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位年輕人和一群憤青

(2008-04-22 15:38:54) 下一個

這段時間,圍繞藏獨、火炬傳遞、西方媒體歪曲報道的一係列熱鬧的新聞事件中,有三位中國年輕人一下子竄紅了,他們從原來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迅即成為媒體和大眾的焦點,成為互聯網論壇上熱議的對象。

一位是在巴黎聖火傳遞中,為阻擋暴徒用身體保護火炬的上海殘疾女孩金晶;另一位是來自山東的美國杜克大學的女留學生王千源,她在一次本校中國學生會組織的反藏獨的示威中,發出了“離經叛道”的聲音;還有一位是來自中國西安留法學生李洹,他在巴黎華人華僑抗議西方媒體歪曲報道的集會上,用法語洋洋灑灑發表一份感人至深的告法國人民書。

還有一群人也很火,那就是在互聯網上發帖串聯和在中國各地家樂福前聚集的憤青們。

先說金晶,她在巴黎聖火傳遞中的表現,確實令人動容,她迅速被網民們稱為最美麗的火炬手,一度被捧為“中國人的英雄”。不過在當了民族英雄僅僅兩個星期之後,她公開表示,抵製法國連鎖店家樂福的行為應該謹慎,因為中國家樂福的員工大多是中國人,她立刻又被憤青們罵成法國奴才



王千源是最不幸的,她試圖在中國愛國學生和藏人支持者之間謀求對話和妥協,但一開始便被憤青們扣上“賣國賊”的帽子, 不但她本人收到死亡威脅,遠在中國大陸的家人也遭到連累。



李洹是唯一一位至今得到全麵認可的,我想他的這段話將成為名言 “當代表著愛與和平的聖火,受到一些專門抗議者的侮辱行徑時,我認為這確實是一記耳光,但不是給中國的,而是給中國人民的,給法國人民的,給全世界所有熱愛奧運的人民的。”



三位年輕人的言行,我無意評說對錯,但他們的獨立人格和理性思辨能力,我深感敬佩。

而對憤青們那一股狂熱的民族主義激情,我是不以為然的。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無可否認他們表達的是一股真誠的愛國熱情,但激情後麵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理性的升華和成熟的言行。當這股激情演變成毫無節製、失去理性的過激行為,再參雜一些人壓抑許久的內心騷動趁機借題發揮,他們便成為一群可笑的人物,而他們最初的訴求反被模糊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