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軍援南越揭秘:胡璉差點被越南地下黨炸死

(2010-06-02 18:05:54) 下一個
1973年1月27日,南越在美國的壓力下與北越在巴黎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達成《停火協議》,2月17日協議生效。依照該協議規定,所有美國和其它駐南越的外國軍隊及其軍事人員必須在同年3月底前全部撤出南越,台灣駐越軍援團自不例外。

不過在南越秘密要求下,台灣仍以"駐越建設顧問團"名義秘密派駐軍事顧問。由於事屬機密,加上很多資料在台灣軍事顧問撤離越南時被焚毀,這段曆史險些成為遺忘的記憶。

基於共同立場:台灣軍援南越的時間甚早

奎山軍官團,台灣協助南越整軍的最早軍事顧問團。揭開台灣援越塵封的曆史,不難發現,為了共同反共立場,台灣派遣軍事顧問赴南越時間甚早,最早的軍事顧問團,就是1961年由當時的政工幹部學校(政戰學校)校長王升率軍事顧問組成的"奎山軍官團"。

1961年,南越總統吳庭豔受邀訪問台灣,並參觀"國軍"演習,留下深刻印象。在與蔣介石及蔣經國會談時,吳庭豔兩度要求台灣派遣一位將軍前往南越,協助軍隊整建。蔣介石決定派遣王升訪越。王升隨即赴南越參訪,時間長達3個月,走訪了南越各地和軍事單位。返台後,又安排時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的蔣經國密訪西貢(胡誌明市)。

同年底,應吳庭豔所請,台灣派遣由王升任團長的7人軍官團赴越,協助南越軍方建立政戰製度,即"奎山軍官團"。越方因處境特殊,有所顧忌,因此委婉要求團員改穿便服。其實,當時越南共和國滴越)剛成立不久,軍官軍銜大都相當低,"國防部"各署長、海空軍司令和陸軍師長大都隻是中校,故此台灣軍官團還特別將該團成員軍銜降一級。駐越期間,軍官團協助南越軍方成立政治作戰研究班等班隊,代訓幹部,並於1962年1月5日完成任務返國。

"中華民國"駐越軍援團,台灣援越團首次更名。由於美國也認為南越有建立軍中政戰製度的必要,南越政府在和美方溝通後,來函給台灣"當局",請求再度派遣高級人員前往南越,協助建立軍中政戰製度。於是王升在1964年8月再訪南越,與南越三軍參謀長阮文紹將軍(後出任南越總統)簽訂協議,由台灣派遣顧問團,協助南越建立政戰製度。

同年9月1日,南越國防部長兼三軍總司令陳善謙上將,也發函給台"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正式邀請台灣派遣軍事顧問團赴越。台灣"國防部"立即成立"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以鄧定遠中將為首任團長,全團共15人,於10月8日飛抵西貢。

台灣軍事顧問團除了在南越政戰總局及所屬各局派駐顧問外,還從1966年7月開始在各戰術區"司令部"派駐顧問,隔年3月,又在海、空軍司令部派駐顧問,使顧問人數增為31人。由於當時除了美國外,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與菲律賓等國都陸續派兵援助南越,因此南越政府特別成立"自由世界軍援委員會",台灣也獲邀參加,故此,1967年2月台軍事顧問團改為"中華民國駐越軍援團",團長也改稱司令。當時的團長徐汝楫已是第三任,成為了第一任司令,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司令為薑獻祥。

台灣顧問團和軍援團駐越期間,協助南越軍方成立政戰總局、建立各級政戰組織、開辦政戰教官班、創建政戰大學等。台駐越軍援團是在1973年3月12日離越返抵台北,結束為期9年的援越工作。現在,位於胡誌明市的前南越總統府獨立宮(現已改稱統一府)地下作戰指揮中心還留有一張越文的"1968年越南共和國各同盟國駐越軍隊統計表",上麵還標明"中華民國"派駐人數為31人,為台駐越軍援團留下曆史見證。

駐越建設顧問團,台灣援越團再次更名。1973年南北越簽訂《巴黎和平協定》後,所有援助南越的外國軍隊和軍事人員必須全部撤出,越戰徹底"越南化"。不過久經戰亂的南越政府在孤立無援的情形下,希望台駐越軍援團能繼續協助,台灣"當局"基於共同反共的立場,決定繼續予以援助。台灣軍援團提出幾個變通方案,與南越政府研究協調後,再經台灣"當局"核定,最後決定以"駐越建設顧問團"名義,繼續留越援助。

台"國防部"便以"博愛項目"為代號,秘密進行"駐越建設顧問團"的籌組。駐越期間成員還加發每月300美元的補貼。1973年4月,建設團正式成立,團長為曾擔任"奎山軍官團"參謀長的劉戈侖少將,團員大部分為政戰軍官,於5月分兩批抵西貢,並分赴南越軍方政戰總局所屬各局及各戰術區任顧問。不過海、空軍司令部和政戰大學並未再派遣顧問。


