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甭說事

年過半百,初涉博壇,歲有時年,學無止境。
正文

一個感人的故事33 兒子5

(2008-05-08 10:39:39) 下一個

兒子五

三月底﹐學校放春假﹐有一周的時間﹐兒子說要來看我﹐我初初不同意﹐擔心他影響功課﹐但是他說沒有問題﹐他的成績都出來了﹐而且也基本達到了我的要求﹐於是我同意他來看望我。

兒子到香港時﹐正是我最難過的時候﹐住院﹐輸液﹐鼻飼﹐嘔吐﹐喉嚨痛﹐話都說不出來﹐人慘的不成樣子。他到醫院看我﹐不知是被我的樣子嚇著了還是當著眾人﹐不好意思和我親近﹐隻是遠遠地站在床尾﹐雙手插在衣服口袋裡﹐扮酷。姐姐們開始不滿﹐我聽到她們的小聲抱怨﹕這孩子怎麼也不抱抱媽媽﹖從前是這麼黏糊媽媽的﹐現在反而站得遠遠的﹐一點也不親近。

二姨給他派活﹐讓他送我回酒店﹐在出租車裡﹐他一直握住我的手﹐令我感動﹐孩子還是愛我的﹐隻是不懂如何照顧病人﹐更不知怎樣表達他的內心對一個一直都是強勢的﹐超人一般的媽媽﹐如今卻慘不忍睹的﹐弱不禁風的媽媽的感情。這種反差太大﹐讓他一時沒有辦法接受﹐他沒有被嚇跑﹐就算好了。

春假一共才七天﹐扣除天上飛得時間﹐實際上才六天﹐可是他在我身邊呆的時間並不多﹐其中有三天﹐他去澳門和他父親一家渡快樂復活節了﹐而且一個電話都沒有打回來﹐兩個阿姨生氣了﹐說真不像話﹐是來看媽媽還是來渡假的﹖說要和他談談。

我沒有生氣﹐但是卻有著些許失望。然而我還是對姐姐們說﹕按照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的理解﹐兒子來看望生病的媽媽﹐應該是每天環伺左右﹐噓寒問暖﹐但是對一個十八九歲的孩子來說﹐這個要求確實有點高﹐而且﹐對一個在媽媽過份嗬護下長大的孩子﹐要求他每天照顧一個病人而不去外麵玩﹐可以說是不太可能也不太現實的。他人是長高長大了﹐但是思想還不夠成熟﹐思維還比較幼稚﹐現在的孩子﹐意識上也比較自我。他還小﹐他需要時間﹐需要有人引導﹐讓他知道如何關心別人﹐需要有人告訴他﹐有些做法是不妥當的﹐會傷害到人的感情的。多少年來﹐我儘管也時時有將關心他人﹐和為他人著想的意識不斷灌輸給孩子﹐但是畢竟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裡﹐社會上雲雲眾生﹐光想自己﹐萬事己為先的人和事太多了﹐他看得到﹐也就有可能學得到﹐將來﹐等他長大些﹐更成熟了﹐經歷的事情多了﹐他就會體會到媽媽經常說的﹔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一想的話的含義了。也就會體會到媽媽今天的心情了。我還是相信自己的孩子的﹐當你向他指出問題﹐說明意見﹐告訴他應該如何思維﹐如何做﹐他會糾正自己和學著做﹐並努力做好的﹐關鍵要正確地引導。

 

兒子在我回到美國後的頭一個多星期﹐基本上是我的專職司機﹐(麥克當時要回去上班)﹐每天拉著我上公司﹐到超市﹐會朋友﹐在閒暇的時候﹐還想得到給我按摩一下被放射線燒傷﹐僵硬了的肩部肌肉﹐舒緩一下我的疼痛。在這期間﹐他做的很好﹐真的很好﹐讓我很開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