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主黨的難題: 評佩林昨晚演講(轉載).

(2008-09-30 18:21:23) 下一個

民主黨的難題:
佩林受關注程度這麽高,不重視不行;
但太重視也不行,把總統候選人跟副總統比等於是自我貶低.

Below is an interesting article.
Since we are now talking about American politics, not our motherland's,
I am willing to zt it.
^^^^^^^^^^^^^^^^^^^^^^^^^^^^^^^^^^^^^^^^^^^^^^^^^^^^^^^^^^^^^^^^^^^^^
評佩林昨晚演講(轉載)

作者:曹長青

距離11月4日投票隻有兩個月,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決戰階段。奧巴馬選了老牌議員拜登
當副手,以補外交經驗不足。麥凱恩更出人意料,選了阿拉斯加的女州長佩林做搭檔,
要出奇製勝。在昨晚共和黨提名大會上,這位大西北小鄉下冒出的“黑馬”女州長果然
不負眾望,一攬人心。她在全國觀眾麵前的“處女秀”不僅贏得了保守派評論員一麵倒
的讚美,連自由派們都不得不承認,她的確“給了一個強有力的演講,是在文化和意識
形態領域挑戰奧巴馬”(Chris Matthews)。從昨晚到今晨,無論電視、網絡還是報紙
,佩林可謂橫掃了美國媒體,近乎是迎頭痛擊了過去一個星期以來對她的槍林彈雨般密
集的攻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在大標題上用了“電擊”( electrify)這
個詞形容佩林的講話。有人甚至說:“保守派找到自己的奧巴馬”(Pat Buchanan)。

對於拜登被選“副手”,共和黨陣營幾乎沒什麽評論,因為這是一個在國會幹了三十年
的老政客,不是新鮮麵孔。而對突然冒出的佩林,民主黨陣營和左派媒體則近乎歇斯底
裏一麵倒地抨擊。

縱觀這些抨擊,起碼有兩點讓人看到左派的虛偽和雙重標準:首先,他們主要攻擊佩林
當州長不到兩年,是政壇新手,更沒有外交經驗,所以沒資格當副總統。但奧巴馬呢,
別說外交經驗,連國內行政經驗都沒有;不要說州長,他連任何一個小鎮的首長都沒當
過,何談經驗?而且佩林隻是當副手,但奧巴馬是選總統!如果他們持同一標準,批評
佩林缺乏經驗,那麽就更應該指出奧巴馬缺乏行政和外交經驗的雙重弱點。可他們卻把
奧巴馬捧到近乎是“耶穌複活”的救世主”。

其次,左派媒體一直讚美在黨內競選總統提名失敗的前第一夫人希拉裏是女性從政的樣
板。但希拉裏也沒當選過任何地方首長,甚至連個大公司都沒管理過,和奧巴馬一樣,
隻是聯邦參議員而已。但對希拉裏選總統,左派媒體就不說她沒經驗,而對曾當過兩屆
市長、現任全美國麵積最大的州(阿拉斯加州麵積相當瑞典、挪威、芬蘭、丹麥、英國
這五國的總和)的州長佩林,出任一個副手,就猛烈抨擊,這不是太明顯的雙重標準嗎


但為什麽左派們要這樣自相矛盾、不顧邏輯地近乎發泄情緒呢?這其實反映出他們的一
種恐懼心理,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恐懼佩林凝固共和黨基本盤。

在多達十名共和黨人的激烈競爭中,最後麥凱恩勝出,但他卻沒有得到保守派的一致支
持。主要因為麥凱恩在一些原則立場上有妥協,例如他曾反對減稅,在阻止非法移民上
立場不堅定,另外還跟著左派調子喊什麽全球過暖和環保等,這些都令堅定的保守派人
士反感。我認識的不少堅定支持共和黨的人都曾表示,這次準備不去投票(隻要有幾個
百分點保守派基本盤不去投票,共和黨就輸定了),有的甚至表示要投給奧巴馬,一是
懲罰共和黨選出一個本黨理念不堅定的人;二是認為,或許美國不得不再有一個卡特(
把美國搞得一團糟),才能迎來下一個裏根。

