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tillH2ORunDee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一年12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2,500萬年健康壽命的代價!

(2013-04-06 15:42:08) 下一個
 
 
紐約時報近日刊載文章,披露無視環境保護的經濟增長帶來的觸目驚心的
巨大代價-中國120萬人/年的汙染致死人數意味著,中國人口為汙染付出
的代價是2,500萬年的健康壽命。
 
文中提到,由於一些中國官員擔心對戶外空氣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進行統
計可能帶來政治風險,因此對一份2007年討論過早死亡的報告《中國汙
代價》進行刪減。該報告作者總結道,中國每年有
35萬到40萬人因戶外空
氣汙染過早死亡。
今年適逢“非典”後十年,多位專家呼籲,政府增加涉及公共健康信息的
透明度對於提高民眾的信任度極為重要。但總還是有那麽些“憂國憂民”
的人(包括所謂的“專家”)非要替老百姓“把關”,對可能帶來”政治
風險”的涉及民眾健康的信息要加上一層“過濾”,擔心引起“不必要的
恐慌”,盡管這種“過濾”對空氣中的PM2.5汙染毫無作用。朋友告知,
雖然《新京報》的網頁在<熱門網事>欄目中列出觸目驚心中國一年 120
人死於空氣
汙染”但紐約時報文章的連接被封閉了。“120萬人死於空
氣汙染”的數字不應該讓有知情權的人們認真考慮,馬上采取
自我防護措
施嗎?畢竟人人都在呼吸這種
PM2.5,無論它是細顆粒物或是“喂人民服霧”
 
