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請見:美國教育-智陳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國課外學習學校“陽光學院”副院長。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成長中的煩惱 - “應不應該上哈佛?”(二)

(2009-05-16 17:52:09) 下一個

前二天看到“應不應該上哈佛”的討論以及那篇英文“ The Harvard Disadvantage ”的報道後,特別是“平民”家庭子弟的孩子是否應該上常春藤盟校這類以前被認為是名門或富家子弟上的學校,心有所感,前天抽空寫了一點看法。不過要真正回答結尾時我提的問題似乎要花很多時間,而且涉及到許多“大道理”,因此今天我還是先談談一個具體的問題,即助學金的問題。

如何看待名校“助學金”? 我不知道諸位兄弟姐妹當年在中國上學時拿助學金沒有?我是拿了的。當時拿的心安理得(也沒多想)。而在美國,私校助學金的主要來源是校友捐的。我們告訴孩子,拿助學金,大大方方地拿;不過,你要記住,這些錢是來自於校友的捐款,今後,你要爭取加倍地捐回去!現在你拿這些助學金,可以看作是從學校(校友)那裏拿貸款,隻不過這個貸款不需要簽還款合同,也沒有法律責任,而隻有道義的責任。而這個道義的責任是你要善用你的時間與聰明才智,現在好好地學習,今後好好地工作。當然,今後你要是做什麽你覺得很有意義的事(例如,在一個中學教書),但沒有餘錢;那也沒關係,隻要你做好你的工作,就是對你現在得到的資助的最好回報;有錢的校友也會對你說“ Good Job !”

這個思想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其深層的道德基礎是人類的博愛。人類文明的基礎是人類之間的相互依賴與關懷。這也是所有宗教的社會基礎。這個思想的現實意義在於,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大方方地接受;在你能幫助人家的時候,高高興興地施以援手。所有善良正直的人的人格是平等的,這與貧富,貴賤,膚色,種族,等沒有關係;也與你是在接受或給予幫助沒有關係。因此,大可不必為在常春藤盟校裏拿助學金而覺得有什麽心理負擔!

另外,作為捐款人,所期望的是所捐的錢能用在恰當的地方。從哈佛校友或捐贈者的角度來說,大家看到,那些品學兼優,才智出眾的學生,原來可能由於家庭經濟原因不能來上哈佛,而有了大家捐贈的資金後,能使這些學生上了哈佛,肯定會很高興。這可是最好的投資啊!(這是為世界的未來投資!中國的優秀學生也從中得益。)這也是這些年來哈佛不斷地提高給學生的助學金的動力。而這又帶動了整個美國一流大學對學生的資助!

其實,你就是交全額學雜費,這些錢也遠遠不夠學校的運行經費。全美國研究型的大學,學生的學費僅占學校運行經費的少部分,學校必須從政府(公立學校)或私人那裏募捐,來維持學校教學科研的正常運轉。因此一個人上大學,就是會接受社會資源的資助的。

哈佛的捐贈基金現在已經達到 300 多億 美元,每年的投資收入就有數十億之巨,而且校友們的捐贈還在源源不斷地進來,因此有財力給學生提供高額助學金。這些年哈佛越來越重視招收各階層的優秀學生,采用的招生製度是,在考慮錄取時不需要知道學生家庭的經濟背景;錄取後,按需給予學生助學金。哈佛本科生的兩項主要費用( 2008-2009 學年):一是學費: 36173 美元,吃住費: 11042 美元;然後要加上書費,零花錢,來回旅費等約 3000-4000 美元;共 5 萬美元。如學生家庭收入 6 萬美元以下,學費和吃住費全免(學生本人可能會被要求出 1000-3000 美元,那是考慮學生在暑假打工賺錢),學校會給你安排在學校裏打工,賺零花錢(哈佛的學生打工付費標準是: 8-12 小時 / 周 賺 2000-4000 美元 / 二學期)。如學生家庭收入介於 6-18 萬美元,父母會被要求出大約收入的 10% ;若大於 18 萬,也有比率可以計算。

因此,告訴我們的孩子,隻要他(她)能被名校錄取,不要有經濟上顧慮,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哈佛以他(她)能選擇哈佛而驕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BigSnowSmallNian 回複 悄悄話 你好,我的親戚也讓我幫助打聽讓孩子出來讀中學的事,正不得要領呢,就看到你的文章。如能告知程序,萬分感謝!我的email:
daxuexiaonian@gmail.com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絕對同意您的說法。這也是我所了解的實際情形。尤其最近經濟不景氣,美國一流的大學都提高了助學金。目的就是使一般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夠如願進入自己心中理想的學校。我一直認為美國這個國家就是這樣,隻要您有才能,那是不會被埋沒的。謝謝您能提出這些一些一手資料與孩子,家長們共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