更明顯的是,多位有全國影響力的保守派評論家,都不支持麥凱恩。例如在全美每周有
1350萬聽眾、廣播收視率第一的林博(Rush Limbaugh),以犀利文筆抨擊左派、每出
一書都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女評論家庫爾特(Ann Coulter),全美收聽率排第五
名的電台評論女主持人英格拉哈姆(Laura Ingraham)等,都明確表態不支持麥凱恩。
庫爾特甚至說,她要煽動反對麥凱恩(I’ll campaign against MaCain)。他們認為
,寧可失去白宮,也不可失去原則。而這些評論家的觀點對民眾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在這種背景下,再加上左派媒體全都給奧巴馬做啦啦隊,麥凱恩的選情一直溫溫吞吞,
毫無生氣。可選佩林後一夜之間,共和黨士氣大振,因為佩林全方位地符合了保守派基
本盤(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基督教福音派)的期待:她反對墮胎(堅持生下有殘障的孩子
),認為婚姻應在男女之間,是美國槍支協會終身會員(人民有武裝自己的權利是共和
黨重要理念之一),反對全球過暖的假說,力主在美國本土開采石油,強烈主張減稅,
並堅定支持打贏伊拉克戰爭。CNN的報道說,守在電視前的全美主要福音派領袖,聽到
選擇的是佩林,相互擁抱,認為這是最好的人選。在共和黨贏得白宮的每次選舉中,福
音派教徒的支持,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油價高漲,美國民眾深受其苦之際,民調顯示,60%以上的美國人(絕大部分是
共和黨支持者)支持開采本土石油,以結束對外國能源的依賴。所以,強力主張開采阿
拉斯加石油的佩林,自然贏得這些民眾的好感。不支持麥凱恩的知名評論家林博、英格
拉哈姆、庫爾特等等,現在全都態度大變,明確表示支持麥凱恩。林博說,“麥凱恩做
出了明智之舉,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選擇”。

保守派女評論家埃默裏(Noemie Emery)說,選擇了佩林,“一舉掃掉了麥凱恩的老氣
橫秋,而重塑一種敢冒險的飛翔少年形象,這才更吸引人、更真誠。”被稱為白宮必讀
的保守派重要刊物《標準周刊》的主編克瑞斯托夫(William Kristol)在《紐約時報
》撰文,標題就是“一顆新星升起?”他認為:“佩林是這個秋天的戲劇化總統大選的
中心人物,如表現不出意外,麥凱恩將會贏得大選。”

這樣一種保守派士氣大振、基本盤重新凝聚的局麵,是過去幾個月共和黨的選情從沒有
過的。可想而知,民主黨陣營會怎樣不安,甚至恐懼。左派眾口一詞猛攻佩林本身,就
更證明了這一點;因按常理,一個副手人選,並不重要到對手陣營需要這種漫天蓋地的
攻擊。

第二,恐懼佩林搶去女性選票。

共和黨雖然十人出來競爭,但很快大局已定,麥凱恩勝出。但民主黨則是有史以來第一
次兩個創曆史的候選人爭得難解難分,纏打了半年。雖然最後奧巴馬勝出,但卻是以微
弱比分;而且是在極左派媒體對希拉裏非常不公正的情況下勝出。民主黨向來強調女性
從政,但這次,卻由於奧巴馬是黑人,左派媒體為了政治“更”正確,全力給黑人護盤
,硬是犧牲掉了美國第一個女性總統的機會。可想而知,希拉裏支持者的不滿,甚至憤
怒。這也是為什麽,在上周的民主黨大會上,希拉裏一上台講話,全場就萬眾歡呼鼓掌
,經久不息,那個熱情和氣勢,幾乎像希拉裏是總統提名人。而希拉裏的演講,無論從
內容還是手勢、聲調、表情(還有服裝),都非常得體,是一流的演說。不僅左派的《
紐約時報》讚美希拉裏的演說出色,連右派的《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方德(John
Fund)也稱譽這是希拉裏政治生涯中“最棒的演講”。

當場很多人被希拉裏的演說感動得落淚,這不僅是激動之淚,也是為希拉裏抱不平之淚
。因為對他(她)們來說,希拉裏的精彩演說更證明了,她比奧巴馬優秀,更適合做民
主黨的總統提名人。甚至有希拉裏的支持者明確說,他們會把票投給麥凱恩,以示對奧
巴馬故意冷淡希拉裏不滿;因他從未認真考慮,更沒有去找希拉裏當副手。

