看書到11、12 點;經常與弟弟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誰多看了電視;叫她再多學一點,她就裝著聽不見;而出去滑雪、溜冰是不用叫的。而她“頂”你的話,可以讓你“一楞一楞”的。等等。

我們也經常安慰自己:已經很好了,為什麽還要更好呢?課外加碼有完沒完呢?她爸爸曾說,要是二女兒想學,他可以教女兒“相對論”呢;就像國內的孩子學奧數一樣。確實是,國內小學生學奧數,還不如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為“相對論”能為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能激發孩子們探索自然奧秘的好奇心,能為創作“星球大戰”這樣的大著提供想象力等。而從學習的角度來說,隻要掌握了基本的代數(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識後就可以學“相對論”了。而學奧數,我們猜想對99% 的學生是得不償失的。以我們的愚鈍之見,我們是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學奧數的,當然現在也沒開始學“相對論”。

但下一代到底該是如何教育?中國模式?美國模式?孩子們的兒童、青少年時代究竟應該如何度過?看來,大家都要檢討教育思想。我們也是從事教育越長越覺得需要不斷反省,我們這兩年的做法是試著“混合”模式,即“中國+ 美國”模式;但也是覺得難把握。任重而道遠啊!

不過,在課外給孩子加碼時,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有“過度教育”[ 注 1] ,那雖然會取得短期的效果,但從長期來看,不一定有好處。

注1 :不過什麽算是“過度教育”?我們想大概也沒有定論,因人而異。

附錄 - 何毓琦教授的信件:(智陳博士:老先生看來是真的動氣了)

“My first reaction to her article is shock – this cannot be true. It certainly was not the way my mother brought me up nor the way my wife brought up our children as well as score of other Asian mothers we know. Next come anger and shame - what right she has to use her personal experience to dishonor and insult the entire Chinese motherhood. How did Harvard produce such a racist. Now it in fact slowly turns to “admiration” in a non-value judgment way (you can “admire” the audacity of Bernie Madoff in pulling off the biggest financial fraud in history and fooling everyone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You can also “admire” the way Hitler engineered his way to power in the late 1930s in Germany). In four days since publication of her WSJ article, she has generated over 2700 comments on her article, gotten her book launched and reviewed, has her Wikipedia bio updated, and appeared on the Today show. These things did not happen by chance. It is carefully organized and staged. I “admire” her manipulation of publicity and the way she handled this event. Despite all the criticisms which probably rolled off her like water on the back of a duck, she is laughing all the way to her bank with her book becoming a NYT best seller.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otest includes not to buy her book and tell your like minded friends not to also. If you must read it then use the local library.”

更多的文章:智宇、陳昂博士的教育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