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尋訪陸孝頤

(2018-12-12 18:55:00) 下一個

在文學城讀過“老海歸 小故事”45篇,其中一篇提到陸孝頤這個名字,我覺得是見過的一位遠房舅舅。問過媽媽,得到確認。

70年代末,曾隨父母和孝頤舅舅舅媽及其他親友聚過幾次。那時已知孝頤舅舅患了鼻咽癌,再後來他們夫婦都去世了,對閔曾嫚舅媽的樣子印象特別深。

媽媽說過,這位陸孝頤舅舅的父親陸以燕就是1943年她隨外婆從上海逃難到重慶的路上,在戰亂中幫助買票,送她們上火車的兩位堂伯/堂叔之一(衡陽湘桂鐵路一段,還有桂林鐵路一段,詳細見媽媽的文章《我的一九四三年》)是兩位中的哪一位我沒搞清,本想今年回家再問問的,隨著四月二姨離去,九月媽媽突然離去,現在再也沒有機會了!

在網上曾經見過一篇《尋訪陸孝頤》,作者與這篇《尋訪與錢學森同船回國的陸孝頤》相同,但引用照片和文章出處不同。記在這裏,以紀念逝去的太倉陸家老一輩。

 

尋訪與錢學森同船回國的陸孝頤 

程宏、王德祿 

【按】二戰即將結束時,國民政府為了將來重建國家,恢複了庚子賠款留學計劃,采用中央和地方部門資助全國考試優秀者公費留學、中央政府提供評價外匯資助全國考試合格者自費留學等方式,向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派出了大批留學人員。1947年後,中共同樣為了在建政後重建國家,實施了“楚才晉用”的人才爭奪戰略,通過各種渠道動員國民政府期間赴美留學生回國工作。在1950年代初期形成了上千人的回國潮,也形成了一個特殊海歸群體。然而這批人回國後的命運卻跌宕起伏,特別在反右和文革中,大部分人遭到了“楚才禁用”的對待,即便是中共地下黨當年暗中派出的人也難免。

1955年9月15日“克利夫蘭總統號”第60次航次在舊金山起航,駛向中國香港。這個航次因為有錢學森等24位歸國留美學者,所以成為1950年代歸國潮中的一個著名航次。當年這一船上歸國留美學者之一陸孝頤被美國當局“驅逐出境”,歸途中被秘密監視,他的命運和經曆引發了作者的關注和追訪。

同船海歸

1950年代的“海歸潮”有兩次。第一次從1949年8月中國新政權即將建立開始,到1951年10月9日,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發布明確禁止學習理、工、醫、農的中國留學生離境的法令為止,第二次從1954年7月美國逐漸放鬆和撤銷對中國留學生的禁歸令開始,到1957年中國大陸開展反右運動為止。此後,潮峰消退,歸國者成為個例。直至文革前,兩次“海歸潮”總數約為1200人。

1954年4月至7月,蘇、美、英、法、中等5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外交會議,主要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談判結果之一是開啟了1950年代中國留美學生學者的第二次海歸潮。

1955年9月15日,錢學森等24人乘“克利夫蘭總統號”從舊金山起航,經香港回國,這是第二次海歸潮中的一件大事件。王德祿1990年在做1950年代回國留美科學家研究時,采訪了與錢學森同船回國的疏鬆桂、許國誌、何國柱等三人。疏鬆桂提供了同船同學名單,但對於這24位同學的去向和下落,他們也不完全掌握。2010年作者又開始了對1950年代回國留美科學家的尋訪,2014年終於獲知了他們回國後的下落:

 洪用林(1916~1972),曆任北京農業大學和沈陽農學院副教授。

 陸孝頤(1925~1981),曆任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市水利局水利勘探設計處工程師。

 陳炳兆(1911~1988),任中科院上海冶金陶瓷所研究員。

 沈學均(1933~1994),王祖耆夫人,在成都規劃設計院、成都工學院和杭州大學外語係工作。

 馮啟德(1925~1996),曆任中科院水工所副研究員、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劉驪生(1924~1998),在南開大學分子生物所任教授,退休後移居加拿大。

 孫 湘(1916~1999),李正武夫人,曆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核工業部西南物理所副所長。

 疏鬆桂(1911~2000),曆任二機部九院設計部副主任,中科院自動化所副所長。

 肖 倫(1911~2000),曆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

 張發慧(1920~2000),洪用林夫人,曆任北京農業大學、沈陽農學院、南開大學生物係副教授。

 許國誌(1919~2001),曆任中科院力學所、數學所、係統科學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院士。