在這種情況下,對手的共和黨陣營卻找了一個女性做副總統候選人,更可能刺激一部分
希拉裏的支持者“跳槽”。雖然左派評論家一麵倒地事先消毒說,希拉裏的支持者幾乎
都支持墮胎,不可能投給反墮胎的佩林,但民調顯示,選民關心的主要是經濟(占40%
)和伊拉克戰爭(19%)等,墮胎問題隻占3%,並不那麽重要。另外,即使這些希拉裏
的支持者不把票投給佩林,女性被共和黨選為副總統候選人,也可能刺激她們選擇不去
投票(兩邊都不選)。希拉裏有1800萬支持者,隻要有幾個百分點不去投票,奧巴馬和
拜登,就可能得和白宮說“拜拜”了。共和黨提名大會前的最新蓋勒普民調顯示,35%
的希拉裏選民表示不會把票投給奧巴馬。今後兩個月,即使這個比例不增加也不保持,
掉到隻剩10%不投奧巴馬,那麥凱恩也贏定了。

而且佩林作為女性副總統候選人,對中間選民,尤其女性,具有很大的潛在影響力。在
前兩次總統大選中,超過50%的女性把票投給了民主黨,如果這個比例被佩林所改變,
共和黨就贏定了,因男性選民,多數都投給了共和黨。所以美國的總統大選,也被稱為
“男女之戰”。

第三,恐懼“佩林的故事”感動選民。

留心看民主黨大會的人都記得,在奧巴馬壓軸演講前,巨大的熒幕播放了這位總統提名
人的人生短片,不僅他的個人故事毫不感人,而他的事先被左派媒體哄抬為又一個肯尼
迪加馬丁.路德金總和的演講,結果不僅全是大話空話,而且連一句像肯尼迪和路德金
那樣有點詩意、可被引用的大話空話都沒有。結果讓左派媒體全都泄了氣,於是就把氣
全都發泄在佩林身上。但佩林講完話,不僅振奮了右派陣營,左派陣營也目瞪口呆了。
而她的演講裏,最打動所有人心的,是她的個人和家庭故事。

在阿拉斯加長大的佩林,既沒有顯赫的家族,更無富豪背景,甚至也不像奧巴馬等是常
春藤精英(和崇拜出身豪門、畢業名牌學府的華人相反,美國民眾特別討厭高級學府的
精英。這就是為什麽同樣是哈佛畢業的奧巴馬夫人刻意強調她的平民背景)。佩林是典
型的普通美國人中的一員。她的父母都在中學任教和做事,丈夫托德是中學的青梅竹馬
。托德原從事捕魚,現在一家石油公司做事(去年年薪隻有46,790美元)。托德不僅有
阿拉斯加土著血統,在當地也小有名氣,他是世界上距離最長的(640公裏)機械雪車
比賽的四屆冠軍得主。

佩林最初靠當選了居住地瓦席拉鎮的“選美皇後”而小有名氣,然後選上了瓦席拉市的
議員。這是不少美國人的從政方式,就是在某行某業創出名氣,然後參選從政。像加州
州長阿諾,就憑演員的名氣,什麽政壇經驗也沒有,一舉當上了全國人口最多的州的州
長,而且幹的相當不錯。再比如,一位曾進入太空的美國宇航員後來當選了國會議員,
他的對手曾嘲諷說,他在地球上又幹成過什麽?佩林其實隻贏了她那個小城鎮的選美比
賽,後來她參選阿拉斯加小姐失敗。一些左派媒體刻意渲染她的“選美皇後”身份,就
是為了貶低她的從政經曆。

從市議員,佩林又當上了市長。左派媒體為貶低佩林,在電視屏幕上不斷打出,她是隻
有九千人口的前小鎮市長(而事實上她是現任68萬人口的阿拉斯加州長)。熟悉美國政
治曆史的都能了解,不要說女性從政困難,而在阿拉斯加那種保守派占絕對主導地位、
幾乎男性壟斷政治的“邊疆”之地,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在自由派主導的紐約等地,女
性選上個職位就沒什麽特別。可佩林不僅當了兩屆六年市長,後來又出馬挑戰同是共和
黨籍,在當地很有家族勢力、並做過22年聯邦參議員的當任州長穆考斯基。穆考斯基在
參議員任內去當了州長,按該州規定,他可指定參議員接班人,直到下次國會改選。他
竟指派了自己的女兒莉薩,而莉薩在改選時又正式當選,可見他們家族在當地的政治勢
力有多大。但最後的黨內初選,在還有一獨立派參選的三人競爭下,佩林獲得壓倒性勝
利,贏了51%的選票,穆考斯基隻拿到19%。佩林在本黨內能如此大勝,連前克林頓顧問
莫裏斯(Dick Morris)都認為,“這幾乎是沒見過的事情。”然後她又在正式州長選
舉中,擊敗了曾擔任過阿州州長的民主黨候選人諾爾斯(48.3%比40.9%)。

