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甭說事

年過半百,初涉博壇,歲有時年,學無止境。
正文

一個感人的故事29 兒子

(2008-05-01 09:46:18) 下一個

兒子一

從去年底離開美國出差香港﹐到發現癌症﹐治病﹐幾個月沒有在家﹐最令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子。

離婚後﹐兒子和我相依為命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以一個“不 ( 蒸 ) 爭饅頭爭口氣”的心態﹐獨立撫養這兒子﹐多年來﹐我盡自己的所能﹐甚至超出所能承受的能力﹐給兒子創造了一個比許多富裕家庭﹐父母雙全的家庭還要優越的環境﹐從學習﹐生活﹐身心發育﹐思想成長﹐乃至玩樂﹐旅遊﹐無微不至地關照他﹐讓他無憂無慮地生活﹐盡可能地減少單親家庭的負擔和陰影。這麼多年來﹐付出的金錢可以算﹐但是付出的心血卻是無法度量的。

用大家的話說﹐“這麼多年來﹐你溺愛孩子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別光為孩子﹐也要想想你自己”。我甚至曾經為了想把兒子送到美國學習﹐專門到美國了解寄宿學校﹐當然﹐最後因為各種原因而作罷。但是學費的昂貴﹐好朋友的諍言 ---- “別為了孩子自己整天吃麵條﹐差不多你也該成麵條了”﹐也確實是我放棄的主要原因。

在老闆﹐公司﹐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兒子從北京小學畢業就來到香港﹐馬上就進入了香港的名校培正中學﹐而中學尚未畢業﹐又隨同我的調派美國工作而進入美國非常好的高中之一 ARCADIA HIGH SCHOOL 學習﹐總之﹐一般中國﹐香港孩子夢寐以求的﹐多少人爭取多少年也不一定得到的東西﹐他卻輕易得到了。

太輕易得到的東西﹐太優裕生活﹐太舒適的環境﹐太有誘惑力的城市﹐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是件好事。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儘管不能說自己窮﹐但也算不上富﹐但是我給孩子提供的條件太好了﹐給他的生活太優裕了﹐所以﹐養成孩子高消費﹐講究精品生活的習慣﹐習慣於我為他鋪就得環境﹐習慣於我為他安排的前途。我不認為我為他做的所有的安排是不對的﹐到現在﹐他還是按照我們商量好的學科﹐商量好的目標在努力。關鍵是我太包辦了﹐養成孩子依賴的習慣﹐現在想想﹐很多時候﹐應該讓孩子自己想﹐很多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我應該早些讓孩子獨立﹐這樣他就可以真正得到社會的鍛煉﹐也許會碰釘子﹐也許會吃苦﹐但是這樣會成長﹐會真的當自己的家。

兒子最讓我操心的就是學習﹐在北京上小學時儘管也有被老師叫到學校“見家長”的時候﹐但是畢竟都是上課時走神﹐說話﹐或者是男孩子打架﹐畢竟還算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數都少不了的。小學對學習的要求有限﹐兒子的成勣算不上前 10 名﹐但也還在中間﹐混大流。後來到了香港上中學﹐因為香港對學生的英語要求比較高﹐同時又是粵語區﹐我擔心他因為語言而跟不上學習﹐在學校還沒有開學﹐我就開始為他找外語學校補習英語和數學﹐每個週末送他到補習學校上課﹐我就一個人坐在附近的麥當勞等他﹐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孩子在香港讀中學的這幾年﹐我光是請家教就花了十來萬﹐最多的一個月就差不多五千元。但是﹐也許是香港這個地方的誘惑力太大﹐也許是缺少父親的教養﹐還也許 ……. 孩子的成績並不理想。也就是說﹐他的學習成績和我的投入不成正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