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為什麽要去維加斯 - 筆觸印象

(2024-06-10 19:58:59) 下一個

從拉斯維加斯回來已有一個月了。忙著參加已定的網球比賽,又想什麽時候留些西行遊記的文字。空時在IPAD上整理了幾百張照片,IPHONE的圖像質量相當出色,好過我前十年購買的NIKON D750。翻閱照片,觸景生情,終於能坐下來寫了。

年中,太太總在提醒我,秋天是不是應該出遊一場?  7月中,我有了一個到猶他和加州國家公園旅遊的大致方向。

怎麽遊?在哪裏落腳?每周我都會抽幾個小時做HOME WORK。在電子地圖上測量了四個在猶他的國家公園,羚羊穀、馬蹄灣、布萊斯與錫安,和一個在加州的國家公園,優勝美地。顯然維加斯比鹽湖城更具多重文化美食旅遊的條件,在距離上也處於較為合適的位置,往東走和往西走都很方便。

7月下旬定了10月中的機票。10天的計劃也慢慢地變得充實起來了,中間除了3天去優勝美地,其他時間都住在維加斯。我們雖然不喜賭博,但維加斯頂流的秀是一定要看的。1993年來美後已去過拉斯維加斯三次,這可能是我們旅遊史上重複去過次數最多的一個城市。

八十年代中,我還在國家某重點大學教建築時,一本【向拉斯維加斯學習】的暢銷書吸引了我。那是1968年耶魯大學建築研究生羅伯特·文丘裏與他的妻子丹尼斯·布朗前往拉斯維加斯研究其城市形態後的寫的論文,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在1972年出版。

書中,拉斯維加斯被認為是一個“賭城大道”(The Strip)的產物,沿途有各種賭場、酒店、停車場、教堂和酒吧的獨特立麵造型。研究小組研究了這座城市的各種要素和風格,包括,建築、道路、綠化帶、照明、商業招牌、標識圖形甚至垃圾箱等的象征意義。

上世紀二十年現代主義運動興起之前,幾乎所有建築都使用不同風格的裝飾來傳達視覺意義。後來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稱霸全球,杜絕了所有裝飾,僅依靠結構或材質元素來傳達建築意義,現代主義建築因此變得沉悶而單調、過於簡樸、拘謹及缺乏多樣性。

該書出版以前,建築界同行們基本是不討論拉斯維加斯這個城市的,因為它太沒品位了,完全在文脈語境以外!此書一出,圈裏的中年抑鬱建築師紛紛起來革命,又是回應,又是注解,作者遂成後現代之父。盡管飽受爭議,但它仍是一本一夜成名的經典之作。文丘裏主張用曆史建築因素和美國的通俗文化來賦予現代建築以審美性和娛樂性,進一步強調了後現代主義戲謔的成分,和對美國通俗文化寬容的新態度。

2005年聖誕節前。在來美十二年後,我第一次踏上了維加斯的賭城大道,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來了。

賭城大道(The Strip)是美國內華達州克拉克郡內南拉斯維加斯大道上長約4.2英裏(6.8公裏)的一個路段。眾多世界上最大的飯店、賭場和度假村坐落於賭城大道兩旁,這些飯店總計提供超過62,000間客房,每年接待幾千萬來自世界的各地的遊客。賭城大道最顯著的特色之一是有著許多巨大和戲劇化的建築,讓賭城大道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旅遊景點之一,別稱世界娛樂之都。2022年全年從世界各地到維加斯旅遊的遊客達到5,500萬,該年全世界遊客為拉斯維加斯的經濟貢獻了近450億美元。

世界酒店業將擁有三千間客房以上的酒店考慮為超大型酒店。凱撒宮(Caesars Palace) 酒店是1966年8月開始營業並繼續擴建的,這是擁有數座仿羅馬皇宮的高層建築群,大量的仿羅馬式雕塑、拱、柱錯落其間,共有3, 960 間客房,另有一個麵積達300, 000平方英尺(28,000平方米)的會展中心,是賭城第一座超大型酒店和賭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66年8月太平洋對岸的中國,文革如火如荼,全國造反、百業凋敝、民生貧弱。而美國和世界的平民則漫步在羅馬宮殿式的宏大空間內,享受著歌舞升平、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的富足生活。