 
中國一年12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
黃安偉 報道 20130402
 
 
今年1月的上海。研究者稱,2010年中國因汙染致死人數意味著損失了2500萬年健康壽命。Aly Song/Reuters
 
北京——一份有關全球主要致死原因的科研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有120萬人因戶外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幾乎占全球總數的40%
研究者稱,換句話來說,中國的汙染致死人數意味著,中國人口為汙染付出的代價是2500萬年的健康壽命。
這項分析所依據的數字首先由雄心勃勃的《2010年全球致病量研究》(2010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提出,這篇文章於去年12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上。文章的各位作者決定把各個國家的數據單獨提出來,並在國際會議上宣讀研究發現。上周日,中國的數據在北京的一次論壇上麵世。
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為該研究的發表提供幫助,該所副所長羅比特·奧基弗(Robert O’Keefe)稱,我們一直在編製印度及中國的國別數字,因為與地區數字相比,這些數字對國家領導人的影響更直接。該所的部分財政來源是美國環境保護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及全球汽車產業。
這些研究者所說的環境顆粒物汙染2010年中國第四大致命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飲食風險、高血壓及吸煙。空氣汙染是全球第七大危險,2010年有320萬人因此死亡。
印度也有一些汙染程度與中國相似的人口密集城市。該研究發現,與中國相比,印度2010年由室外空氣導致造成的過早死亡是62萬例。這被視作南亞第六普遍的致死因素。
該研究的主持者是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一個研究所,以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內的幾個夥伴院校及機構。
在一些中國官員看來,對戶外空氣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進行統計具有政治風險。據新聞報道,中國官員曾對一份討論過早死亡的2007年報告進行刪減。該報告名為《中國汙染代價》(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報告作者總結道,中國每年有35萬到40萬人因戶外空氣汙染過早死亡。該研究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中國環境保護總局合作完成。該局是環境保護部的前身。
關於空氣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還有其他一些估計數字。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各城市有130萬人因戶外空氣汙染過早死亡。
上月,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警告稱,2050年,城市空氣汙染將成為世界範圍內導致死亡的頭號環境因素,位列水汙染和公共衛生缺乏之前。該組織估計,每年可能有360萬人因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主要是在中國和印度。
在中國的城市裏,許多人認為空氣汙染已經到了無法遏製的程度,人們對此越來越憤怒。1月,華北各城市的空氣汙染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因此,盡管宣傳官員先前限製進行類似的討論,中國官方報紙還是就空氣汙染大幅加重(一些外國人稱其為空氣汙染大災變)刊登了頭版文章。2月,國務院宣布了推行新燃油標準的時間表,然而,眾所周知,為了節省成本,國有石油和電力公司一直在阻撓或漠視環保政策。
周四公布的一項研究稱,中國113個城市公開汙染信息的增長速度已經降低。實施這項研究的是總部位於北京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以及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這兩個機構表示,麵對當前嚴峻的大氣、水、土壤汙染形勢,必須盡快改變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零散、滯後、不完整、不易獲取的局麵。
在公開關鍵的空氣汙染數據方麵,中國官員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官方新聞報道稱,74個城市已被要求公布直徑2.5微米以下的微粒水平,這些微粒滲入人體組織的程度最深。多年來,中國官員一直在收集數據,但卻拒絕公布數據,直到中國民眾施加壓力為止。中國民眾發現,位於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每個小時都會測量汙染水平,並將測得的數據發布在Twitter@BeijingAir賬戶上。
上周,中國官方媒體的一篇新聞報道稱,2010年,中國的環境退化成本約為2300億美元(15389.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據稱,這一估算結果並不全麵。這個數據來自環保部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以人民幣計算相當於2004年的三倍。尚不清楚,在匯編這些數據的時候,該機構在多大程度上考慮了汙染導致的醫療保健和過早死亡成本。
黃安偉(Edward Wong)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翻譯:梁英、陳亦亭
中國必須麵對的真相:環境汙染與社會抗爭
麵對全球暖化與環境汙染的世紀挑戰,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用紀錄片《不願麵對的真相》點燃新一波的震撼彈。而由於過度開發,當前中國的環境生態已到了極危險的境地,不僅對國內民眾健康與社會穩定產生極大威脅,亦成為鄰國的夢魘,就此而言,中國汙染的「全球化」與治理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也是中國「必須麵對的真相」。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年3月於北京召開的一次有關環境汙染的會議上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汙染代價》(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的報告,令人驚訝的是,此份報告並非全文,而是在國家環保總局以及衛生部的壓力下所進行的調整,原因在於中共當局認為該報告的內容太過敏感,一旦公布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據報導,被刪除部分約占原報告的30%,其中揭露了中國每年約有75萬多人因環境汙染而過早死亡,其中包括空氣汙染每年導致大約394千人死亡,水汙染每年致使大約66千人死於嚴重腹瀉、胃癌、肝癌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造成的室內空氣汙染每年使大約30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
我們也發現,近年來因環境汙染所引起的上訪、抗爭行動事件持續增加。綜觀中國各類社會抗爭,由於麵對國家機器強力的鎮壓,多僅發生在農村或城市某一較小的特定區域,但就環境抗爭而言,諸多汙染所涉及的多是跨省、市、縣等行政區,也因此,環境抗爭也出現跨區域的現象,也增加治理難度。過去幾年,為糾正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經濟數據成長,各種「用綠色GDP代替傳統GDP」的呼聲不斷,2004年中國國家環保總局選擇10個省市開始進行「綠色GDP」的核算試點,目標是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建立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係框架,並將「綠色GDP」引入對官員的考核,然而,大多數試點的省市均表示2007年將不再繼續進行綠色GDP核算。畢竟,剔除了環境成本的GDP會令長期以來依靠單純的經濟指標「升官發財」的人處於難堪的境地。因此,在綠色與政績的博弈中,大家還是選擇了後者。
當前中國環境汙染與抗爭顯然與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背道而馳的。也因此,我們看到在剛結束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首度出現「生態文明」的觀點,從十二大到十五大,中共所強調的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則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就此而言,中共已將生態保護提到更高的關注層次。但就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以及地方政府的自利動機看來,我們對「生態文明」實在沒有太多樂觀的理由。
世行:中國每年75萬人因汙染早亡
2007-07-03 (www.ftchinese.com)
在北京幹預下,世界銀行(World Bank)中國汙染報告近三分之一的內容被刪除,因為中國方麵擔心該報告有關早亡的調查結果可能會引發社會不穩定
這份報告稱,中國每年約有75萬人早亡,主要死因是大城市的空氣汙染。該報告是世行花費數年時間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完成的。
世行顧問和中國官員表示,在報告草稿於去年完成時,中國國家環保總局(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和衛生部要求世行刪除報告中的早亡數據。
該研究團隊的顧問表示,中國有關部委曾向他們表示,這些信息過於敏感,其中包括內容詳盡的地圖,標出中國哪些地區的早亡現象最為嚴重。
這份研究報告的一位顧問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世行被告知,不能發表這些信息。這些內容過於敏感,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
世行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20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占了16個。
國家環保總局退休官員、曾協助中國研究團隊的過孝民表示,由於擔心研究方法不可靠,這篇中國汙染報告中的有些內容被刪除了。但他還表示,有關早亡的這些信息可能會引起人們的誤解
他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表示:我們沒有公布這些數據。我們不希望使這份報告過厚。
這份刪節過的報告——《中國汙染代價》(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迄今尚未正式發表,但在今年3月北京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公布了可從網上下載的版本。
這份報告刪除的內容是,該研究項目發現,中國城市嚴重的空氣汙染,正導致每年有35萬至40萬人早亡。但該研究團隊顧問表示,每年還有30萬人因室內空氣汙染早亡。但有關這一問題的討論在報告中幾乎沒有保留下來,因為這超出了發起此項研究的中國有關部委的容許範圍。
另外,還有6萬多人因水質較差患上嚴重腹瀉、胃癌、肝癌和膀胱癌而早亡,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
該研究項目的顧問表示,世行不情願地從這篇已發表的報告中刪除上述死亡數據。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和衛生部拒絕置評。世行表示,仍在就報告內容與中國政府進行討論。
一位發言人表示:“3月份會議發表的那份報告,沒有包括一些仍在討論之中的問題。她表示,報告結果將很快以係列論文形式發表。
譯者/何黎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2475
北京當局施壓 世界銀行中國汙染報告遭刪節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http://www.stnn.cc/china/200707/t20070703_568418.html

