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習書旖: 給胡發雲的一封信

(2009-12-08 15:58:40) 下一個
胡發雲先生是我父親的朋友,他妻子生前曾與我父共過事,在國內時我也曾去過他家看望。零六年我在網上讀到他的小說《如焉》,不能自已。他堪稱當代作家中的思想家,是為數不多的敢說真話的中國作家之一,為人又極真誠、隨和,是我最為敬仰的當代中國作家。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真是不假。《如焉》雖是他三個月寫下的率性之作,卻深富思想內涵,曾引發國內文學界與思想界一番大討論。他雖然不作“討好文章”,但其許多作品如《老海失蹤》等都得過國內大獎。
在胡發雲來訪亞特蘭大之際,我把三年前與他交換的兩封信翻了出來(我的信可算《如焉》的簡短讀後感),日前我與胡通話,他也說重讀舊信,別有興味。現依玲玲姐建議,把信發到筆會博客上,與更多朋友分享。


********************************************
胡叔叔:您好!

我想,《如焉》發表以來,您得到的各方麵的讚譽和好評一定很多很多,絕不缺少一個普通海外讀者的反饋;我也不知道這封信能不能寄到您手中(翻箱倒櫃才找出您幾年前給我的郵箱地址)。可是,讀完您的大作,激動的心情久難平複,促使我不能不寫點什麽向您表達深切的敬意和感激!

近兩年,我一直在補從前在國內無暇讀小說落下的“功課”(一半也是因久居海外,對母語的思念),從賈平凹、池莉,到王小波、餘華、白先勇……可是,沒有哪一部小說給我帶來過這樣強烈的心靈的震撼,引發這麽多的共鳴。心中的感慨,千頭萬緒,真不知從何說起。

這部小說值得稱道的元素實在太多。通篇節奏緊湊、語言精煉,您對文字把玩得準確、傳神,一個個人物如聞如見,作品緊扣時代脈搏,信息量極為豐富,思想內涵深刻,又處處閃爍著生活的情趣和對人生的感悟……這樣一部著作,隻三個月一氣嗬成,足可見您平時積累、沉澱之深。而尤其讓我肅然起敬的,是您表現在作品背後的戰士姿態,和大多當代作家缺乏的責任感。這樣的作品顯然是不討好的,可是您又把深刻的思考敘述得一點都不枯燥,這樣好看。

讀的過程,我一路哭哭笑笑,為中國的知識分子而哭,為我們多災多難的民族而哭,也為您哭!除了上次的短暫造訪,我是通過您的散文、小說和爸爸的隻言片語認識您和李阿姨的。我很喜歡您的作品,也欣賞您的品性。在網上一發現這篇小說,我就打電話告訴爸爸,才得知李阿姨已過世兩年,一算時間是在您完稿大半年後。當我讀到小說裏主人公竟也喪偶,心裏便覺淒然;讀畢後記,更是淚如雨下。但是我又想,人生雖然無常,你們擁有這樣一段靈犀相通、刻骨銘心的感情也是不枉此生了。而李阿姨九泉下有知,看到《如焉》不但終於發表,還引起如此大反響,一定也很欣慰!

我讀完小說,馬上隆重推薦給我在這邊所有的中國朋友。我知道,他們一定也會喜歡。在我看來,無論是否愛好文學,當代中國人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本書。我們在海外,雖然也時常會關注國內的情況,可畢竟隻是一知半解。而大多海外華人,更是忙於生計、家庭或是享受生活,充實得似乎沒有閑暇、也沒有必要去真正關心地球另一麵被我們稱作“根”的地方,更談不上深入的思考。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我喜愛文字,雖然不能以此為主業,在海外的忙碌生活中,一直斷斷續續作一些生活筆記,有時也在當地報紙發表一點散文、隨感。可能是受以前國內教育的“反作用”,我一向厭惡文學與政治有所關聯,尤其反感所謂“主旋律”的命題文藝作品;但也知道真正有份量的作品,又一定是不能脫離政治和曆史大背景的。許多作家筆下反映當代中國的作品雖然也寫人民疾苦、官場黑暗,但大多浮於表麵,缺乏根源上的思考;而有些作品又過於偏激。直到讀了《如焉》,我才驚覺: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而文學對於當代中國社會是能夠、而且也是應當起到重要作用的。我想,不管是不是人人都希望看到,若幹年後,中國的當代文學史上一定有它的一席之位。這也提醒我自省:從事文字活動,不能脫離對當代中國、世界、人類命運的關注。

