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上高中

(2016-03-26 11:30:38) 下一個

    我們是71屆初中畢業生。記得當時有進工廠的,有上護校的,有上師範的,有分配到招待所的,家在農村的同學都回鄉務農了。最好的消息是六裏橋中學要建一個高中班,大概有40個名額。這可是自從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次呀!我想都沒想就報了名,從小的夢,上清華北大的夢,真的可能實現嗎?

因為學校是從四個班取一個班上高中,好像沒有太難。但是不知為什麽我從小的好朋友劉蘇卻沒有如願,分去了一個街道工廠。前年回國時蘆小梅告訴我:當年因為她父親是 ” 走資派”,也差點沒有上高中而去插隊。

新的班級,新的集體。可有很多從小就認識的老熟人:王素華,蘆小梅,曹曉秋,郝曉峰,羅毅(LY),馬洪營,杜秀英。還有不少初中的同學和八一廠同齡的朋友:王金鵬,楊振國,張富貴,孫立國,董淑君,龔一燕(又又),龔一華(佳佳),孟白鷗,張富玲,滕易,宋昭,史禾,常京芬,何燕霞,張之川,董建兵,王鐵牛,楊立群,劉誌純,劉立本,宋福, 董建華,焦寶明,王燕銘,陳亞南,關豔婷,馬鳳蘭,張淑琴,沈淑琴,李讚琦,馮維業,徐振宗,劉代林,還有劉南寧,劉雲。高中班的情況和以前的幾年大不一樣。上課的進度快,下課作業多,大考小考不斷,真是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

學校為我們選擇了很強的教師陣容:班主任兼政治老師張淑玲,語文老師劉有仁,數學老師梁樹仁,物理老師朱濟娥,化學老師於麗。英文老師是誰?真想不起來了,唐仁平?不是,她是我初中的英文老師。佳佳說:高中的英文老師是董幟昌。開學沒多久,大家選出了的各科課代表。課代表,顧名思義當然是各科成績的佼佼者。語文課代表是龔一華,數學課代表是龔一燕,物理課代表是羅毅,化學課代表是滕易,英語課代表是王鐵牛,政治課代表好像是董淑君。記得劉南寧,董淑君常常在政治,語文課上提問,討論,爭辯;馮維業的文學功底不錯,一付“老夫子”的樣子;王鐵牛英文很棒還能把古文倒背如流。有一次數學課老師留了道難題,我想了很多辦法,還是沒做出來,很不甘心。第二天上課,梁老師讓羅毅給大家解題,他居然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解決這道難題,我佩服得不得了。

這久違的,濃濃的教學,學習氣氛讓我興奮,也感到壓力。朱濟娥老師說:“你做不出題目,苦思冥想時的樣子,最像那個朝鮮電影裏的的賣花姑娘”。

我喜歡語文課,喜歡寫作文,喜歡看老師批改後加注的紅線和評語,更得意老師把作文在班上傳閱。初中樓開照,高中劉友仁老師的課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還對化學課有濃厚的興趣,當時特別喜歡做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高中的物理課可能是我花氣力最多的課程,到現在我還記得朱濟娥老師反複強調要清清楚楚地搞明白每一個概念,要注意運算時的“量綱”。堤堤是我們班功課最好的一個,他是物理課朱老師的得意門生,他們之間的密切聯係一直保持了很多很多年。

高一暑假,爸爸媽媽讓我獨自到上海看外婆。第一次離開北京,到上海,南京走了一圈。在上海還見到小時候的夥伴 - 參加全軍遊泳比賽的談唯唯,劉軍。在南京看望了隨爸媽轉業到汽輪電機廠的徐雲;回來後還寫了篇“遊記”。

從小學到上高中,我都很“蔫”。從來不是幹部,也從來沒有欲望。記得初中時老師讓我當個小組長,因為要主持小組會,還要帶頭發言,我怕得不行,任憑老師怎麽說都不幹。可是上高中後,居然要我做高中班的班長,這真是“那壺不開專提哪壺”呀!我至今不明白同學,老師們究竟是怎樣想的? 反複推托無用,隻好硬著頭皮“上架”了。好在班上有能力有特長的人多,大家相互幫助,我們度過了非常開心,快樂的兩年。有人說和小時候比,我的變化很大:自信,有主見,話多了;應該是從當這個班長開始逼出來的。現在想起來,該感謝我高中的同學們和張淑玲,朱濟娥兩位班主任老師。很多次聊起小時候的事情,LY都會說:“咱倆都是班長,我是你小學的班長,你是我高中的班長。”

高中開學沒多久,家住人民村的同學焦寶明要退學。我們幾人想勸勸他打消這個念頭。跑到他的家裏一看:一個破舊的小院,家裏好幾個孩子,真是挺困難。那些年很多農村的同學覺得上學沒有用,看不到前途,還不如早些回家種地掙工分,幫幫父母呢!記不清是不是我們的勸說起了作用,反正焦寶明和我們一起拿到了高中畢業證書!