建設團團員在南越,首先是拿公務護照,後來才改換外交護照,得以享受外交人員禮遇。南越軍方也很重視建設團,派駐各單位顧問都配有翻譯,團部則由一名中校管理,並派駐衛兵維護安全。團長配有座車,還提供數輛吉普車供團員使用。

由於建設團是機密計劃,因此團員皆著便服,且行事低調。當時南越仍是戰區,很多團員都不敢讓家人知道派駐西貢,隻好騙說要到日本琉球美軍心戰班受訓,直到半年後首次休假回台才表明派駐西貢。雖然西貢並非戰區,但也不平靜,團員上街都結伴而行,且隨身攜帶手槍,以防萬一。

由於團內生活紀律要求嚴格,加之並無太多娛樂設施,跟住在和尚廟沒有兩樣,團員有時隻好繞著團部庭院慢跑發泄精力,戲稱為"拉磨"。另外,團部後方為一高中女校,有些團員有時也會站在二樓陽台上看看女學生,"望梅止渴"。

建設團任務仍以延續過去軍援團協助南越軍方政戰為主,以加強政訓、心戰、安寧社會為重點。較特別的是,建設團還推動"克難生產"。因為建設團發現南越政府軍經常久駐一地,很少調動,且大都與軍眷同住。而南越久經戰亂,廣大肥沃的土地大多閑置,建設團於是利用團內經費購買玉米種子、農藥、農具等,提供越軍及軍眷參與農墾。

基於形勢所需:台灣軍援南越的內容甚多

援越空運隊任務多 台灣除了軍事顧問外,也曾派遣援越空運隊,於1965年11月25日抵達西貢,空運隊由空軍34中隊成員組成,首任隊長為趙任俠中校。初期全隊共有飛行軍官7人、機械士3人和C-46運輸機2架,由"台駐越軍事顧問團"督導,協助南越社會部空運救濟物資,並執行深入敵後的人員物資運載、空投空降、電子偵測等特種任務。

每3至6個月,由空軍總部派一架飛機來越換防,使空運隊機組人員能輪替返國,飛機也能進廠維修。不過至1967年8月,援越空運隊組員死亡多達25名,含飛行官17員,士官8員,折損C-123運輸機3架。在這裏,中華航空公司在援越中曾扮演過重要角色。

1962年,剛成立3年的華航在西貢成立"南星辦事處",接手"中情局"在南北越叢林空投運補的特種任務。隨著越南戰事的白熱化,大量美軍投入越南戰場,華航南星辦事處業務也日漸繁忙。光是支持中情局和美軍包機和例行偵測任務,就應接不暇。加上越南航空公司機師也因局勢緊張而調回空軍單位服務,越方還向華航請求支持協助維持越航的東南亞國際航線。

在越南戰地從事運輸任務的這段時間,華航南星組員遭遇的危險為援越各單位之冠,除了飛機本身的機械故障等問題外,還有飛機中彈、撞山等意外,其中以地麵炮火威脅最大,甚至還有2架飛機被越共的肩射式薩姆導彈擊落。

援越醫療隊工作範圍大 在南越政府衛生部的邀請下,台灣還在1966年派遣援越醫療隊,全隊工程師護士共10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工作範圍比較大,主要包括南越中部的平順、平綏和寧順等省,也都由軍事顧問團負責督導。

援越高官風險多 當時"台灣政府"非常重視援越工作,為助越軍和美軍作戰,特選派胡璉將軍任駐越大使,胡璉就被列為越南共產黨暗殺對象。越共攻擊當天上午,胡璉正在大使館內主持例行會議,越共就在胡璉身後引爆炸彈,整個後牆被炸開,所幸胡璉並未受傷。

負責暗殺的越共竟是一名華裔女子。經過這次教訓,台灣"當局"決定在西貢自建"大使館",為一宮殿式建築,有獨立庭院,還特別加強防護功能。今天,這一建築仍然存在,並改為越南政府機關辦公室、不過年久失修,已不複當年亮麗。

台灣駐越人員除了胡璉被列為越共暗殺對象外,當時"國安局"駐越代表高潔也因身份暴露,被列入越共暗殺名單。"國安局"駐越代表負責督導情報局和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在越活動,主要任務是發展電訊情報、監聽北越飛機通訊,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飛機活動情形,所以"國安局"在南越的監聽站是設在靠近南北越邊境的/頃化。