 劉豫麒(1927~2004),何國柱夫人,任教中央音樂學院聲樂係,後在南開大學圖書館外文部工作。

 劉爾雄(1924~2005),在洛陽拖拉機廠,曾任副總工程師。

 許順生(1920~2007),任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研究員。

 蔣麗金(1919~2008),許國誌夫人,任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

 肖蓉春(1920~2008),肖倫夫人,在外交部門工作,後任中科院經濟所、西亞非洲所副研究員。

 錢學森(1911~2009),曆任中科院力學所所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部五院院長,中科院院士。

 蔣 英(1919~2012),錢學森夫人,在中央音樂學院曆任聲樂係教研室主任、歌劇係副主任。

 李正武(1916~2013),曆任二機部585所所長、西南物理研究院名譽院長,中科院院士。

 張士鐸(1925~2015),任同濟大學道路橋梁係教授。

 何國柱(1922~),任南開大學物理係教授、係主任,退休後移居美國。

 胡聿賢(1922~),曆任中科院土建所所長,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

 戴月棣(1923~),胡聿賢夫人,曆任中科院土建所圖書館館長,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館員。

 王祖耆(1927~),曆任成都電訊工學院教授、光電子係主任,杭州電子工學院院長。

 

24人中,後來成長出6位兩院院士,尤其是錢學森,作為海歸的典型,不但是中國國防科技大師,倍受中共領導的器重,還擔任了全國政協副主席,進入國家領導人行列。

然而,公眾有所不知,當時同船回國24人中,隻有一人是中共黨員。何國柱1990年告訴我們,當時美國國務院派員隨船航行,秘密監視一位被“驅逐出境”的留學生。說這位留學生暴露了地下黨身份,輪船沿途停經檀香山、橫濱、馬尼拉時,其他乘客可以上岸遊玩,唯獨讓他呆在船艙裏,不準上甲板登岸。王祖耆2012年接受我們采訪時說,這位留學生是陸孝頤。他回國以後才知道,陸孝頤出國前就是中共地下黨員。這位被驅逐回國的中共地下黨員後來命運如何?成了一個謎。

 

求學抗日

關於陸孝頤的生平資料很少,隻有梁思禮、徐永強的《陸氏兄弟》有所涉及。我們繼續尋訪了仍在世的其他同船回國者,胡聿賢、戴月棣和張士鐸,均一無所獲。最後通過知情人於平、趙霞、常平和陸孝頤的堂兄弟陸孝繁、陸孝平,以及“陸孝頤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陳祥建,最後終於大致勾勒出陸孝頤的人生軌跡。

陸孝頤祖籍江蘇太倉,1924年生於天津。父親陸以燕是鐵道部建廠工程公司工程師。兄弟姊妹8人,陸孝頤排行老四。1935年在培植小學畢業,到南開中學讀初中,蘆溝橋事變後失學;此時耀華中學校長趙天麟利用校舍在下午和晚上時間辦“特班”,廣泛招收失學青年,陸孝頤得以繼續念書,1941年高中畢業。

五個少年好朋友的畢業照:梁思禮(左1)、陸孝劬(左2)、郭寧然(後中)、陸孝頤(右2)、張克城(右1),1935年。(梁思禮提供)

(照片底下人物占位說明和下麵這篇小文不同,我傾向下文說明是對的

梁思禮早年在津玩伴

1935年夏,11歲的梁思禮(左一)從天津意租界內的培植小學畢業,與陸孝劬(大陸,左三)、陸孝頤(小陸,右一)、張克誠(右二)等同校的要好玩伴一起,跟老師合影。郭寧然(後中)不得不站在凳子上,才露出了腦袋。培植小學是教會學校,校長和英文老師是美國人,強化英語教育。香港音樂家劉靖之早年也在該校畢業,認為該校還重視音樂教育。

照片中的孩子們大多考入了南開中學、匯文中學,都學有所成。梁思禮是火箭控製係統專家、中科院院士。陸孝劬後化名紀鋒,奔赴延安,解放後在中國紅十字會工作,曾任中國駐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代表之一。陸孝頤曾留美學習水利工程,是我國水利學家。張克誠抗戰期間加入中共,解放天津前夕利用在天津工務局外勤組任職的機會,成功盜取天津城防圖,為解放天津立了大功。他對建工建材業的發展有過貢獻。今晚報