我相信,達摩、茹嫣、衛老師這樣的人,在中國一定大有人在。他們的精神和情懷,即便是在許多近乎麻木的人們心底,至少在某些時刻也是存在的。《如焉》引發的萬人爭讀的場麵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在中國,做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實在不易!在《如焉》的字裏行間,我甚至偶能體會到您一些字句的斟酌和用詞的收斂。您巧妙地打著“擦邊球”,卻一樣把思想傳遞得很清晰。

達摩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他更帶給我一個與小說主題無關的啟示,這也是我時常思考、掙紮的一個問題──雖然我可能永遠都達不到他那樣的思想深度和超脫,但達摩對人生的態度,卻正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種境界。由於生計和環境等原因,在美國,我成為一個電腦程序員,這在我出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雖然一直“痛恨”機器,我無意中發現自己竟是適合編程的,甚至能算是喜歡這種邏輯遊戲的樂趣。然而,文字還是我的最愛。可無奈於時間、精力的有限,我無法分出很多時間寫作,自然也不能象我夢想的一樣把筆頭練得精湛,恐怕也難有所謂的大作為。而現實又是不允許我拋棄一切,以寫作為職業的。但是,我漸漸想通了,其實,讀書、思考、寫字,與其說是一種追求,不如說是我喜愛的一種生活狀態,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來就不需要刻意成就什麽的。我更希望以一種平常心,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同時享受人生的每一個過程,包括寫作帶給我的快樂。

不知不覺便寫下了這麽多,我覺得還可以這樣一直說下去。因為您的文字讀起來親近,把您也當成老朋友一樣了。希望有機會能多多向您請教!

最後,衷心地祝願您健康、快樂!望您多多保重!當然,也期待您有更多的好作品與我們分享!謝謝!
詠黎 2006.12.12

********************************************

詠黎,讀到你的信真高興。一是你這樣動心動情去讀一部二十多萬字的長篇,二是你讀到了許多別人尚未讀出的東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去國數年,在一個全然不同的語言文化環境中,你依然眷戀母語,還保持了這樣幹淨準確富於心性的文字——你知道,大陸許多你的同齡人,已經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了,也沒有這樣的語言感覺,甚至沒有這樣一種閱讀的情懷。我總覺得,漢語言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也無法替代的一種文字,它的韻味,它的形態,它的音樂感,還有千百年來古人留下來的那麽豐美的語詞寶庫……一個人,哪怕窮盡一生,也不可能領略它的美妙。真希望它能夠在遙遠異國,成為你靈魂的花園,時時可以徜徉其中。
至於你說到小說中的思想情懷一類,這些其實是一個正常人天生該有的,在我們這個荒謬的時代荒謬的社會,倒漸漸成了虛構作品中的稀罕物。一個人如果還能對這些心動,證明這些還在她心裏活著,這是比塑造一個人物更讓人高興的事。
琴還在彈嗎?有什麽文章,發來我看看?說說你的生活?
附來《中國新聞周刊》前幾天的一個訪談,可能下周發出,隻是不知道是否全文。
問候你父親,好久沒與他聯係。我很少與外部聯係,過著很靜的日子。

祝好。
胡發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韓玲玲 回複 悄悄話 這信不止是對小說的評論。更打動我的是作者對社會的關注,對生活的反省,思考,和認知。文筆也好。
岑嵐 回複 悄悄話 書旖:你的信寫得很好,幾乎就是一篇評論文章,有很深刻的閱讀體會和認識。
土豆沙拉 回複 悄悄話 書旖,非常羨慕你和胡發雲老師有這樣的緣淵,他的到來,使你們在異國他鄉相聚,屆時,我也會有幸分享到你的喜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