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

屬羊,但非羊。白馬非馬,個別非一般。似是而非,道在屎溺。
個人資料
正文

白居易的“花非花”新考

(2009-12-08 00:10:35) 下一個

白居易的“花非花”新考

楊非羊

下麵這首花非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佳作,近來有人說這首詩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朦朧詩的代表。詩短而簡明,詩文如下: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其實這首詩如果將字改成,將夜半來改成半夜來,另外去掉如春夢似朝雲,那麽就是一個青樓女子俗的沒法再俗的怨言,整個是段大白話: 

花不花,霧不霧, 
半夜來,天明去。
來不多時,
去無覓處。

 經過這麽去偽存真的加工,還有什麽朦朧的味道?白居易是集禪、道、酒、色於一身,最留念紅藕花中泊妓船的風流韻事。據筆者最新考據,這首詩源自於白居易家妓小蠻的抱怨。一次老白在與小蠻剛剛溫存不久便要離去,小蠻極為不滿。老白於是左一個我的花,右一個我的花,小蠻煩了,抱怨道: 

 什麽花不花,妾乃不過晨霧爾。你半夜來,一大早就走了。 來了不到一個時辰, 還沒親夠呢,走了連個人影都沒有”。

白老居易先生於是充分發揮其詩才,將改成,將半夜改成夜半,再加上如春夢似朝雲,中國第一首朦朧詩就這樣誕生了。 

 雖然前麵本人的考據純屬猜測,但是確有所據。當年風流才子招妓多是半夜來黎明去(大概今日也是如此?),故詩曰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 元稹《夢昔時》)。此是古風,絕不是朦朧。今日中國文人有不少是無事呻吟,不停地去考據詩中的春夢朝雲,結果將一個大白話詩說成了中國第一朦朧詩

 不過話說回來,白居易這首傳世佳作妙就妙在將白話的半夜改成了夜半。這是詩人和詩盲的區別,也是白居易的功夫所在。其他的什麽春夢”“朝雲就是很俗的東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