 

1939年時,三青團也是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一部分,陸孝頤在中學期間加入過三青團,但沒有什麽活動。陸孝頤家族中許多人都參加了中共革命,三哥陸孝華後曾任湖南出版社社長,堂兄陸孝劬(紀鋒)後曾任中國紅十字總會國際部部長,中國駐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代表,他們都是陸孝頤政治上的引路人。陸孝頤少年時代有很多玩伴,後來都比較有作為,如梁啟超之子梁思禮院士;文革前北京市委大學科學工作部副部長宋碩;天津大學土木係教授徐定華;建工部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克誠,還曾成功盜取國民黨天津城防圖,為解放天津立了大功。

1941年陸孝頤考入燕京大學化學係,1942年加入地下黨外圍組織“斐然讀書會”。同年7月初在家中與陸孝劬一起被逮捕,關押了一個多月,經過兩次審訊,於8月24日被釋放。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關閉燕京大學,遣散學生。1942年陸孝頤又考入天津工商學院土木係,1946年畢業,同年8月在北京,經宋碩介紹加入中共,後在山海關鐵路橋梁廠實習。1947年陸孝頤參加第二屆自費留美資格考試。原想利用官方外匯牌價一買一賣,補貼家用,供弟妹上學,但朋友、兄弟、叔父都鼓勵其出國,宋碩通知他,地下黨同意派他赴美留學。

小學好友合影,左起:梁思禮、張克誠、陸孝劬、陸孝頤,大約1955年底,北京市委大院。(梁思禮提供)

 

負笈留美

陸孝頤在留學期間積極參加兩個地下黨控製的學生組織 ——“留美科協”和“CSCA”(北美基督教中國留學生協會)的活動。與王祖耆、李鑫(未回國)、吉金瑞(未回國)等人組成CSCA艾奧瓦支部。1950年又聯絡了許協慶、薑文釗、黃渝江、徐仁吉、方琳等人組成學習小組,宣傳中共的方針政策,動員進步留學生回國。梁思禮回憶道,陸孝頤當時坦率地指出:“工業救國的理想是建築在沙灘上的!”,語義中彰顯了地下黨的思想立場。

當年很多自費留學生的讀書費用是由家人利用外匯官方平價買來,再以市場價賣出一部分的方式維持。1947年至1948年底三個學期,陸孝頤家裏為他三次買了近3000美元,陸孝頤返回給家裏1000美元,供家人在市場上賣出。1947年時外匯官價與黑市價為1:4到1:5。1950年後,美國國務院每月發放津貼60美元,打零工每月有15美元收入。1951年後,他在幾個公司從事土木建築設計工作,每月收入從360美元逐步增至每月525美元,這些經濟瑣事都是陸孝頤回國後向組織交代的內容。陸孝頤在美國期間節衣縮食,購買了大量水利科技資料帶回國,獻給國家。

陸孝頤1949年5月獲喬治亞州技術學院土木學碩士學位,又赴艾奧瓦州立大學水工研究所準備讀博士。1951年準備回國,8月份辦齊手續,因朝鮮戰爭爆發,隻好滯留美國。陸孝頤引起移民局的注意,被移民局找去談話,問及對朝鮮戰爭的態度。劉尓雄在1959年回憶,陸孝頤1954年3月又被移民局傳訊,要求不能離開紐約,每周向移民局匯報參加了什麽活動,單位和住址變更了沒有。1955年4月陸孝頤被聯邦調查局逮捕,理由是在CSCA中編發宣傳品。經同學保釋,被驅逐出境,又被稅務局扣掉400美元。

CSCA紐約分部成員,站立者左起:1.張汝楫,2.陸孝頤,3.黃葆 同,4.張慶年,5.席佐榮,6.陳輝,7.範家禎,8張增年,.9.鄒德慈,10.唐孝純,11.陳亞英,12.陳一鳴;中間排左起:1.鄒斯履,2. 鄒德真,3.梁思禮;前排左起:1.金詩箴,2.鄒德華,3.茅於寬,4.陳秀霞,5.梅健鷹。1948年。(梁思禮提供)

 

