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磨坊

在這個小磨坊裏,慢慢磨出歲月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喜怒哀樂。要是您認出了磨主,請將其當作秘密藏於心中。否則,磨坊便要關張了。
正文

過年

(2008-02-18 13:31:26) 下一個
        往年,還在父母身邊時,過年的蛋餃由我來做。從高中開始,年年如此。舊式的小煤爐、大鐵勺、調好的蛋液、拌好的肉餡,就等我這個臨時大廚了。坐在爐子邊上,暖融融的。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地,一個個黃燦燦的蛋餃現出原形,散發著濃濃的年味。常常想,要是有天失業了,在街頭擺個蛋餃攤也挺不錯的。 

        圓子是年二十九才做的。由我來搓,有時母親下班了,也來幫忙;炸的工作留給父親。哥哥隻管“品”,每年皆是。哥哥屬鼠,是家裏“好吃懶做”的那一個。年年做蛋餃、圓子時,他都借口“躲”出去。隻有在工作接近尾聲,第一批成品出鍋時,他才“正好”回來。難為他年年算得都很準時。清楚地記得,趕上我在包蛋餃,哥哥總會央求我給他攤個大大、厚厚的蛋餃皮給他吃。有時為了討好我,也會裝模作樣地來幫我。等坐到小煤爐旁,手持鐵勺,便開始為自己牟福利了。

        在國內的最後一個春節,沒在父母身邊,去了公婆家。不記得,那年的蛋餃是誰做的了,隻記得來美的頭幾年都沒做成蛋餃。沒有小煤爐,用電爐耐心點尚可。可沒找到合適、順手的大鐵勺,每每試著做,都因蛋皮貼在勺子上,揭不下來而做罷。實在饞了,用不粘鍋攤個大蛋皮,把肉餡填在其中,卷成長卷,然後再像做壽司般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可惜,這種偽劣的蛋餃隻會讓我的饞蟲更囂張、讓我的思鄉之情更加肆意地彌漫在空氣中。

        不過,年飯還是要做的。第一年請了兩個沒時間做年飯的朋友一起歡度春節。之後的,有隻和老公過的年,也有和朋友一起團聚的年。多多少少,自己都會親自做點好吃的,也學“私房”的大師那樣拍照留念,隻是不好意思公布與眾。自有了公婆從我家帶來了我的禦用大勺子,年年做蛋餃的傳統又恢複了,其他重要的日子裏也做。凡是嚐過我做的蛋餃的人,不論老中老美都說“蓋了”(不排除有人在安慰我);隻有老公不是蛋餃的“大扇子”,不“FUN”糯米的他卻更鍾情於圓子,吃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做的速度,那副饞相和哥哥有的一拚。 今年,同事回國過年,工作我來擔。大年三十的晚上居然還趕上了單位開會----沒人道!年飯是頭天晚上的剩菜剩飯,比我的另一個同事好點----她還沒時間吃飯,隻隨手抓了點好煮好的毛豆。沒好酒好飯,就拿“春晚”來填填腦袋。斷斷續續看了幾天,看到的是同樣的部分,錯過的也是同樣的部分。打電話給家人,能聽到鞭炮聲,能聞到年飯的香味,更能感受到家人的愉快和點點遺憾。 
       
        下個年,會怎麽過呢?多個小不點和我們一起湊熱鬧就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