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包發酵過程中的幾個可控因素ZT

(2010-05-13 13:36:47) 下一個
麵包發酵過程中的幾個可控因素
江蘇省宜興職業教育中心校 214200 董群超

[摘 要]:現今生活中,麵包是一種大眾的消費食品,它以其用料考究,配方科學,烘烤得當,廣受大眾消費者的歡迎。但麵包品質的好壞,主要取決於發酵過程的控製得當。因此,麵包發酵過程的有效控製,是做出高質量麵包的主要前提和必要條件。
[關鍵詞]:麵包發酵 可控因素

一、麵包發酵的原理:
麵包是由麵粉、酵母等一係列原、輔原料,經調麵、發酵、造形、烘烤而製成。
麵包的誘人色澤、酵香、甜美、鬆軟,以及成品的彈性、韌性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發酵工藝的選擇和掌握。
麵包發酵的生物化學原理如下:



第一步:麵粉中澱粉的分解作用。麵粉摻水調成麵團,在澱粉酶的作用下,麵粉中的澱粉分解為麥芽糖,又在麥芽糖轉化酶的作用下,進而分解為葡萄糖,為酵母的繁殖和分泌“酵素”提供了養份。
澱粉酶

2(C6H10O5)n+nH2O n(C12H22O11)
澱粉 麥芽糖 麥芽糖轉化酶




C12H22O11+H2O 2C6H12O6
麥芽糖 葡萄糖
酵母菌


第二步:酵母繁殖和分泌“酵素”。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繼續分解:


C6H12O6+6O2 6CO2↑+6H2O+674大卡熱量(有氧條件)
第三步:由於這些生物化學反應在麵團內部進行,產生的CO2↑使麵團起發膨鬆,熱量使麵團溫度升高。當麵團內部的氧被逐步消耗後,酵母的繁殖便在缺氧的條件下繼續進行,將葡萄糖分解為:
酵母菌







C6H12O6 2CO2↑+2C2H5OH+24大卡熱量(無氧條件)
使麵團內部形成質地鬆軟的蜂窩組織,散發出酒香微甜的風味。
二、麵包發酵過程中的可控因素:
麵包發酵需要具備的條件很多,最終可以歸結為麵粉,酵母、水分和溫度四個要素。麵粉是發酵的對象,酵母是發酵的工作物質,水分和溫度是發酵的基本條件。優質麵包的生產關鍵就在於巧妙地選擇和控製這四個要素,把好發酵工藝關。因此,要提高麵包的質量,就要研究這四個要素對發酵的影響以及有無控製的可能。
1、麵粉:是麵包的主要原料,是發酵的對象。做麵包的麵粉一般選用偏中筋度的,主要含有9-13%的蛋白質,含有70-75%的糖類,它們是麵包的主要營養成分,也是影響發酵的主要因素。
麵粉中的蛋白質主要有麥膠蛋白,麥麩蛋白、麥清蛋白和麥球蛋白。其中麥膠蛋白和麥麩蛋白又占麵粉中蛋白質的80%以上,是構成麵筋度的主要成分。
麵筋不溶於水,而能結合大量的水(吸足可達150%),麵筋吸水後膨脹成為富有彈性和粘性的膠狀物質,經過和麵、揉麵工藝在麵團中形成麵筋質,能包裹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使麵團膨鬆。顯然,麵粉中蛋白質少,會使麵團中的麵筋質量少,麵筋網過於稀疏或無彈性、粘性以至破裂,這樣的麵團是保不住氣,達不到發酵工藝要求的;麵粉中蛋白質過多,也會使麵團中形成的麵筋網過強,難以起發,影響發酵時間過長,使麵包不膨鬆,有僵韌感。
糖類在麵粉中主要是以澱粉的形式存在。澱粉經酶水解成葡萄糖,在發酵時為酵母提供養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麵團膨鬆;產生酒精,使麵包具有香甜的氣味。還有一部分未經發酵的糖類,通過麵包形成後的烤製進行焦糖反應,形成焦黃鮮豔而光潔的表麵。
所以,麵粉中蛋白質和澱粉的含量,質量是影響麵包質量的首要因素。
2、酵母:既是發酵的工作物質,其本身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分析,酵母中含蛋白質32-75%,糖類27-63%,脂肪2-15%,核酸6-8%,此外還有大量的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高質量的酵母菌種,不僅發酵作用好,也為麵包增添了營養價值,提高了人體對麵包的消化吸收率。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具有形態多種多樣。麵包酵母的形態以橢圓形、菌落呈圓形質量最好。在適宜的環境下,酵母經過短暫的靜止期、潛伏期的準備,進入生長期。酵母進入生長期繁殖速度相當高,個體按指數規律增殖;最後,由於營養物質減少或代謝物的積累,係列速度下降,而進入穩定期、衰減期。發酵工藝要創造酵母係列的適宜條件,掌握發酵時間,根據經濟效益和需要決定酵母的用量。
3、水分和溫度:為酵母係列創造最基本的條件。
在和麵時加入適量的水,不僅給酵母提供生長繁殖的條件,還可促進麵粉中酶對澱粉的水解作用,生成葡萄糖,為酵母繁殖準備養份;使麵粉中的麵筋質吸水,經過揉麵形成麵筋網,從而控製二氧化碳氣體逸出,使麵團膨鬆。還可以通過水溫的調節,給酵母係列提供一個溫度條件。
和麵時,不僅要有水量、水溫的要求,還有水質的要求。首先是由於酵母菌的生長係列需要一定的PH值和滲透壓。水的PH值在5-6之間,中等硬度的水,其中所含的礦物質,都是酵母宜於生長繁殖的外部條件。此外,這種水質也有利於形成麵筋網絡,有利於麵團起發。
酵母是中溫性菌類,25-30℃是其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在28℃時繁殖速度最快。
在生產實踐中,由於水分不僅是加水量決定,麵粉中所含的水,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水都會影響麵團的水分。更何況麵團在發酵中還不斷與周圍環境在進行水分和熱交換。所以,依據情況,恰當的掌握加水量及加水水溫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為此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分析。
三、麵包的發酵工藝要求:
1、麵粉選配與貯存:
首先,把麵粉按麵筋質的數量與質量進行區分。按麵筋質的含量分:
⑴高含量:>30%
⑵中等含量:26-30%
⑶中下等含量:20-25%
⑷低含量:<20%
按麵筋質的彈性,延伸性區分:
⑴優質:彈性強,延伸性大或中等
⑵良好:彈性中等、延伸性小;或彈性稍差而延伸性大
⑶劣質:彈性差、延伸性小。下垂麵斷裂,甚至麵筋毫無彈性、粘性,呈流散狀。
據此,我們對市場上的各種麵粉進行了規範貨攤質量分析。
⑴進口特精粉:麵筋含量36-38%,彈性強,延伸性中等,屬優質麵粉,做成的麵包品質高。
⑵國產精製粉:麵筋含量30-35%,彈性中等,延伸性大。是生產普通麵包的適用麵粉。
⑶富強粉:麵筋含量20-26%,彈性差,延伸性小。不適合做麵包的要求。
另外,新磨出的麵粉不宜立即用於生產麵包,需經一段時間存放,使麵粉中的硫氫基團氧化成不活性狀態。
2、酵母菌種的選擇與含量的確定:
現在做麵包一般選用的是發酵力強,菌種純正的進口活性幹酵母或液態酵母。我們對常用的活性幹酵母的繁殖速度及發酵能力作了反複的測試,得出以下兩表:
表一,酵母繁殖速度(25℃)
繁殖時間(小時) 4 8 12 24
酵母增長速度(倍) 1 6 9 6