報效祖國

1955年9月15日,陸孝頤終於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離開舊金山,10月8日抵達香港海域。當時港英當局不許他們上岸,由武裝人員押送,分乘小艇到九龍,再乘火車到深圳,入境回到大陸。陸孝頤到北京後,住在前門國務院留學生回國接待辦公室在招待所內等待分配工作。宋碩聽說,向中央要求將他留在北京市工作,並介紹自己部門的閔曾嫚與他相識,成為陸孝頤夫人。陸孝頤所學專業是水利工程,曆任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八組副組長、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室主任、市政設計院副主任工程師、市水利局勘探設計院高級工程師。1950年代末期,在北京市郊區水利規劃中,陸孝頤多年深入房山和通縣的現場,演算和複核了大量的水文數據,為北京市城市排水規劃、水利建設工作做了大量工作。

陸孝頤出國時,組織與約定以通信方式保持聯係,1949年後因國際形勢變化中斷,1955年回國後馬上向組織申明情況,經市委組織部批準,接上組織關係。但他萬萬沒有料到,組織已經秘密將他列入內部審查對象,1959年開始對他進行外調。原規劃局黨委宣傳幹部於平回憶,彭真1960年在人民大會堂做反修報告,6級以上黨員工程師都可參會,身為5級工程師的陸孝頤跑到局黨委宣傳部領入場券,卻被排斥在名單之外,讓他十分失落。

1961年3月,陸孝頤調入市政設計研究院。文革開始時,因宋碩是聶元梓等七人的“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首當其衝的點名對象,陸孝頤不免受到牽連,隔離審查,批鬥抄家,強迫去農村,從事重體力勞動。大約1967年,陸孝頤發現鼻咽癌,接受治療,不能全日上班。養病期間還堅持翻譯水利資料。1969年,回國後才入黨的錢學森當選中央候補委員,而1970年,陸孝頤在北京市水利局卻被勸退出黨。這對他精神打擊巨大,他常常自言自語:“我怎麽就不是黨的人了呢?”。堂兄陸孝樊說,陸孝頤因放療腦部受傷,精神出現異常,但外人不容易看出來。1972年尼克鬆訪華,派出所民警到家中,告誡陸孝頤不要出門。此後病情發展,陸孝頤幾乎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梁思禮、徐永強和妹妹徐永秀回憶,文革末期,他帶著藥片和口杯,乘坐公交到處遊逛,經常跑到他們家,坐下來找水服藥。陸對梁思禮和徐永強感慨地:“黨培養我十三年!我隻給黨工作了十二年!”。話語之間透露了要為國家繼續工作的渴望。十三年大概是指從1942年在燕京大學積極參加抗戰到1955年回國;十二年是指從1955年回國到1967年文革這段時間。

陸孝頤(右1)和市政設計研究院二室的同事合影,1963年冬季。(程謹協助提供)

 

1979年1月,北京市水利局根據國務院科技幹部局文件《關於五十年代中期留美學生同美國政府進行鬥爭爭取回國鬥爭問題的調查結論》,開始清理甄別1950年代回國留學人員的冤假錯懸案,給水利勘探設計院發出《關於陸孝頤同誌曆史問題複查結論的批複》,至此陸孝頤的三個曆史問題,即1939年加入三青團,1942年在燕京大學被日本憲兵逮捕釋放,美國留學期間與黨組織失去聯係,全部得到澄清。

 

凡星隕落

陸孝頤得到甄別結論後僅兩年多,就於1981年8月31日去世,年僅57歲。1982年水利局組織上為其召開了追悼會,悼詞給予了高度評價,是年夫人閔曾縵因抑鬱自殺,他們沒有子女。根據他們遺願,將一生省吃儉用積攢的17000元捐贈給水電部,經錢正英部長批示,1983年12月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設立“陸孝頤科學技術獎”基金。由於人民幣貶值太快,缺少新的增值資金注入該獎項僅頒發兩屆,就停止了活動。

陸孝樊說,文革中陸孝頤受宋碩和紀鋒牽連時,曾將在美國期間的通信資料,包括回國船上的全體同學的簽名信等資料交給他保管,後來他轉交梁思禮。梁思禮說,這些資料已經捐獻給在建的北京市華僑曆史博物館,他希望這些反映著陸孝頤這一代回國留美學者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物能夠早日展示在世人麵前。

陸孝頤和夫人閔曾嫚,約1957年。(梁思禮提供)

 

1985年10月,這一船同學回國30年時,錢學森和許國誌張羅了部分在京同學,在許國誌蔣麗金夫婦家裏舉行了一次聚會。那時陸孝頤去世不久,據說為了紀念他,同學們還嚐試收集他回國後的資料,但無果而終。

來源:《科學文化評論》第11卷第6期,作者投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