今年44歲的佩林不是那種女權主義的單身貴族,她24歲結婚。在被麥凱恩提名為副手那
天,正好是她和丈夫托德結婚20周年紀念日。當時她演講提到這一點時,還深情地回頭
看著托德說,原來在想這天應該給你什麽禮物,然後她說,托德仍是全世界最令她尊敬
的男人。

佩林不僅有完滿的婚姻,自己的政治事業,還是五個孩子的媽媽。老大是男孩,今年才
19歲,去年就參加了美國陸軍,這個月就將開赴伊拉克。然後有了三個女兒,最小的男
孩,才四個月大。懷孕期間,就查出胎兒有唐氏綜合症,但佩林堅持生下這個孩子,實
踐自己的信仰。在昨晚的提名大會上,被各個電視台女評論員最津津樂道的是佩林7歲
的小女兒,把四個月的小弟弟抱在懷裏,一隻手給他把頭發理整齊;更妙的是,她還用
舌頭把手舔濕了,再把小弟弟的頭發抹整齊。《紐約時報》發自阿拉斯加佩林家鄉的報
道說,當時守在電視機前的佩林親朋好友們頓時哄堂大笑,說“簡直電影導演也導不出
這種場麵。”這一個畫麵,大概比一百個演講更贏得人心。(漏看的朋友可看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OctEgKvE


佩林第一次亮相時,就已經贏得普遍好感,不僅講話落落大方,還因為這個生了五個孩
子的媽媽,仍保持健美的體型。這和佩林喜歡體育運動、有明確的紀律觀(discipline
)有關。佩林從小喜歡體育,曾為中學籃球隊明星和隊長,她的球隊曾獲得阿拉斯加州
高中聯賽的冠軍。《華爾街日報》的人物特寫說,佩林多年堅持慢跑,一天可跑七到十
英裏。懷第五胎時改跳有氧舞蹈,最近生完孩子又恢復慢跑,每隔一天跑三英裏。她還
喜歡騎雪上摩托車,打獵,捕魚。

佩林說,“籃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是一項關於確立目標、遵守紀律、團隊協作和取得
勝利的運動。”這樣一個典型的普通美國人成功的故事,比拜登的“三十年華盛頓政治
圈的老政客”絕對能更感動美國人。民主黨對手怎麽能不害怕?

第四,恐懼佩林的真正“改變”。

《標準周刊》主編克瑞斯托夫撰文說,佩林的“出現”,對奧巴馬陣營來說,最關鍵的
政治事實是,他們無法再壟斷“改革”一說。因為佩林在阿拉斯加是以反貪腐、挑戰舊
勢力,真正實行“變革”出名。

在佩林被提名次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改革的候選人”(A Reform Ticket
)的社論說,佩林被提名,證明了麥凱恩真想改革他的黨;因佩林的改革曆史是令人矚
目的。她28歲進入市議會,就是反對增稅的議員。四年後,她擊敗了已任三屆的市長,
然後把原市長的官僚團夥一舉清理出去。2003年,她被當時的州長穆考斯基任命為“州
石油儲藏委員會”主席不久,就發現本黨的州主席和石油公司有特殊關係,調查結果,
這個黨主席被罰一萬兩千美元。她還跨黨派,和民主黨議員聯手,調查共和黨籍的州檢
察長(穆考斯基的政治夥伴),結果導致這個檢察長辭職。她還堅定地否決了州議會通
過的預算支出案,砍除議員為選區爭取的分贓式預算;並把原來安排給州長的廚師、警
衛等統統撤銷,還把州長專用飛機拿到eBay上拍賣了。

原州長穆考斯基為鋪設石油管道,百般討好石油公司,提供多種優惠,但那些石油公司
卻不斷提高價碼。而佩林上任後,把那些優惠統統取消了。對石油管道,則采取公開招
標,結果加拿大公司獲得。