從此以後,各種風格迥異,美輪美奐的超大型酒店和賭場建築先後拔地而起。如威尼斯風格的威尼斯人酒店(The Venetian Resort Las Vegas)、有巴黎和艾弗爾鐵塔風格的巴黎酒店(Paris Las Vegas)、靈感取自意大利貝拉吉奧的百樂宮酒店(Bellagio Las Vegas)、紐約城市風格的紐約酒店(New York-New York Hotel & Casino)和埃及金字塔造型的盧克索酒店(Luxor Las Vegas)以及具有當帶建築風格的永利拉斯維加斯(Wynn Las Vegas)、亞利亞酒店(ARIA Las Vegas)和拉斯維加斯大都會酒店(The Cosmopolitan of Las Vegas)等等。

文丘裏等在68年就感受到的拉斯維加斯風格和現在相比,謂小巫見大巫也。當代拉斯維加斯旅遊美食娛樂文化的意義是將從前隻有王公貴族和名流富豪們享受的奢華生活拉近到平民也能夠體驗的層麵上。

雖然博彩業是拉斯維加斯的支柱產業,但遊客大可忽略賭博而去享受看秀、美食和其他非賭博娛樂活動。拉斯維加斯博彩業的蓬勃,拉動起了當地娛樂事業的發展,各國著名的歌舞團體及世界知名影星和歌星都以能登上拉斯維加斯的華麗大舞台而感到自豪,更因此吸引了大批遊客進場欣賞各式演出。這也是我為什麽第四次去拉斯維加斯的原因之一。

拉斯維加斯的超大型酒店和賭場內都建有豪華的劇場,每年有上百個駐場秀在各個劇場上演。前三次維加斯之行主要是到處瀏覽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和室內空間。隻看了兩場秀。

如,巴利酒店的【禧年】(Jubilee)。是維加斯百老匯舞蹈劇的招牌,由幾十位從1米75到1米85裸露上身的年輕女舞者表演。美人豔舞,玉腿生風、白胴耀目,十八歲以下禁止入場。該劇於今年2 月 11 日結束了 35 年的演出。

又,永利拉斯維加斯酒店的【夢想】(Le Reve),一段如夢境般的愛情故事。由著名的加拿大太陽劇團出演,融合了水、火、遊泳、舞蹈、雜技、音樂和極為壯觀的舞台效果。該表演在獨特的圓形水上劇場中進行, 遊泳池容量超過 100 萬加侖,最深處達 27 英尺。表演者飛升至距水麵 80 多英尺的高度,在雲煙繚繞的空中,以花式動作跳入水中,然後出水進行令人炫目的表演。在這個以圓形水上舞台為中心的圓形劇場中,沒有座位距離舞台超過 42 英尺,永利集團為建這個劇場花費了一億多美元。可惜在過去 15 年舉辦了 6,000 多場演出後,“Le Reve” 於2020年5月底永遠停演了。但【夢想】秀的如夢如幻、激情柔美和審美的視覺衝擊力讓我無法忘卻。

巧了,在我訂票之際,威尼斯人酒店的沉浸式球形體驗場館已建成,這座造價23億美元的“大球” 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球形建築物。球體館共有九層觀眾席, 18,600個座位,每個座位都配備高速網路連接,其中10,000個座位會隨影片劇情而產生不同強度的震動;16萬4000組揚聲器係統采用聲學波束成形技術,重建傳統音響係統無法媲美的高保立體聲場,為聽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音頻體驗,另外還使用包括氣味和風等4D特效來展現虛擬場景。

從今年十月初開始放映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的【來自地球的明信片】(Postcard from Earth)。這是第一部在超級宏大、身臨其境的新空間中放映的多感官沉浸式電影。擁有世界上最大且清析度最高的LED屏幕,影片中廣闊的天空一直延伸並超過觀眾席的樓層從而布滿 366 英尺高的穹窿頂,18K高分辨率拍攝的影片讓觀眾身處影片之中,至始至終充滿驚喜和振奮。

到達維加斯的第一天晚上。離影片放映還有45分鍾,我們開車前往“大球”。穀歌地圖顯示車距為15分鍾,沒想到上了賭城大道後,每個街口都有紅綠燈。我以為每次紅轉綠最多兩分鍾,但賭城的交通燈係統給我上了一課,每次紅轉綠平均5分鍾。

