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請見:美國教育-智陳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國課外學習學校“陽光學院”副院長。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成長中的煩惱 - “應不應該上哈佛?”

(2009-05-14 13:12:53) 下一個

這段時間很忙,較少進城,昨天看到“應不應該上哈佛?”的討論以及那篇英文“The Harvard Disadvantage ” 的報道,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們的一些所見所聞及想法。

我們的老大現在在哈佛上學。當時,有三所學校,哈佛,耶魯,斯坦福錄取,比較了一下,哈佛給的助學金最多(但相差不大。斯坦福在信中注明,若他們的助學金與其它學校有差別,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不過,經濟因素在去哈佛的決定裏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一是這些大學的招生政策是錄取你了,就會讓你上得起(他們算出來的助學金還是較合理的) ; 二是國內的親友,特別是爺爺,都說上哈佛!

孩子要去上大學了,我們想對衣著的要求與在高中就不同了,因為在大學裏還是經常會有機會參加一些正式的社交活動的。因此,我們與孩子去商場給孩子買了兩套西裝,許多件較好的襯衫等;還在國內的大姑父(母)的製衣公司定做了幾套衣服(免費的啦)。衣服一穿,果然像“小大人”了,看得老媽老爸樂在心裏。後來孩子告訴我們,剛開學時哈佛的法學院舉行迎新 PARTY ,孩子一去,見到好多大名鼎鼎的人士,一個個衣著也是很正式的。

在哈佛,來自名門或富有家庭的學生當然較之一般公立大學為多,但大多數學生是來自於像我們這樣的中產階層。到了學校,孩子也有很多好朋友。其中一個就來自於一個單親家庭(爸爸很多年前去世了,媽媽獨自一人把孩子養大),家庭經濟相對拮據,但那孩子樂觀豁達。去年夏天,在住家(舊金山)附近的一家餐館打工。在學校裏,這孩子對社會(政治)活動很感興趣,因此,在哈佛大學的政治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的組裏打工。這位研究員在競選策略研究與實踐方麵頗有名氣(給許多政治人物,如希拉裏的總統競選,肯尼迪參議員的競選擔任主要的策劃者),在當前的政治活動中很活躍;因此,也讓這學生見識了很多人。我孩子也時不時被拉去湊熱鬧(見名人)。那孩子可沒有什麽經濟上的“自卑”感。

其實,頂尖大學在這方麵是有很縝密慎重的考慮的。大學的按需提供助學金的製度設計(沒有獎學金)就是保證所有的學生都有一個基本體麵的生活條件。而院舍製度:所有的新生都住在哈佛園,吃在一個食堂; 2-4 年級的學生分別在 12 個院舍吃住;飯菜是統一的,飯錢已包括在學雜費裏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國內上大學時,同學們碗裏飯菜的不同);更是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並增加他們的交往與集體歸屬感。這兩個製度的實施確實較好地消除了同學們家庭貧富差距帶來的影響。

除了吃與住,衣著是一個問題。不過若你確實有困難,你會得到幫助的。比如,BOSTON 的冬天很冷,你需要大衣吧,若沒有,會給你幫助的。當然,像“The Harvard Disadvantage” 一文中提到的 Jim Crossen 需要一件禮服(或正裝),但家庭經濟困難,這確實是讓年輕學生有點困惑為難的事(說實在的,我也從來沒為孩子想到這個問題,自己當年上學時的窘境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你總不能到學校的經濟資助辦公室說,“我想買件晚禮服,但我沒錢,你能不能給我資助? ” (不過,資助辦公室的人員聊天時提到過,有學生問,他爸計劃買一艘遊艇,因此下一年家庭經濟會較緊張,學校能否提高一點助學金?) 當然,打工賺錢是最可行的。不過有時候,可能是不時之需。突然出來的開銷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自己的銀行卡裏就有,沒問題;若不夠,可以打電話回家,也沒問題。但像 Jim,他不能向他的父母要錢,他也可能不想讓他人知道他的困境,這確實讓人煩惱!

不過,這僅僅是成長中的煩惱。不管你來自於什麽樣的家庭,每個孩子都會有困惑煩惱的事。 Jim 的 Tux 煩惱已成為過去,但他會有新的煩惱,我們的孩子也一樣。重要的問題是:麵臨類似的窘境如何麵對?更廣而推之的問題是:麵臨比我們強勢(比我們富有,比我們能幹,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漂亮,等)的人/環境時,我們如何應對?這是我們要同孩子交流的內容。

(先打住,要有其他事了,下次有時間再續。 Sorry.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