雖說隻是監聽,但有一次因順化監聽站成員一時大意,竟自己上街買菜,引起越共分子注意,結果使得監聽站遭越共突擊,損失慘重,後來這個監聽站就搬到峴港。

援外物資數量多麵對中南半島的戰事,台灣除了派遣軍事顧問團和大量物資援助越南外,也曾軍援柬埔寨、老撾,甚至馬來西亞。不過受能力所限,台灣軍援中南半島國家大都以軍服、鋼盔、通訊器材為主,也有少部分的槍械彈藥;其中,"國安局"也曾援助收發報機和發電機等通信器材。

其於形勢所迫:台灣軍援南越的收場草草

雖然南北越簽署巴黎和平協議,不過從1973到1975年初,越共仍攻勢不斷,但南越政府軍仍能控製主要地區和城市。直到1975年初越共和北越部隊經過兩年的整補,在1月4日發動攻擊,一舉攻占位於西貢東北臨接高棉的福隆省,接著於3月上旬在中央高地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作戰,3月10日占領中央高地重鎮邦美蜀,阮文紹總統下令從中央高地撤退,使局勢完全改觀,進而拉開了南越50日覆亡的序幕。

當阮文紹下令棄守中央高地,台派駐該區的部分顧問來不及搭機逃出,隻好混在難民群中,輾轉逃到芽莊,擠上漁船,經過三天三夜航行,繞到頭頓,才回到西貢。中央高地失守後,北越即利用廣播說,南越政府已放棄北緯十五度以北的地區,並聲稱阮文紹總統已被暗殺身亡,引發南越北部人心惶惶,百姓和軍隊紛紛奔向峴港逃命。

而3月29日峴港棄守前,台顧問在兵荒馬亂中衝出人潮,分別搭上最後一班南越軍機和美軍軍艦返回西貢。這些顧問回到西貢,都隻剩身上的衣服,非常狼狽。這時,團部也將其餘派駐在外的顧問全部召回西貢。4月5日蔣介石"總統"過世,建設團就以此名義,讓大部分團員回台,隻留下包括團長、首席參謀官、侍從官和負責譯電的團員陳興國。

此時,西貢還算平靜,但已有越共展開滲透,而團部衛兵已撤離,留守的4人隻好緊閉大門以維持安全,晚上則分睡團部二樓四個角落的房間,枕頭下壓著手槍,床邊靠著卡賓槍,床下則擺著一箱子彈,一旦越共來襲,隨時進行戰鬥。

4月15日,台"大使館"轉告美方通知要準備撤離,陳興國立刻發電報請示"國防部"準予撤離,當時團長劉戈侖每天都到"大使館"開會,南越軍方、美方和國內等不同消息報道也都指向西貢守不住。由於南越是反共第一線,台很重視其戰略和情報地位,除了建設團顧問外,"軍情局"、"國安局"都有派代表駐在西貢,大使館內還有"國防部"電訊發展室設的電台,負責與國內聯絡。

"國防部"同意撤離後,陳興國等4人即著手焚毀帶不走的文件。由於當時先返台的團員大都認為隻是暫時回台避避戰禍,還會回西貢,因此所有的文件檔案都留在團部,使得最後撤離時無法全部帶走,隻好焚毀。這些檔案和文件總共燒了3天,10餘年來台援越的很多珍貴檔案就此化為灰燼,隻有少部分帶回台灣保存。

4月18日,陳興國等4人在越共的炮聲中搭乘華航班機回台,台援越曆史正式畫上句點,台灣軍援南越工作也就此草草收場。3天後,剛下台的南越總統阮文紹也飛抵台灣。4月26日台"大使館"人員隨著最後一班華航班機撤離越南。4月30日上午10點45分,兩輛北越坦克衝入獨立宮,南越覆亡。

後記

其實隨越南情勢的緊張,台海軍早在1975年3月28日和4月3日派出4艘LST登陸艦,執行撤僑的"同濟計劃"。雖然西貢河的深度足供吃水淺的登陸艦直駛西貢碼頭,但當時西貢郊區已是炮火頻傳,即使開得進去,也可能會碰到越共利用沉船阻塞航道而開不出來,所以當時各國前來撤僑的軍艦都停在頭頓外海待命。不過後來台灣"當局"基於安全考慮,在撤館後就要求2艘LST先行返台,隻留下中啟和中邦兩艘軍艦進行後續撤僑任務。

4月時,西貢物價已大貶,因為人人都想換美金和黃金帶在身上,滿街都是沒人要的進口車,花園別墅也都人去樓空。建設團離去時,西貢新山一機場也擠滿想逃離西貢的人潮,但一票難求。

當時也有任建設團翻譯官的南越華裔軍官願意拿家中所有的黃金給陳興國,隻求能帶他到台灣,但礙於規定未能如願,後來輾轉聽說這名華裔軍官已被越共殺死。即使是貴為南越軍方政戰總局局長的陳文忠中將,雖幸運逃到美國,但已一無所有,還寫信給王升,請他寄錢救濟。王升於是寄了500美元,陳文忠後來輾轉到法國定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