等我開進威尼斯人酒店停車場時,已近晚上9:20。還有十分鍾就要開映,從停車場出來穿過迷宮式的大賭場,不停問路,才找到了通向“大球”的專用通道。上了大街,朝著“大球”變換的LED球立麵方向疾走,開映時間已過,我們終於趕到“大球”的西大門。玻璃門裏沒有燈光,我拉門,門上了鎖。急啊!這時有一群觀眾經過,他們說進口在東大門。

到了東大門,環繞十幾圈的觀眾井然有序,毫無急躁之意,工作人員在旁讓大家準備好電子票。我看了手機,已是9:50,而開映時間是9:30,心想,完了,隻能看半場了。進場後,來不及去和神奇的機器人打招呼,趕緊登上自動扶梯,又拿出手機不斷拍內景,三部自動扶梯乘完後,到了第四層,進入406區,台上白色屏幕上淡淡的抽象色彩在閃動。“沒開始?”我問了領票員,“還有很多觀眾未進場,要等他們。”他說。等我們坐下環望四周,真大啊!9層觀眾席, 18,000座位,把高366英尺,寬516英尺的球體空間撐得滿滿當當,甚是壯觀!

等到10:30,巨片【來自地球的明信片】終於開映。從第一分鍾起,大場景,大氣勢,撲麵而來!世界上最大360°的16K畫麵將觀眾包容其中,視覺衝擊一波又一波,讓人興奮又大呼過癮!一個小時的等待,50分鍾的影片。這部 4D 電影具 270 度的觀看體驗、氣候控製、搖動座椅和氣味,營造出一個沉浸式環境,講述地球上的生命故事。達倫讓所有觀眾身臨其境,沉浸在【來自地球的明信片】的煌煌影像中。

隨影片情節震動的座椅,聲學波束成形的超級音響,完美多感官的當代科技,我的多巴胺和內啡肽此起彼伏。一個講述地球自然美和被汙染及如何麵對的宏大敘事巨片,在全體觀眾的歡呼聲和掌聲中結束,聲浪翻滾、回旋、上升,響徹“大球”內的穹窿。

我對魔術一直有著時有時無的興趣。曾經跟蹤美國也許是世界上最著名魔術師中的兩位,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和克裏斯·安吉爾(Criss Angel)。這兩位都在拉斯維加斯駐場表演,我早早在網上定了他們演出的票子。

前幾年我在油管上碰巧看到了克裏斯·安吉爾的幾部視頻,很博眼球。紐約一公園,某日中午,克裏斯讓兩位參演者躺在左右兩個長椅上,他先將女的身體從大腿根部分成兩半,再將男的身體同樣分成兩半,接著互換。然後將下半身穿著男人褲子的女人扶了起來,再將下半身穿了女人裙子的男人扶了起來,兩位被互換了下半身的參演者和周圍觀眾大聲尖叫,場麵驚悚。還有一部,在一個很大的酒吧內,有幾十位消費者。克裏斯隨機的讓十幾位消費者用各種姿勢懸浮起來,並請觀眾在他們的身下檢測有沒有機關,還讓有的懸浮者上下翻滾,證明他們沒有被看不見的繩索吊著,令人叫絕。

克裏斯的秀每天隻演一場,開場前,兩個帶著發光麵具的人環繞全場,警告,不許拍照或錄像,一旦發現,立刻驅逐。那天座無虛席,百分之九十都是年輕觀眾。克裏斯在狂勁的音樂中不斷登場和下場,到底比大衛年輕多了,激情也奔放。印象比較深的兩個節目,在四個女觀眾的圍觀下,將一位女觀眾的手機變進裝滿威士忌酒的酒瓶裏去了,而酒瓶完好。最後一個節目,他從十六英尺高的梯子上,由垂直走下與地麵平行,懸浮,然後身體水平走到地麵,看不出有什麽機關。

大家也許還記得,讓紐約自由女神像消失、漂浮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穿越中國萬裏長城的魔術吧。當時我都看了電視直播,好奇並感到不可思議!見見魔術師成了我的一個想法。結果在大衛·科波菲爾 的魔術秀上我近距離地見到大衛。

我們的位子在第5排中的一個四人桌後,視距和視野非常好。有一個大變活人的節目,他的助理們在我們座前的走廊上搭了簡易的台,大約有兩尺半高,大衛走上了簡易台,離我隻有一米遠。聚光燈打在他臉上,大衛老了不少,畢竟67歲了,頭發大概是染過了,與臉相比黑白分明。他變出了星球大戰的主角尤達YODA,燈光突然滅了兩秒,大衛已經站回在舞台上,抱著尤達,露出了他經典的笑容。

