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員為何懷念“沒有網絡的時候”?

(2008-02-01 15:55:04) 下一個
校長找縣長簽字要國家助學金被拘,陝西綏德縣委宣傳部徐部長接受《南方人
物周刊》認為,這本來是件小事,隻是一些誤會而已,沒想到在網上會引起那麽大
的爭議。“網上一些人是在胡說八道”、“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想讓他們怎
麽說就怎麽說”。(見1月30日《南方人物周刊》)


是啊,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沒有網絡,“想讓他們怎麽說就怎麽說”;沒
有網絡,其他宣傳工具又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想怎麽幹就怎麽幹;沒有網絡,百姓
沒有發泄的渠道,官員說什麽他們就聽什麽;沒有網絡,刁民“妨礙”縣長辦公,別
說是拘留,就是判刑也無妨…… (博訊 )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理性,政治人也不例外。當官的,誰不希望“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誰不希望天下輿論隻唱太平調?誰不希望隻當太平官,當 “太
上皇”,一掌遮天?所以,徐部長懷念過去沒有網絡的“好”時光,是完全可以理解
的。隻是,作為人民公仆,作為宣傳官員,如此評價網絡,看待民意,覺悟太低,
與人民的要求距離太遠。


網絡是什麽?網絡有偏頗,有過激,也有謠言,甚至有犯罪,但其作為芸芸百
姓獲取信息、發表思想、監督政府、通訊娛樂等最主要的工具,其積極意義是毋庸
置疑的。它的草根性、自由性及普及性,使其成為時下主流的、影響最為深遠的
“電子民主”,被寄以厚望,它同時也是各級政府聽取原生態民意、提高執政水平的
信息源。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非常關注網絡,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一
月的集體學習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重視學習互聯網知識,提
高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


在這種政治背景之下,徐部長居然妖魔化網絡,懷念沒有網絡的日子,說明什
麽?說明他畏懼民意,害怕輿論,不願接受監督。這種官員,思想還沉睡在封建時
代,根本沒有與時俱進;這種官員,情為己所係,利為己所謀,哪有執政為民的影
子?這種覺悟,如何能為黨組織管好宣傳工作?值得懷疑。


其實,憎恨、懼怕網絡的官員還不少,像動輒刪除、封殺,甚至追查、打擊發
帖者就是具體表現,隻是他們沒有像徐部長說出如此不得體的話。在互聯網時代,
要用何種心胸、態度來對待網絡民意,對待新興媒體的輿論監督,的確是一道前所
未有的政治命題。把網絡當作敵人的“冷戰意識”要不得,打擊行不通,逃避也不是
辦法(懷念沒有網絡的日子,隻能聊以自慰罷了),惟有積極麵對,努力履行自己
的職責,自己做得最好,讓民眾無可挑剔,讓網絡無話可說,這才是至高境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