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do 博客

謝謝來到Rondo的博客。
個人資料
rond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李幼斌新作:《中國地》

(2011-08-15 07:05:43) 下一個

李幼斌新作:《中國地》

 

 

 

 大凡有點名氣的演員,選擇劇本以及出演的角色是挺挑剔的,他們知道,劇本有故事、角色形象豐滿,才能吸引觀眾,才會引起反響,才有可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演技,因而能最大限度地保有在觀眾中的人氣;當然,還應該有一個好導演——這是明星的“潛意識”。於是,作為成熟的觀眾,也可以逆向推理:由自己喜愛的、信得過的演員出演的電視劇,嘿嘿,那肯定是不賴的!剛剛在中央電視台1套黃金時間播完的電視劇《中國地》,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中國地》在收視率呈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播完了,但各種評論卻像剛剛揭開的鍋蓋——熱氣騰騰。一部電視劇,能讓人們像當年走出電影院那樣七嘴八舌地說上一番,說明什麽呢?說明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有嚼頭。

  如果把《中國地》的故事梳理一番,可以看出這裏麵有兩條線:一條是抗日英雄趙老嘎帶領著全村,用生命和鮮血堅守中國地。所謂“中國地”,就是區區幾公裏見方的清風嶺,昂首挺立14年,成為“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唯一未被日軍占領的彈丸之地。孤軍作戰的氣勢與持久的毅力,彰顯了奔湧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活力。另一條線,說的還是這個趙老嘎,一個山村“土皇上式”人物的傳奇故事。我的地盤我的命、我的鄉鄰我的兵、我的兒女我的菜,在這一畝三分地上,趙老嘎一跺腳,鳥都不敢飛。主線把抗日豪情刻畫得蕩氣回腸,副線則淋漓盡致地展示了舊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兩條線縱橫交錯,主人公趙老嘎的個性,就這樣呼之欲出地展現在觀眾麵前。

  飾演趙老嘎的就是李幼斌,這次他以另一種方式亮劍,所謂的“爭議”自然是圍繞他展開的。趙老嘎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本應安心種地過日子,天塌下來當被蓋,不管紛爭的。他拿起槍,組織村民抗日,說起來也是無奈之舉,“不抵抗”的軍隊撤了,不靠自己還靠誰?但農民不是軍人,農民更不是謀略家——憑空多出來的事情,這就讓趙老嘎的性格有了多重性,也讓他的內心變化有了成長性。

  對於“國家”二字,長久以來,在農民心裏,相對來說,家的概念多一點國的概念少一點。這是時代的局限性。所以當兒子趙永誌回家介紹外麵的淪陷局勢,鼓動趙老嘎出山抗日時,趙老嘎做出了小農意識下的自然反應——“山外的事情我管不著,我隻管這清風嶺一畝三分地。”趙老嘎的思想是樸素的山民思想,代表了當時農民一種普遍的局勢態度,“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謂“唇亡齒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一開始,他是聽不進去的。然而,正是“家”與“國”概念的轉變,奠定了趙老嘎錚錚漢子的形象根基。

  但是,趙老嘎又是一個毛病多多的人,舊社會農民天性中的無知、愚昧、狹隘、自私,他樣樣俱全。最初,趙老嘎隻因八字不合,就趕走了兒媳婦;後來,他又因一時衝動要砍親兄弟的手指頭;麵對侵略者,他還說過“小鬼子不好對付,能管住清風嶺就不錯了”的風涼話。不過,或許正因為他性格中有這麽多可批判的東西,這個人物的形象內涵才顯得相當豐富,他的日漸成熟才更能打動人。這是一個“複雜而漸進”的角色,趙老嘎在電視劇的人物畫廊裏,確立了自己特殊的位置。

  一部電視劇的好壞,首播時的收視率或許就是一種指標,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生命力”——經得起不斷的重播。李幼斌主演的《亮劍》曾經經受了這樣的考驗。這次,在《中國地》裏,李幼斌以另一種方式亮劍,他能再次經受住考驗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相關鏈接

  我為什麽寫《中國地》  by 趙冬苓 電視劇《中國地》編劇

 

  此劇的緣起,緣自網上一段不到2000字的文字,介紹在東北長達14年的淪陷期間,在今遼寧省的朝陽市有一個地方,14年始終不承認偽滿洲國的統治,也始終沒能讓日軍長期占領。我們由此開始對朝陽的曆史感興趣,在網上查了一些朝陽的資料後,開始到朝陽采訪。得知朝陽人曆來就和別處不一樣,有九反朝陽之說。也就是曆朝曆代,幾乎都沒能把這個地方的人治服帖。對此,我們舉一個例子就好了:“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當時朝陽屬於熱河,日軍1933年初才占領朝陽。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盡管日軍沒有大部隊過來,可朝陽抗日烽火四起,居然拉起了十幾支抗日武裝。

  在朝陽得到的這些寶貴的曆史資料使我如獲至寶,創作一部以《中國地》為名的電視劇的想法由此產生。

  我是個主題先行論者。每當我要寫一部作品的時候,我首先要問自己:你寫的這部作品,主題是什麽?想說什麽?寫《中國地》,我的主題當然是民族精神。這也就是我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何為民族精神?

