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黑白默片

(2009-09-11 10:07:51) 下一個
八月事少, 上了一門默片(SILENT FILM)的曆史課, 看了好些二, 三十年代的黑白經典. 在此以前, 我看過的黑白片, 可能就是小時候在電視裏碰巧看到的半部<摩登時代>加小半部<一江春水向東流>. 於是上這一門課, 給我的簡直是震撼式教育. 一開始時我還跟朋友打比喻, 說看這些黑白片, 就象讀完金庸後再讀王度廬和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 知道巨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 可是看著看著, 發覺根本不是這回事. 這些默片達到的藝術高度, 後來者很難有可比性. 經典真是無法取代滴!

這裏記錄幾部給我印象深刻的默片.

Modern Times (1936)
Directed by: Charles Chaplin
這部戲是卓別林的巔峰之作, 逗樂了幾代人. 卓師的天才遠不止喜劇細胞, 他能把自己的童年苦難和日常的觀察轉化為笑中帶淚的平民喜劇, 包寫包導包演更兼顧音樂, 非常了不起. 他說: "To truly laugh, you must take the pain, and play with it." 苦難自知, 笑聲長存!
太喜歡這種自然逗笑的感覺了, 之後還看了他的一部CITY LIGHTS, 哈哈.


Birth of a Nation (1915)
Directed by: D. W. Griffith
這部戲是美國電影裏最飽受爭議的一部, 給我最初的感覺是絕對的震憾, 包括宏大的南北戰爭場麵和毫不掩飾的種族歧視, 大場麵小故事兩不耽誤, 火與冰兩重天. 我總算知道<飄>為何那麽好看, 原來南北戰爭片在1915年就拍得那樣棒. 我也因此知道3K黨的來曆了, 震驚, 可怕!



Battleship Potemkin (1925)
Directed by: Sergei M. Eisenstein
這部蘇聯電影, 是蒙太奇手法的先期代表作. “Odessa Steppes Sequence”(圖示)是其中最著名的畫麵組合傑作. 此片之後, 蒙太奇(各種畫麵的排列組合)的表現方式漸成電影藝術的"語法".

這部戲留給我的思考, 是真實事件被藝術化後的感染力. 這個“Odessa Steppes Sequence”拍得並不血腥, 卻把大屠殺事件展現得如此全方位如此真切, 以至後人以為在這個階梯上真的就發生過屠殺事件. 這種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藝術效果, 在我以為, 就是藝術追求的一種極致.



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1928)
Directed by: Carl Theodor Dreyer

這部講述聖女貞德受審的法國經典, 幾乎全部用麵部特寫, 不化妝不用景, 一點一滴地記錄下整個痛苦的情感曆程, 看得人都快要崩潰了.  這種戲是現在無法想象的, 而且黑白兩色把其他的幹擾都濾掉了, 就隻能非常集中地跟著女演員的麵部表情和眼神走, 七情上臉, 真也一絕.


Metropolis (1927)
Directed by: Fritz Lang
這部德國前納粹時代的大片, 被譽為"SCIENCE FICTION"電影之父. 我本最不喜科幻片, 可是這部戲卻贏得我所有的尊重, 也讓我檢討一回對科幻題材的不敬. 因為這裏的每一處場景, 每一個鏡頭, 都是精益求精的結果, 是現實與理想交鋒的產物. 比如說下麵的三維立體未來城市模型, 一梁一柱精細入微, 本身就是建築藝術的一大傑作. 導演深受"EXPRESSIONISM"(外在主義)的美學影響, 每一個細節展現都極求完美. 這一份時空的視覺盛宴, 來自資金大投入(二戰前歐洲最昂貴之電影, 直接導致德國最大的電影公司破產), 和人才大投入(演職員數千, 群眾演員四萬).

這部電影, 至少讓我明白兩樣東東: 1. 為何愛做大片? 因為重金之下, 確也有好貨; 2. 德國人太熱愛機器了! 德國二戰前國力之強盛, 在這部片裏有充分展現.  據說希特勒看過該片後深受感染, 想讓導演LANG當電影官, 結果LANG當夜就坐火車逃到法國, 後到荷裏活重拾導筒.



電影作為綜合藝術的集大成者, 其繁榮真的與國力有關. 美國電影在默片時代隻是群雄之一, 在今天卻能獨步天下, 得益其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海納百川的移民文化. 想到中國近些年來的影視繁榮, 心有欣慰. 看過這些黑白片, 更覺CLASSIC難得, 黑白彩色, 同樣精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