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西藏九日 - 桑耶寺,三樣寺

(2016-10-02 21:52:22) 下一個

2016年6月7日

從澤當去桑耶寺,大約隻有50公裏路。但一路翻山越嶺,沿著雅魯藏布江蜿蜒而行,山南綺麗的風光盡收眼底。

都說桑耶寺是到山南必須要去的幾個地方之一。它是西藏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稱作“三樣寺”。我們在寺院內流連忘返,看到的白,紅,綠,黑各式佛塔印象極為深刻。整座寺院圍牆上也都是小白塔。桑耶寺正麵因維修隻好將就拍一下。我的小相機及所到位置無論如何也拍不出桑耶寺全貌。這裏的國內遊客不多。  

旅行中諾珍姑娘講的很多,我隻能記個大概,就像是給我介紹了幾本書的書名,引起興趣,回來打開書閱讀,才知道其中的精彩!

在網上找到一張桑耶寺俯視全貌圖

回來做了些功課:

桑耶寺位於山南地區紮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桑耶鄉的哈布神山山下。桑耶寺自創建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它是藏族文物古跡中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是吐蕃時期最宏偉的建築。寺內珍藏著自吐蕃王朝以來西藏各個時期的曆史、宗教、建築、壁畫、雕塑等文化遺產,可以說,桑耶寺是藏族古老而獨特瑰麗的早期文化寶庫之一。

最為有名的是桑耶寺的建築特色了。桑耶寺建築規模宏大,殿塔林立,以“烏孜仁鬆拉康”(大殿)為主體,組成一座龐大、完整的建築群。整個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結構設計而成。一般認為是以古印度的歐丹達菩提寺(飛行寺)為藍本。也有人認為,桑耶寺的建築形式與佛教密宗的“壇城”(即曼陀羅)相似,是仿照密宗的曼陀羅建造的。位於全寺中心的“烏孜”大殿,象征著宇宙中心的須彌山;“烏孜”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兩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兩旁建兩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建紅、綠、黑、自四塔,以鎮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災人禍的發生。而且在塔周圍遍架金剛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堅不可摧。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建築,為護法神殿、僧舍、經房、倉庫等。全部建築又圍上一道橢圓形圍牆,象征鐵圍山,四麵各開大門一座,以東大門為正門。

“烏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從遠外眺望大殿外觀五層樓房,實際隻有三層,各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底層為藏式,中層為漢式,頂層為印度風格,各層的壁畫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進行繪畫和雕塑。所以,藏族古籍《賢者喜宴》評價說:“此寺係一難以想像之建築,此世間無以倫比之寺院”。這是桑耶寺為“三樣寺”的由來。

在大殿正門口屋簷上還懸有一口銅鍾,一對玉象就守在銅鍾下麵。

據說當年桑耶寺建成後,藏王赤鬆德讚命七個貴族子弟在此剃度,出家為僧,號稱“七覺士”, 桑耶寺遂成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9世紀中葉,吐蕃禁止佛教傳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紀後期重新開放後,這裏遂成為寧瑪派(紅教)的中心寺院。薩迦派統治時期,對該寺進行過修葺,並派遣僧人住寺,此後就形成了寧瑪、薩迦兩派共處一寺的局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