  我們的故事始於1931年“九一八”那一天。那時候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距離並不僅僅是80年。這個時候,距離清王朝覆滅,僅僅隻有20年,在城市裏,在知識分子中間,已經有了現代國家的概念。但對於一般農民呢?國家對於他們是什麽?是某個皇帝?還是換一個統治者?我經常這樣想,所謂國家概念,正是外敵入侵,才幫助我們建立起來的。如果無外敵入侵,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裏,大家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日子,知道什麽是國家?什麽是民族?隻要官府的稅賦還不太重,能活下去,管它是誰統治呢。我這樣來說明那個時候中國一般民眾,特別是偏遠農村民眾的國家概念,是不是可能更符合當時的現實?

  但是鬼子來了,他們搶我們的糧,殺我們的人,奸我們的姐妹,甚至剝奪我們的語言。正是在這殘酷的現實麵前,在血與火的拚殺中,我們最底層的老百姓,才被喚醒了國家的意識、民族的意識,才知道,這是我們的國,我們的家。外敵入侵,無論是生是死,為了子孫後代,我們都要保護祖宗之地。在我看來,這些想法再加上傳統文化,就是民族精神的形成過程。而《中國地》,寫的就是愚昧的農民如何覺醒,如何錘煉出國家概念、民族精神的過程。這就是《中國地》的主題,在我看來,這也就是它不同於一般抗日劇的地方。

  當拍完這部劇後,許多演員都對我說:“趙老師,我這個角色很好。”我曾經很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劇裏沒有小角色,所有的人,哪怕隻出現在一集戲裏的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獨特的形象、獨特的性格。”從創作之初,我就給自己定下一個很高的目標:我要把《中國地》當成彼時的中國來寫。所以,在《中國地》裏,才會出現三教九流:農民、官員、知識分子、妓女、土匪、漢奸、良知尚未泯滅的日本人……

  當然,我把對主題的全部理解,都寄托到了主人公趙老嘎身上。故事的開始部分,趙老嘎專橫、自私、短視。他所謂的中國地,隻是清風嶺巴掌大塊地,換句話說,清風嶺就是他的國,出了清風嶺,中國就是亡了他也不管。可在這38集14年的跨度裏,他在血與火裏慢慢成長,民族精神在慢慢發育,正如許多抗日戰士一樣,他在抗日的過程中知道了,清風嶺,隻是中國的一部分,沒有國,就沒有家。換句話說,正如我上麵所說,他有了國家的概念。

  演員李幼斌此前已經塑造了好幾個草莽英雄的形象,但我很自信地說,趙老嘎是和他此前塑造的所有的草莽英雄不一樣的。這個趙老嘎,比他此前所有的形象都更愚昧、更無知,成長得更艱難、走過的路也更長。可能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形象引起的爭議才更大。大家看慣了英雄,很難接受一個英雄怎麽會如此的野蠻、無知、粗魯、愚昧、不講理。可是我一直試圖在自己的作品中顛覆這種概念,我一次次地試圖用自己的作品證明,一個不完美的人,才是更符合真實的人性的、才是更具有美學價值的。在我看來,趙老嘎身上的所有缺點,是符合那時候一個“山大王”的特點的。他的缺點,也是他的血性的一部分。另外,因為他的起點是如此之低,他的成長過程才會比一般英雄更為艱難。

  這個問題又和我在藝術上的追求密切相關:作為一個創作者,是以取悅觀眾為目的,還是以塑造更具個性的藝術形象為己任?我可以把趙老嘎塑造得完美無暇,讓他成為成熟的民族精神、民族美德的代言人,然後狠狠地煽情,讓觀眾為他掬一捧同情的淚,取得超高的收視率。可是我總是對自己說:你這輩子不可能再幹別的了,你要以這個為生,你就要讓你寫出來的東西有價值,有意義。你不要去取悅觀眾,你要爭取去擊中他們,把你對曆史、對現實、對民族精神和國民性的理解如實地呈現出來,爭取引起他們的共鳴。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7-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5 回複 悄悄話 謝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