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在眾目睽睽下變出了人,又在十幾個觀眾的包圍下變出了汽車,等等。和他的讓紐約自由女神像憑空消失、飛行漂浮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穿越中國萬裏長城的魔術相比,小菜一碟。但劇場滿座,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從80年代早期起,大衛四十年如一日在米高梅大酒店劇場演出,每天演兩場,每場一個半小時。周末節假日甚至會每天演四場,蠻拚的。當然他的票價不便宜,加上電視秀,他年收入達7,000萬美元,福布斯估計他的淨資產在20億美元以上。

【O】秀(Show)一直是太陽劇團的重頭戲,在拉斯維加斯演出了二十四年。我們雖去過賭城三次,但都與【O】秀錯過。

位於百樂宮的【O】秀劇院也體現了酒店本身的優雅氣質,進入劇場的淺灰綠前廳兩側排放著不同的人體雕塑,明碼標價,有羅丹之風。在小賣部,我買了一份大杯可樂,18刀,百樂宮的價。

劇場設計采用典型的歐洲歌劇院造型,舞台上的幕布是紫紅色的,確實傳統。【O】秀劇院可容納 1,806 名觀眾,包括分層樂隊席、樓廳座位和兩層的側廊。我們坐在中場的中間座位上,環視劇場,已滿坐。

【O】劇 是部經典之作,太陽劇團呈現了一場魔幻主義的靈動之舞。我最難忘的【夢想】秀也是太陽劇團的輝煌之作,今天我想看看兩部秀到底有什麽不同?

【O”】劇節目開始前,兩個小醜在觀眾席周圍的走道上逗鬧,和觀眾展開互動調動情緒。隨後,一群穿著古代歐洲貴族服裝的人也來到走廊上,押走了一個觀眾(其實是個演員)。“觀眾”作出不情願狀,被推上了舞台,接著,一個鬼臉從紅色大幕後探出腦袋,叫“觀眾”宣讀一張紙條。他磕磕絆絆地讀了在演出中不能拍照、攝像的紙條後,一聲巨響,“觀眾”便被從天而降的繩索吊上舞台上空並消失,演出開始了。

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水中、空中、地麵的肌體交錯,藝術和布景結合的浪漫空間。【O】劇裏,一會是水,有高空跳水或者水中芭蕾,一會舞台平麵上升,瞬間變成一塊可以表演的廣場。隨著舞台背景變換,或古代,或非洲,亦或現代都市生活。巨大的道具也在變化,一會船開進舞台,一會秋千搖蕩,一會變成淩空於舞台上方的“太陽船”!該劇是集體育(遊泳、跳水、高低杠、體操、雜技)、藝術(舞台設計、音樂、服裝、燈光)和科技(聲光電、道具)的完美結合體。導演把它所有要素巧妙地用現代手法進行了精心包裝,竭力想吸引觀眾的眼球。

沒看過【夢想】秀的觀眾也許會感到滿足。但【夢想】劇院前低後高的圓形劇場,最後排觀眾席離舞台不超過42英尺,整體設計非常舒適。暗藍色的由下往上打出的泛光,水麵上的薄霧,其他角度來的側光,忽隱忽現,若即若離,朦朧且富有詩意。演員在360°水上舞台的激情、驚險,眼花繚亂的表演,同樣以360°圍繞的觀眾席讓觀眾進入了沉浸式的體驗。劇終,觀眾席上空開放出巨型、奇異而美麗的花,在豐富暖色調的煙雲中,幻似天堂盛景。這是傳統歐洲歌劇院式的【O】劇院無法相比的。

令我不解的是,從各方麵來講明顯優於【O】秀的【夢想】秀因新冠大流行被永遠取消了,而太陽劇院還有其他五場秀仍然在維加斯上演。

舉世聞名的太陽劇團員工平均年齡為 32 歲。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澳大利亞、白俄羅斯、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古巴、法國、德國、英國、日本、墨西哥、蒙古、 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西班牙、荷蘭、烏克蘭和美國。太陽劇團演員的平均年薪約為 18 萬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 138%。怪不得我們中場座位的票一百七十二刀一張。

秀看完了,該去計劃中位於加州和猶他州的五個國家公園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