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求知生活

抒寫真情實感,回首如煙的青春歲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年求複再振元氣” -讀張景嶽的“中興論”(2)

(2009-12-10 09:44:30) 下一個
惜元複元:
     
《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人生在世,可“度百歲乃去”。可見當時己發現人的自然壽命在百餘歲。據《尚書·洪範》解釋,“一曰壽,百二十歲也。” 張景嶽在《中興論》中亦認定人之天年在百餘歲。 但是大多數人, 都不能盡其天年。其原因,中醫認為和後天失養、元氣受損有關。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恃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張景嶽繼承此說,並針對性地提出了惜元避害之法,他說:“酒殺可避,吾能不醉也;色殺可避,吾能不迷也;財殺可避,吾能不貪也;氣殺可避,吾能看破不認真也;功名之殺可避,吾能素其形藏也。”(《景嶽全書·傳忠錄·天年論》),張景嶽的這段話,表達了既正視人的生理需求,又要求有所節製的思想.,為處於社會激烈競爭前沿的中年人如何去惜元保元,步入健康的老年時期, 提供了正確的思路。

 若中年時期“元氣既損,貴在複之而己”(《中興論》)。中醫認為,元氣即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原動力。它由腎中精氣所化生,而腎中精氣則以父母之精,即“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水穀精氣,即“後天之精”以培育。而後天水穀之精氣者,它來源於脾胃。張氏指出,“人之自生至老者,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功,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人生者不小……”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景嶽全書·雜證·脾胃》)。由此可見,張氏所謂再振元氣,貴在匡複氣的實質,即是貴在保持真陰真陽的充盈和脾胃的健運。
      
 滋補精血: 

張景嶽說:“吾之所賴者,唯形耳,無形則無吾矣。”故“養生者,不可不養此形”;“善治病者,不可不先治此形,以為興複之基乎。雖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陰言,實惟精血二字,足以盡之。所以欲去外邪,非從精血不能利而達;欲固中氣,非從精血不能蓄而強;水中有真氣,火中有真液,不從精血何以使之升降;脾為五髒之根本,腎為五髒之化源,不從精血何以使之灌溉。”“然則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也……故凡欲治病者,必以形體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為先(《景嶽全書·傳忠錄·治形論》)。隻有精血和形體充盈,元氣亦才充盈,故張氏所謂中年求複,貴在匡複元氣的實質,又即是貴在保持精血和形體的充盈。   

是故治形的重點在於精血。 “則變化可以無方神用,自有莫測。然用此之法,無逾藥餌,而藥餌之最於此者,不過數味之間”(《治形論》)。張景嶽的一些主要補益方劑,如大樸元煎、左歸飲、地黃(醴)、三陰煎、兩儀膏、讚化血餘丹等,以及醫案中習用的與中年求複、再振元氣密切相關之方藥,其主要藥物確實也就是熟地、山茱萸、山藥、菟絲子、枸杞子、杜仲、人參、當歸等數味藥物。


其實張景嶽的中興延壽思想, 是體現了《內經》“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思想,同時也強調了人對自身壽命的主動性。對於我們常青壇的朋友們延緩衰老,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應當抓住時機,從現在起認真“求複”其元氣虧損和摒棄諸多不良習慣,以複元惜元,再振元氣,將一個健康體魄帶到夕陽紅的老年期,盡享天年。祝所有長青壇的朋友們健康長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龜苓膏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