根據實驗,酵母的繁殖與發酵能力都有自身的變化規律。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在4-8小時的時間段裏最快,超過8小時繁殖速度開始遞減,超過12小時出現明顯衰減。酵母的發酵能力隨著酵母含量的增加而增強,達到5%時,發酵能力達極大值;再增加含量隻會縮短醒發時間。
表二,酵母性能能力(25℃)
酵母含量(%) 漲發時間(分) 麵包體積(ml)
2 108 700
3 78 740
4 60 795
5 49 835
6 35 835

在酵母菌種既定的前提下,減少酵母的投放量,可節約成本,但會延長發酵時間。當然時間涉及效率,但發酵時間隻要在6小時之內,還是充分利用好酵母自身的高速繁殖能力為好。何況發酵時間的適當延長,可以在麵包內形成細微的蜂窩組織,改善麵包的風味;相反,漲發時間過分縮短,會影響麵團的理化性質,麵包內部會出現大的明顯空洞,風味粗劣,影響麵包的質量。所以合理安排發酵時間,把酵母含量可降低至1-1.5%。
3、發酵水分、溫度和時間的綜合控製:
發酵時加水量、水溫、環境的溫濕度和發酵時間是相互牽製的幾個因素,必須係統考慮、綜合控製。
發酵時的加水量(以麵粉的含水率11-14.5%,麵筋含量26-40%,麵團溫度25-30℃為前提)掌握在麵粉量的45-55%之間。具體操作時可采取以下措施調整:⑴加水前要掌握麵粉的吸水率和麵筋含量,吸水率或麵筋含量每變化1%,加水量變化1-1.5%;⑵要分段加水,結合添加各種液體輔助原料,嚴格分批加水,防止過量;⑶適宜的加水量是以在攪拌和麵後,麵團光滑,不粘手,有韌性為標準。
加水的溫度是保證麵團溫度和調控發酵時間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操作中可適當運用以下公式計算:
適用加水溫度=夏季64-70℃(冬季70-75℃)-室溫-麵粉溫度
此外,在具體決定加水溫度時,還得考慮和麵機的吸熱量,是冷機還是熱機來適當調整加水溫度。還可用冰、冷水、熱水、蒸汽等措施,來調整水溫和環境的溫濕度,以取得理想的發酵效果。
在麵粉質量,酵母含量、加水量,麵團溫度及環境溫濕度既定的前提下,麵團發酵的時間也就大體決定了。發酵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會造成麵團發酵過度,麵包發酸,外形軟塌;發酵時間也不可過短,否則會造成麵團發酵不足,麵包色暗質僵,也會影響成品質量。細致地掌握發酵程度,還得靠發酵質量標準來衡量。
4、發酵的質量標準:
根據我國麵包的質量標準,“比容”是重要的質量指標之一,應在3.6以上。這就要靠高質量的發酵工藝來保證。而現今市場上好的麵包的“比容”可達到5-6.5之間。
要保證能做出好的麵包來,需要靠豐富的發酵實踐經驗,準確地把握發酵的終止時刻。操作時通常用的是感觀檢驗方法:用手摸,麵團柔軟光滑;手指按麵,有彈性,按下凹坑能慢慢恢複、鼓起;做拉伸試驗,有伸縮性;揪斷不連絲;手拍麵團,嘭嘭作響;鼻聞有正常的酒香;眼觀,麵團色澤折淨、滋潤。


[參考資料]:
1、劉耀華《麵點製作手藝》中國商業出版社 1993年12月
2、沈佳福《特色糕餅點心製作》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0年1月
3、吳文通《麵包蛋糕製作》廣東科技出版社 1995年8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