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不憤不起"想起...

(2008-08-18 12:50:40) 下一個
前幾天, 偶見論語.述而裏的不憤不起, 不悱不發. 這是孔子的一個教學法, 即必須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惑, 產生求知欲, 才施於教導和啟發, 這樣教學效果才會顯著. 有些吃驚! 倆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果真名不虛傳, 這麽個問題, 這幾天, 我一直在考慮, 而他幾個字, 就把它點透.
我家小女, 今年11, 六年級. 自小起, 機靈有餘, 耳聰目明, 靈牙利齒, 任學一計, 上手特快. 六歲學綱琴, 剛上過幾次課, 鋼琴老師對她欣賞不已. 和另一位家長聊天, 她告我, 聽鋼琴老師的描繪, 覺得我家小女是個神童. 八歲開始上遊泳課, 也是一學就會, 且姿勢優美標準, 遊起來綽綽領先, 遊刃有餘. 六歲時, 帶她在足球場看姐姐踢球, 她和一位同觀的家長聊天. 完後, 那家長好奇地問她多大. 我說六歲. 他驚歎, 她的語言和思維象十歲的孩子!
四五年過去了, 小女兒還在上鋼琴課, 不痛不癢地每天練上半小時, 不上不小, 談不上對鋼琴有多大興趣, 但也不放棄, 願意彈著玩; 遊泳呢, 不可能成Katie Hoff, 連地方上的名次也排不上. 興趣不大, 所以, 每周幾次訓練, 都是軟硬兼施, 才去遊泳池. 現在, 遊起來, 是個花架子, 姿勢倒是漂亮,但是力量不足, 速度平平. 這幾天看Mike Phelps倒是勁頭十足, 天天挑燈夜戰. 還不時對運動員評頭評足,儼然是個內行!
現在的孩子, 實在被灌得太多了. 鋼琴課, 畫畫課, 遊泳課, 籃球, 足球, 網球, 各種數學, 英文, 寫作補習班, 不管要不要, 是否喜歡, 都報上. 一點不心疼辛苦掙來的銀子. 最後的效果有多少? 我家的丫頭就是個例子.
我想, 如果讓孩子自然生長, 自己選擇. 對她的愛好, 加以輔助, 因材施教, 說不定會事半功倍.
當然,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當父母的如果沒給孩子報上各種各樣的班, 總覺得是失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