阿拉斯加大學的政治係主任馬勒(James Muller)說,那些大石油公司開始時根本不把
這個女州長當回事,但最後佩林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這位一直關注當地政治的教授說
,佩林“被不斷地、不斷地低估。但事實上她改革了共和黨和阿州的政治,使之充滿了
活力。她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競選者(campaigner),是一個學得很快的鬥士(fighter
)。”這就是為什麽她當了兩年州長,居然有80%以上的支持率。

而相比之下,奧巴馬不僅沒有任何政績,他不斷用大詞堆砌的所謂“改變”,也越來越
讓人看出隻是空洞的許諾而已。他在提名大會上的壓軸演講,不要說被保守派的《華爾
街日報》批評為黨派攻擊和空話連篇,連左派《紐約時報》的最左的專欄作家裏奇(
Frank Rich)也在專欄中批評說,“在一個星期那些發瘋式的人為製造的極度誇張的戲
劇化演出的電視報道狂歡之後,奧巴馬像傳統的希臘之神一樣落幕了。”“他弄些彌賽
亞式的‘我們可以相信的改變’來代替更具體的一些‘我們需要的改變’。”《洛杉磯
時報》最左派之一的女專欄作家布魯克斯(Rosa Brooks)也無可奈何地告誡民主黨人
:他是奧巴馬,不是彌賽亞…… 別指望他能改變一切。

佩林被提名為副手之後,連中間偏左的《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格爾森(Michael
Gerson)也說,“麥凱恩團隊的競選運轉得更快了,比奧巴馬團隊更敏捷、更有創意、
更有效率。”由於佩林真正實施的改革比奧巴馬的過於誇張的空話明顯更具說服力,所
以麥凱恩的競選募款在副手佩林被宣布之後,兩天之內進帳一千萬,而之前一個月才兩
千多萬。

克瑞斯托夫在《紐約時報》的文章說,麥凱恩在選擇佩林做副總統候選人時,可能想起
了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忠告:“在政治領域,如果你隻是想空談,去找男人;如果
你想把任何事做成,去請教女人。”

幾天來,共和黨內簡直有一種1980年時對裏根的那種興奮。他們的感覺不僅是找到了一
個合適的副總統候選人,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個本黨的政治新星。在共和黨的重要網上
陣地之一的National Review Online上,對佩林的選擇支持率高達20比1。有人甚至認
為,這個選擇不僅可能改變共和黨的曆史,更可能改變整個美國的選舉曆史。前國會議
長、共和黨最重要評論家之一的金裏奇(Newt Gingrich)說,“她可能是自黑人大法
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以來,對左派最具威脅的保守派。”《華爾街日報》專
欄作家方德(John Fund)甚至說,“共和黨認為他們可能找到了美國的撒切爾夫人。
”當然,目前共和黨內的這種興奮勁不見得一直持續,但很多人認為,這次選擇的確是
美國選舉史上的一道亮麗景觀。

本來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順風是在民主黨那邊。主要因為:第一,共和黨總統已經做
了兩屆,要“變換”是一種民眾心理趨勢;第二,布什政府由於伊拉克戰爭的不順利而
被媒體嚴重妖魔化,導致支持率一路下滑;第三,美國經濟因受次貸危機打擊,被媒體
誇張後更成為嚴重問題,所以選民期待“變化”。因此民主黨基本是占相當勝選優勢的。

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由於一路都是女人和黑人主導,而且兩人廝殺得難解難分(導致黨
內分票),最後由資曆更低、理念更左傾的奧巴馬勝出;這個結果雖然在民主黨內聲勢
很大,但到全國大選的時候,這個所謂要“創造曆史”的優勢,很可能就變成“弱勢”。

但民主黨候選人的這個弱勢,很可能由於麥凱恩在自己本陣營的弱勢而被抵消。如果很
多共和黨基本盤選民,因為麥凱恩不是裏根、小布什那種本黨理念的堅定派,而不來投
票,那麽奧巴馬就有勝選可能。

但佩林的出現,目前看來像是對共和黨的總統競選起到了扭轉乾坤般的作用。幾天之內
全麵地振奮起共和黨基本盤的士氣。這是一個星期以前任何人都完全無法想像的。這就
是為什麽民主黨陣營頓時慌做一團;一路暈暈乎乎,誌在必得的奧巴馬那彌賽亞幻覺,
似乎也一下子醒了點。

難怪今年的美國大選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生中最好看的總統選舉。

2008年9月4日於美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