【星島網訊】在中國政府有關部委的壓力下,世界銀行在3月於北京召開的一次有關汙染的會議上發布了一份被悄悄大幅刪節的、有關中國汙染成本的裏程碑式報告。刪除部分約占原報告的30%,詳盡披露了每年因空氣和水汙染而早亡的人數。因為中國方麵擔心該報告有關早亡的調查結果可能會引發“社會不穩定”。

  中國每年75萬人因汙染早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所用的流行病學模型,該報告發現,中國每年約有75萬人因空氣汙染和水汙染而過早死亡。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和衛生部官員否決了公開發表該報告完整調查結果,而令他們最擔心的,可能是展示這些結果的地圖。該地圖詳盡顯示了死亡情況的地區分布,其中大多數集中在中國西北的產煤地區。

  但據該項研究的一位顧問介紹,中國官員告知世界銀行,這份報告的資訊不能公開發表,因為他們認為內容太過敏感,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

  近年來,中國因環境惡化而引發的地方抗議活動越來越多,通常針對的是汙染周邊農田或水源的工廠。但中國的態度似乎還是令世界銀行感到吃驚,尤其是鑒於環保總局及其行事高調的副局長潘嶽越來越多地通過曝光行動,來強製推動更嚴格的環境標準。

  在今年4月的一次演講中,潘嶽表示:“如果公眾不能獲取資訊,不能表達其擔憂,那他們將對政府失去信心。隨著流言的傳播,可能影響到社會穩定。”

  刪減報告的要求顯然讓世界銀行感到惱火。該報告表示,“讓公眾獲知現有的水、健康和環境資料至關重要”。在要求從書麵報告中刪除相關資料之後,衛生部發言人卻在會上的口頭陳述中包括了有關早亡的細節,這令外國研究者感到驚訝和困惑。

  目前尚不清楚衛生部官員是否在無意中透露了這些資訊。衛生部和環保總局均拒絕置評。

  此前中方對這個調研專案熱情較高。環保總局退休官員、曾參與協調該專案的過孝民表示,中國對汙染所造成的代價進行研究已有20年時間,但“缺乏方法”導致研究結果達不到標準。

  全球20個汙染最嚴重城市 中國占16個

  上述報告的調查結果並非全然悲觀。根據某些標準,近年中國一些城市的空氣質量已有所改善。但即便如此,中國城市仍在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列。世界銀行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20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占了16個。

  為了計算空氣汙染(人類最致命的殺手)程度,該報告使用了國際公認的方法--觀測顆粒物濃度,測量每立方米空氣中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濃度。

  隻有1%的中國城市居民生活在顆粒物濃度低於每立方米空氣40微克的城市中。而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上限是20微克。該報告稱,2003年,58%的中國城市居民暴露在顆粒物濃度高於100微克的環境中,“是美國年均水平的兩倍”。

  駐新西蘭的空氣汙染顧問加文?費希爾(Gavin Fisher)表示:“這已造成了巨大的代價。”費希爾曾在華工作。“大多數發達國家將在未來數年內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但中國還需要幾十年時間才有望做到這一點。”

  國家環保總局退休官員曾協助中國研究團隊的過孝民表示,由於擔心研究方法不可靠,這篇中國汙染報告中的有些內容被刪除了。但他還表示,有關早亡的這些資訊“可能會引起人們的誤解”。

  他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表示:“我們沒有公布這些資料。我們不希望使這份報告過厚。”這份刪節過的報告--《中國汙染代價》(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迄今尚未正式發表,但在今年3月北京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公布了可從網上下載的版本。
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 Economic Estimates of Physical Damages
This multi-year, multi-sector study estimates the physical and economic cost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s reflected in the
  • -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 burden,
  • - pollution-exacerbated water scarcity,
  • - wastewater irrigation,
  • - loss of fisheries,
  • - loss of crops, and
  • - material damage.
Building upon willingness-to-pay surveys for reducing health risks from pollution among households in Shanghai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health costs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mount to about 4.3 percent of its GDP. By adding the non-health impacts of pollution, which are estimated to be about 1.5 percent of GDP, the total cost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is about 5.8 percent of GDP.
The burden of both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is not distributed evenly across the country. For example, China’s poor are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burden and only six provinces bear 50 percent of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in the country.
Download the full report下載(5.8MB, pdf )
 
Permanent URL for this page: http://go.worldbank.org/FFCJVBTP4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qiu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我是一元黨的評論:
至少那是你的個人選擇,和吸毒氣不一樣。
我是一元黨 回複 悄悄話 高考製度也至少讓我短命3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