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tillH2ORunDee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兩名中國女士,金晶, 王千源,的命運有什麽共同點嗎? (圖)

(2008-04-23 17:37:57) 下一個


 

1:金晶:誰也搶不走我的火炬

2:Grace Wang tried to talk to Chinesedemonstrators at a pro-Tibetan rally at Duke last week. ZacharyTracer/The Duke Chronicle

在中國受過小學以上教育的人都會知道,在中國的曆史上,有許多時期,因為一句話或一件事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辛亥革命以前,一句話(甚至一個字,如清朝的文字獄)可以導致滿門抄斬,禍及九族。辛亥革命至1949 年,無論是那個黨 (共產黨或國民黨)也都有因一句話,一件事,而累及家人的。自1949 年後,至少是到文化大革命時,這種情況仍無改變。我們對這種在中國有效的“公式”都不陌生,人民=國家=政府/執政黨=政府/執政黨領導人,愛國就是愛人民/國家/政府/執政黨/政府/執政黨領導人,愛國就是對政府/執政黨倡導的言行堅信不疑,身體力行,不容任何人質疑,否則,就是不愛人民/國家/政府/執政黨/政府/執政黨領導人,就應受懲罰,全黨,全國,全軍共誅之。反右時的情景隻在文學作品中見到,而文革中,因為言論被鬥爭,遊街,夫妻反目,子女與父母脫離關係,上至國家主席,下至一般人,則親眼所見,世人所見。

恐怕如今的中國父母,第一件事還是教育孩子,知道什麽話可以說,什麽話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判斷愛國不愛國相對容易,那時中國沒有外國資本家開的商店,銀行,學校,工廠。所有企事業都是公有製。現在不一樣了,所以對愛國的觀念也不一樣了。今天聽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報導,幾天前金晶還是勇敢保護奧運火炬的愛國英雄,如今突然成了“traitor”,甚至有更加“colorful ”的名字,因為她不讚成抵製法國連鎖店家樂福,原因是,“在那裏工做的都是中國人”。好像新華社與外交部發言人從上個周末起,也都是這種不讚成的觀點。如果這是政府的立場的話,那麽這回是誰不愛國呢?

實際上,政府從默許/鼓勵公眾向外國政府示威遊行,繼而轉為禁止這種示威遊行的做法,在近年來是有先例的,如,1999 年在美國誤炸了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對美國政府的示威,2005年因日本教科書對侵華戰爭中罪行的美化事件對日本政府的示威。公眾需要密切注意掌握時機,否則,愛國就轉化成了,不必再說了吧。

如果這些都還不足為怪的話,在21 世紀的今天,肯定不會有人想到,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女學生,在美國大學裏做的一件為美國的學生和校方認可(如果不是鼓勵的話)的事情,不但會導致她本人在美國的校園裏受到中國同學的辱罵,在網上受到人身攻擊,侮辱,恫嚇,甚至致使她在中國青島的父母因受到恐嚇而躲藏起來,這絕對是世界的首創。起因隻是因為她的“不愛國”的舉動,希望在杜克大學校園內“示威/反示威”的十幾名美國人和400 多中國人能對話,而不是對抗。

一直以為,文革是我們這一代人經曆的惡夢,文革以後出生的人很幸運,沒有受到這種“教育”和折磨。看來,這種想法錯了,被至少是一部分“杜克中國人” (杜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網上的稱呼)的行為證明錯了, 被稱金晶是 traitor 的人的行為證明錯了。

在美國的學校裏,不說美國學生如何,隻說中國人,見過來自台灣的學生為“保釣運動”,為台灣的政治地位,為89 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為總統選舉,舉行的各種活動,從未見到過有類似的衝突。來自大陸的中國人,為89 年天安門民主運動舉行的示威遊行,是在美國曆史上,中國人組織與參與的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也不記得有任何類似的衝突的報導。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在有“南方哈佛”之稱的杜克大學校園裏會發生這種令人震驚,歎息,悲傷,甚至憤怒的反民主,反言論自由的事情呢。

是人生多變,還是世事多變,使這兩個無辜的女士,在短短的時間裏,經曆如此不堪忍受的,來自自己同胞的待遇? 借用一句古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