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劉二安:倒時差

(2017-09-03 08:26:03) 下一個


倒時差

乘坐美聯航班機,北京時間12月27日下午6:25起飛,正點抵達華盛頓是美國東部時間12月27日晚上9:50,接著再轉機去亞特蘭大,意味著我們將要度過十多個小時漫長的夜晚,意味著時差已開始顛覆我的生活節奏,意味著我將麵臨倒時差才能適應新的環境。空中的漫漫長夜,難以入睡,愛謎的痼疾,驅使我以燈謎來排遣。
首先想到了行前剛剛編輯出版的《旅美謎話》中,兩位旅美華人謎友不約而同的兩條謎:

大家一來就派活(旅行用語,蝦須)倒時差/王  靜
欲得周郎顧(旅行用語)調時差/蔡贇昀

王靜依蝦須格,將“倒時差”首字“倒”拆開,解讀為:人到時/差,再將差別的“差”(cha)讀作差遣的“差”(chai),人一到之時即被差遣去幹活,很幹脆,很現實,也很好理解。
而蔡贇昀另辟蹊徑,將“倒時差”換作另一種說法“調時差”,雖僅一字之差,“調”字卻豐富了燈謎的情調。謎麵出自唐詩人李端《聽箏》:“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三國時周瑜善音律,即使很細微的錯處也能聽出。陪宴撫琴的歌女們為了能讓周瑜看自己一眼,就故意彈錯。兩個地區地方時之間的差別稱作為時差。人的生物鍾有一定自身調能力,短時間時差在生理上並不會反應出來,最具有挑戰的時差是12個小時!從中國到了美國,真正是晝夜顛倒,作者是旅美華人,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或許在某次調整時差時,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竟然想到三國時期這段美好的故事,於是一邊吟詠唐詩,一邊觸景生情,“調時差”也就躍然紙上了!“調整”的“調”(tiáo),被調整為“曲調”的“調”(diào),“差”由“差錯”別解為“差別”,一個“時”字,雖仍含有“時間”之意,但卻須別解為“時常”,以啟動下句的“時時”,進而活靈活現地將“時時誤拂弦”濃縮其中,讓我們以現代人的跨國生活經曆,去詮釋唐詩人聽箏的意境。
理解至此,由時差帶來的煩惱隨之消失殆盡,作謎的欲望油然而生,我靠著座椅,閉上眼睛,腦海裏“倒時差”三個字一個一個翻騰,有了思路,便立即記在手機的備忘錄裏——

下台之際被派遣(旅行用語)倒時差
推翻之後出了錯(旅行用語)倒時差
摔了跟頭想短處(旅行用語)倒時差
星移鬥轉大不同(旅行用語)倒時差
車向後行偏了向(旅行用語)倒時差
旁人來日方知誤(旅行用語)倒時差
隻缺鼓上蚤沒有躺下(旅行用語,卷簾)倒時差

“下台”“推翻”“摔跟頭”均可歸結為“倒”;倒,還有對調、轉移、更換、改換釋義,“星移鬥轉”指季節或時間的變化,故以之扣時間的倒換變化;“車向後行”是倒車。“差”的多音多義,這裏分別將差別之“差”謬解為差遣、差錯、誤差、偏差和短缺、不同的“差”,都是會意成謎。又從“倒時”想到比“到時”多了立人旁,想到“旁人”的詞意:除自己或某人、某些人之外的其它的人、另外的人或旁邊的人,於是,“旁人”(不是旁邊的人,而是立人旁)“到時”(來到之日)便可以組合“倒時”了。“時”作為姓氏,最為人熟知的是《水滸》中的鼓上蚤時遷,卷簾後的“時”可視為時遷,倒,即躺下、躺倒。這幾則謎或許都較平淡,但“水平”很高,作於萬米高空上,思路跳躍,跨過日期變更線,權以此紀行。
乘坐飛機到國外旅行時,由於時差的變化,會引起人體內生物鍾混亂,使人感到眩暈。醫學上稱之為“時差綜合症”。我以此為謎底:

