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聊國內(主要是北京)看病及收費、醫生紅包——純個人體會

(2017-03-27 06:27:15) 下一個

先說醫保,各個省內的不同地市目前尙沒有開通無障礙異地診療。如果是遼寧鞍山的患者想去省會沈陽的中國醫科大學看病,需要到社保局辦理手續,而且異地診療的報銷比例要比本地醫治報銷比例低不少。前些日子(去年或前年)有消息說將要實現患者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省市的醫院資源,最近又沒有消息了。此外,不同省市醫保所涵蓋的範圍(醫藥目錄)差別很大,發達地區的涵蓋要遠遠超出不發達省份,以人工球蛋白和胸腺肽為例,北京就是醫保藥品,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報銷比例報銷,其他很多省份的患者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另外還有許多林林總總的差別,不勝枚舉:增強CT、MRI,住院費用等等。

前次我曾提及中央保健委對於不同級別的幹部不同的治療搶救要求:盡量或盡力治療/搶救;盡全力治療/搶救;不惜一切代價治療/搶救,有網友覺得沒有什麽差別。其實差別就治療和藥品器材目錄裏。以治療癌症的藥品PD-1為例,美國FDA已經批準臨床使用了,但是中國尚在臨床試驗階段,普通患者想用藥要麽幸運地被選為試驗組的“小白鼠”,要麽想辦法從境外購買,自己想辦法使用。但是如果是不惜一切代價治療/搶救的對象,那麽不管CFDA是否已經批準,中國醫藥進出口公司或者PEKING UNION、301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搞到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使用。中國第一台CT機就是1978年以為某帥治療需要的名義由301從美國進口的,而且免稅。現在的專用設備就更多了。之前的最高醫療待遇是出國治療:50年代去蘇聯,76年之後去歐美(羅瑞卿、王震)。現在隨著自己的醫療水平的提高,很少有這種情況了。

國內社區醫療機構設施建設,起碼北京,是下了大力氣的。彩色多普勒、X光、動態心電圖之類的檢查,社區當天或當場就能做。即便是CT、MRI一般的綜合性醫院也都去了就做或者當場預約,第二天就能做。最讓加拿大朋友羨慕的就是基本上患者想做什麽檢查醫生就給開什麽單子,也不用等。而且自打本世紀10年之後,國內各大醫院都互認對方的檢查結果了,不再重複檢查,節省了時間和費用,同時也充分利用了各地的醫療資源。

最難的是如何進入最好的醫院,找到最好的醫生治療。由於發展不均衡,現在北方人隻認協和、華東的隻認華東、中部的隻認同濟,西南的就隻去華西了,所以上述這些超級醫院的著名醫生都是一號難求。即便掛上號,看了門診開了檢查項目,離確診、住院、手術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很累人也很累心。為了盡快得到自己認準的醫生的治療,紅包就在所難免了。其實紅包最早是由港澳回國看病的患者代入國內;上世紀70年代末,國內外的醫療價差很大,就有港澳人士回國看病,那時相當多的是看中醫。送醫生紅包就是那時開始的。

醫生這個行業在中國,過去的20年應該是最好最吃香的階段:1950年代,中國學習蘇聯,隻要是醫療事故,哪怕是患者單方麵認定的,就會以階級報複的名義查醫生的出身和曆史,判刑、送勞改比比皆是。到了60年代,臭老九要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走626道路,不要說收紅包了連硬話都沒人敢和患者說!隻是到了老江的時代,各行各業都悶聲發大財,也沒有人監督了,出了醫療事故也都基本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處理,所以醫生在收錢方麵不再有思想負擔了。

公鯊認識一位301南樓(現在則是西樓了)的心血管醫生,上世紀90年代去了美國。問她出國後悔嗎?有啥可後悔的?你是沒看過那些首長夫人的嘴臉?!現在讓我回去我也不去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的醫院人滿為患如菜市場,患者需要家人陪伴,跑前跑後排隊交錢。一人生病全家折騰。
美國這邊家人要來的話也就是當個司機。
洞庭人家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醫療係統狀態整體要好過美國一大截。美國的家庭醫生更加是像商人,糊弄人現象普遍,有一些華人醫生經過漫長的執業執照折磨自己精神都有一點不正常了;預約專科醫生有的城市要看你的命有沒有那麽長。在美國基本上沒有生病當天拿到藥的情況,現在的保險就是一個笑話。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當然不回去了,在美國如果通過 FSMB 考,做幾年住院醫,再幾年後自己開個診所,收入肯定比國內強,而且在國內醫生間的排擠也比在美國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