高一我們的學習很緊張,老師教得帶勁,學生學得努力。我們還聽說可能要采取一部分從工農兵中選拔,一部分從應屆高中生中錄取的大學入學政策。可是到了高二,情況變了。又是“張鐵生交白卷”,又是“反擊右傾翻案風”,氣氛顯然不一樣了。我心底的那個願望好像離得越來越遠了。

高中畢業,我們班有16個人到大興縣紅星公社鹿圈分場插隊,其他同學有的去了北京外貿局的倉庫,有的進了油嘴油泵廠,有的回村務農。讓我記憶最深的是馬洪營。

他是我和LY從小學到高中的同學,就住在學校旁邊的銀行院。馬洪營很憨厚,也很勤奮。記得他年年都是優秀,一直都是班幹部,學習也很好。但我們誰都不知道他隨當時是地主成份的爺爺是農村戶口。高中畢業他竟然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回到爺爺居住的村裏。聽說學校老師曾想了很多辦法:進工廠,上師範,甚至到別的地方插隊… 大家都希望這麽好的一個孩子能有個好的前途,可是沒有。聽說他錯過了很多招工,考學的機會,最後還是頂替媽媽才進了工廠,婚姻也不順。很多年後再見到他,再也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樣子了。

我在網上讀到過若幹“部隊大院子弟優越感”的回憶或者評論文章, 很有感觸。盡管寫的不是我周圍的真人實事,所記錄的那些人物,情緒,語言,性情,作派,境遇都是我所非常熟悉的。但我和我的同班同學們似乎還是有別於他們。

小學時,我的班上曾經有一對回民姐妹:達金榮,達金鳳。達金榮挺高的個子,細細瘦瘦;達金鳳不高,眼睛旁邊有一個疤。她們家有六個孩子,爸爸是個裝卸工人,媽媽是家庭婦女,就住在學校附近的排房。那一年她們家出了大事:爸爸在一次裝運硫酸的事故中突然去世,家裏塌了天,極度困難。老師跟我們全班講了她們家的事,大家都想盡力幫幫他們。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商量:湊糧票,油票,拿家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舊衣物,買上學用的書,筆,本子送到她們家。直到她們姐妹倆初中畢業,早早在豐台百貨商場工作後家裏才慢慢好過一些。

還有一個同學張秀萍,小個,大眼睛,留長辮子,住在太平橋。她是家裏的老大,還有四,五個弟弟妹妹。也是隻有爸爸在工廠工作,媽媽身體很不好。記得上她家去,屋子又小又黑。她媽媽剛剛生了小弟弟,躺在炕上。小弟弟看起來就像個小貓,太小太小了。我記得媽媽翻箱倒櫃找出我們小時穿過的棉衣棉褲,毛衣毛褲,還拿了一些日常藥品讓我送過去。張秀萍初中畢業進了護校,後來聽說她在豐台醫院當護士。

也許是因為有很多這樣的同學,我們早早見到過平常人家的困苦;也許是因為就讀在農村中學,我們每年要參加夏收麥子,撿麥穗,冬收白菜,抱大白菜的勞動;也許是從小老師總是告誡,要“克服驕嬌二氣,搞好廠裏廠外同學的團結”;我們好像沒有太多的“優越感”。記得後來下鄉插隊,社員們很奇怪我們這些八一廠的孩子幾乎都肯幹,能幹,不嬌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SL1234 回複 悄悄話 給樓主發了悄悄話。
流水小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SL1234' 的評論 :
真問著了,端端是同年級發小。
SSL1234 回複 悄悄話 樓主認識端端、正正姐妹嗎?媽媽是八一廠醫務室的內科主任。
SSL1234 回複 悄悄話 六裏橋中學?當年經常去八一廠找朋友玩,見到過井岡山本尊,不到20,帥得一塌糊塗,人神共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