運氣不好總患病(病症)時差綜合症

願同機的各位都有好時運,都能及時倒過時差,遠離時差綜合症。
思緒聯翩,聯想到我看到過的謎作中,“時差”與“倒時差”還有種種有趣的奇妙的反映。

卻依然流行派遣(出國煩惱事)倒不過時差/羅文鋒
還算流行,但未夠好(回國鬱悶事)倒不過時差了/幻  影
曾經至此,卻也準點(剛回國之狀態,卷簾)時差沒倒過來/黃冬妮
貨還未脫手,逾期會變質(國足輸球借口)沒有倒過時差/蔡振亮
從來未曾喝醉,此刻狀態不好(國足輸球借口)沒倒過時差/黃宜耀

以上均是所謂的“造底謎”,謎底有隨意性而不是規範的詞語,但作為燈謎欣賞,描述出國回國的狀態與心情,譏諷國足,卻也很別致,頗耐人尋味。尤其在“倒時差”三字間加一“過”字,並與“時”連讀為“過時”,反扣“流行”,正扣“逾期”,令人耳目一新。“時差”卷簾讀為“差時”後,意義也大相徑庭。

就那侏儒常出錯(地理用語)一個小時時差/張泳宜
獨妾常有誤(天文學用語)一個小時時差/趙首成
身材太矮瘦,處處不如人(天文學用語)一個小時時差/嵐隱謎人
立地太歲常處劣勢(地理用語,調首)二小時時差/徐錦忠
就一兩個孩子成績經常不好(旅遊用語)有三小時時差/rick

兩個地區地方時之間的差別稱作為時差。按照此定義,從地域看是地理詞語,從時間看也是天文詞語,因此出現了同一謎底,不同人標成不同的謎目。上述謎例,還都將“時差”冠以數量“一二三”和時間“小時”,與“時差”連讀為“時時”,對應“常、經常、處處”,而被拆開的“小”,則分別扣合侏儒、身材矮小、妾及孩子,都很貼切。“立地太歲”是梁山好漢阮小二的綽號,“二小時時差”經掉首格改造成“小二時時差”,恰好將阮小二之名嵌入謎底之中,妙哉!

欠三缺四憶童年(電影)時差七小時/虎  影
此刻活閻羅,派來鼓上蚤(電影,卷簾)時差七小時/青鬆老人
間或活閻羅,支使鼓上蚤(電影,卷簾)時差七小時/徐衛鋒
鼓上蚤與活閻羅隻來了後者(電影,卷簾)時差七小時/伍耿懷
當下活閻羅便誤會了鼓上蚤(電影,卷簾)時差七小時/佚  名
那些天,活閻羅尚不及鼓上蚤(電影,卷簾)時差七小時/陳繼耿

《時差7小時》是一部由大陸電影公司於2004年發行的電影。故事講述主角單身赴英國留學的親身經曆。因電影受到深圳市政府組織學生前往影院觀看,曾引發媒體爭議,也曾引發了謎人爭相作謎。虎影以“欠三缺四”來坐實“時差”之“七”。多位燈謎作者注意到了片名中含有兩位梁山好漢,阮小七,綽號“活閻羅”,時遷,綽號“鼓上蚤”,便紛紛以卷簾格“時小七差時”著筆,“時”實時遷,倒讀後的“小七”,豈不是阮小七?“差”分別扣合“派來、支使、誤、不及”,異曲而同工。

偶爾又犯老毛病(王傑歌曲二)還有、時差/李創龍
放鬆才能不出錯(鄭秀文歌曲二)緊張、時差/王立忠

“時差”還受到樂壇青睞,眾多歌曲以此來命名,除了謎例引用的王傑、鄭秀文,還有陳羽凡、李聖傑、李克勤、張信哲、鄭國鋒、PUZ、崔博源等歌手,都演唱過同名《時差》的歌曲。《時差》作為歌名入謎,往往連綴其它歌名集錦、頓讀而成。上述謎例即頓讀為:還有時/差、緊張時/差,“偶爾”正扣“有時”,“放鬆”反扣“緊張”,讓我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還能品味燈謎的妙趣,快哉!

附記:前些年女兒回國後,常常好多天才能倒過時差,我雖曾去過日本、新加坡,但未出亞洲,沒有感到明顯的時差,前年首次來美,開始也還覺得沒什麽關係,誰知幾天下來,便深深體驗到了時差的困擾,對時差加深了印象,因此便有了閑情逸致,用燈謎來記錄時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